魏晋南北朝绘画的艺术特征

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长期分裂,考古出土资料也呈现出远非汉代的多元化面貌。至于具体画风的讨论,主要和北方地区的墓葬讨论以下问题:1。以魏晋河西墓壁画为例,说明汉末至魏晋时期丧葬文化的变迁。2.北魏洛阳地区石刻线描。3.北朝墓室壁画的题材、布局和地域性。通过比较北齐娄墓与翠芬墓园的异同,阐释北朝墓室壁画的地域风格、墓主身份与壁画表现的关系以及南北交流。4.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西部地区亮点法的引入。在讨论魏晋南北朝河西地区的壁画墓之前,首先要总结一下汉代文字的基本表现形式。这是因为魏晋河西地区的壁画墓基本延续了汉代壁画墓的风格和墓葬意象,不同之处在于将汉代的传统意象排列在不同的空间位置上。汉代人物刻画的基本表现方式可以概括为:1,以线描为主要表现形式。2,注意衣服长袍的表现,用手势传达人物之间的心理关系。3.在历史故事中,往往会附上标题,用文字来补充画的内容。4.能够组织大规模的团体图像。

南朝出土的墓葬图像很少。南朝墓葬中图像的使用多与建康地区的帝王墓葬有关,一般火葬墓葬与图像的关系尚不明确。竹林七贤与盛世画像砖是南朝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墓葬图像。本课程内容以讨论南方墓葬材料和传世画作为主,辅以对画作的解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单位:1。以南朝出土的竹林七贤、容奇时期的三组砖画为例,说明南朝墓葬图像的特点。2.顾恺之《女史图说》、《洛神赋图》、《论画》和魏晋《胜画》。3.谢赫的古画目录。4.山水画的诞生与早期山水画的特征。

在进入分析工作之前,我们应该先讨论一下质量问题。魏晋时期,注重绘画的质量。谢赫《古画目录》中的评价和分级充分显示了他对质量的关注。随着对质量问题的重视,杰作自然会出现。这一时期,杰作被广泛赞誉,被视为艺术家创造力的结晶。从研究绘画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不会认为绘画史只是伟大画家的历史,但在这个时期,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伟大的艺术家和备受推崇的杰作。《竹林七贤及其辉煌时期》和《一幅妇女史》是思考这个问题的绝佳素材。《竹林七贤与盛世》虽然是一幅墓像,《一幅女史》是一幅传世之作,但画风并不相同,但都体现了名作的理念。

空中飞舞的敦煌壁画

另一个问题是传世画的问题。前几年不涉及这个问题,因为都是处理墓葬出土的考古文物。然而,自南北朝以来,我们不得不面对传世画的问题。传世画是历代收藏流传的作品,所以有个模型的问题。为了保存一件珍贵的原作,常常作为一种手段,制作大量的模型。尤其是早期的画,传世的画大多是模板。如何确定模板的年代并找出模板所依据的原始绘画风格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模式涉及到作家的意图和解释,即后人如何理解原著。这时候时代风格的对比就成了推测原型年代的重要依据。顾恺之的《一幅妇女史》的传记是一个极其珍贵的范本。魏晋南北朝山水画尚处于山水画的早期阶段。顾恺之《画云台山》对张天师道陵道士葛洪《神仙传》的第七次尝试是神仙山水。其中有云“晴空里,空尽天光水色”,可见使用石青是一种色彩斑斓的绿色景观。此外,顾恺之《论画》中说“画人最难,第二山水,第二犬马,其阁是一定的,差易。”。山水画的异质性明显不如人物画。关于魏晋南北朝山水画的形式特征,张彦远曾在《历代名画录》中作了极其准确的解释:“他画山水时,有峰。铙钹若饰犀梳,或水不能淹,或人大于山,率皆附树石,映地成排种,则他若伸臂指。”这一时期已有的山水树石母题,颇符合张彦远的解释。综合图像和文献,可以总结出南北朝时期山水表现的特点为:1,尊奇石,透空表现,不注重岩石肌理的描写。2.与人物相比,风景以彩色为主。3.树木的多样性高于山川。4,人的比例大于山。5.有空间感来表现距离,虽然实际画风没有说服力。6.山水是神仙或理想世界,有强烈的理想性格。这一特点与汉代仙山的表演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