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秸秆焚烧利弊)论文怎么写?

秸秆焚烧已经成为社会公害。秸秆怎么才能变成好材料?

-

2006年5月10点击:444次

中国有15亿亩耕地,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但多年来,秸秆成了科学家们的难题。

秸秆焚烧已经成为社会公害。

长期从事农业科研的河北省科学院高级工程师刘长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秸秆处理最直接的印象就是在田间大量焚烧,这在我国东部地区尤为突出。每年夏收秋收之后,田野里都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有时浓烟呛得人几乎窒息。因焚烧秸秆导致机场关闭、高速公路封闭的情况时有发生,损失无法估量。据统计,我国现有1.5亿亩耕地,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达6亿吨,其中秸秆1.8亿吨,玉米2.2亿吨,小麦1.65438亿吨,红薯藤、油菜杆、大豆杆、甘蔗杆、高粱杆、花生秧、花生壳产量均超过1000万吨。为解决这一问题,农业部等六部委今年4月联合发文,要求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焚烧。如何开发利用秸秆已成为当代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刘长跃表示,秸秆之所以成为人人痛恨的“公害”,与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秸秆利用率低有关。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我国农村秸秆利用方式主要有:一是利用原始秸秆作为饲料,农民直接饲喂牲畜,但存在的问题是采食量低,牲畜消化率低;二是作为工业原料,用于造纸或建材,但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第三种是堆肥,但这受到场地的限制;四是将秸秆粉碎,直接还田。秸秆直接还田有利有弊。由于目前秸秆粉碎细度不够,秸秆在土壤中的有效转化周期长,甚至会给土地耕种带来不便,影响作物生长。总的来说,弊大于利。

近年来,国家组织科技力量对秸秆综合利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采用切割、粉碎、造粒等物理手段,碱化、酸化、氨化等化学手段,青贮、发酵、酶解等微生物手段,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但总的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局面,仍然存在成本高、不经济、技术难掌握、不适应等问题。

找到症结,找到出路

虽然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的原因很多,但刘长岳认为,秸秆本身密度低是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据介绍,秸秆的自然密度通常为每立方米30 ~ 50公斤,因此“蓬松”的原料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影响其深加工或二次开发利用。因此,解决秸秆综合利用“瓶颈”的关键是首先对秸秆进行高密度压缩。只有对秸秆进行高密度压缩,才能为下一步的开发利用和循环利用创造有利条件。

近年来,国内一些研究机构与农场合作攻关,利用机械手段对秸秆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压缩饲料不仅提高了营养水平,而且有利于循环。从1998开始,河北省“鹿泉秸秆开发试验田”率先承担了河北省“秸秆综合利用”重点科研项目。以玉米等秸秆为原料,经高压高温压缩成块状饲料,使秸秆压缩到每立方米0.8 ~ 1吨的高密度,不仅便于贮运、杀菌防虫,而且不易燃烧,营养水平比原来高。

刘长岳说,中国是农牧业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畜牧业比重偏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将向奶、肉、蛋倾斜,这对畜牧业提出了更大的要求,畜牧业的大发展需要丰富的饲料资源。面对草地退化沙化严重、饲草供应不足、叶资源收集利用困难的矛盾,以秸秆为原料的畜牧业粗饲料发展潜力巨大。牛羊等反刍动物必须吃秸秆等粗饲料。以牛为例,根据2001的统计,我国牛的存栏量为654.38+0.5亿头,每年对粗饲料的需求为4.5亿吨,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在秸秆开发利用领域,每年有3-5亿吨的闲置资源;就市场而言,有100亿的商机,秸秆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据测算,每万吨秸秆压缩饲料可用于水产养殖,一年可喂养3000 ~ 4000头奶牛。肉牛增重增收15%,奶牛增产增收16%,乳脂率也提高了0.2%。同时,这些饲料大部分会形成粪便,一方面可以用来制造沼气,另一方面约有1万吨有机肥可以替代化肥,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产业链。实践证明,秸秆是最广泛、最丰富、最廉价、质量更好的粗饲料资源,加快以秸秆为原料的粗饲料工业化生产和现代流通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