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目前,中国的农村社会保障和城市社会保障是不同的。农村社会保障是以集体、家庭和土地为依托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整个农村而言,由于各地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也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差异很大。城镇社会保障是以城镇就业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较大。可以看出,农村和城市采取了两种不同的保障制度。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1.1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窄、层次低、社会化程度低。占总人口近70%的农民的社会保障支出仅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11%,而占总人口近30%的城镇居民却占全国社会保障支出的89%。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停留在救济水平。即使是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也只是在小范围内实施,并不是普遍实施。
1.2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管理混乱,缺乏法律保障,基金难以保值增值。城镇社会保障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实施。农村养老保障和社会救济由民政部门管理,农村医疗由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管理,一些地方商业保险公司也参与农村保障,形成了城乡分割、政事不分、多头管理的格局。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使用风险大,难以解决保值增值问题。
1.3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下降。
主要原因是我国人多地少,年均耕地减少2005438+0 ~ 26.68万hm;第二,随着城市化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土地被征用,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三是农产品投入大,产值低。农民不仅不享受政府补贴,还要自己承担各种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加重了农民的生活风险;第四,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农民不能卖地养老;五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特殊制度,使土地的规模经营难以实行,制约了土地的保障功能。
1.4家庭养老面临挑战
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家庭小型化大大削弱了家庭养老的功能,大量年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加剧了家庭养老的难度。
2.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
2.1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相对不足。
首先,在资金投入上,城乡很不平衡。城镇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社会统筹,建立了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的基金模式。但在农村,仍然以家庭保障为主,除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改革外,其他保险项目基本没有建立起来。
2.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没有理顺。
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言,由于历史原因和利益驱动,保险公司从未停止过与民政部门的竞争,并在一些地方与教育部门共同为农村民办教师投保,这必然导致农村养老保险的分割。
2.3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社会养老越来越困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老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0岁,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64年的6.08%提高到1995年的9.76%。到20世纪末,老年人口已超过130万。
2.4安全基金难以筹集。由于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大,很多企业以低工资招农民工,同时规避福利等一系列费用,导致保障金难以收取。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快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和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有8亿多农村人口。农村社会保障是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农村城市化是农村社区形态向城市社区形态转变的过程和发展趋势,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
3.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对策
4.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才能积累更多的社保资金。
4.2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取代传统的土地保障,完善农民市民化的进入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社会保障问题。
4.3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努力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源水平,以充分满足就业需求。
4.4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
政府应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确保农民的主体地位,允许农民工自主转让土地经营权,通过租赁、拍卖、企业托管等方式有效实现土地增值,让农民工摆脱土地经营的后顾之忧,最终享受与城市人口同等的社会保障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