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

走出“伤疤”,一边“反思”,一边开始“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内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全国掀起了经济和政治改革的浪潮。特别是1982十二大以后,农村相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的经济改革进一步加快,改革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一件大事。于是,伴随着强大的社会思潮而日益兴盛的文学创作也相应地有了新的历史使命。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文学”显示了作家强烈的政治参与精神。他们不仅坚定不移地宣传改革政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且更注重批判现实社会中不利于改革的因素,包括来自执政党的右倾斗争和社会腐败。文学走出“伤痕”后,几乎在“反思文学”的同时,被称为“改革文学”的思潮急剧崛起,1983-1984期间涌现出大量描写社会改革的作品,形成一个创作小高峰。

一.对城市改革的期望

1,发表于1979的短篇小说《乔导演走马上任》被视为“改革文学”的开山之作。

乔光普:被人们称为改革英雄,“乔主任”已经成为改革者的代名词。

短篇小说《乔主任上任》

引领“改革文学”潮流的作品

这是最早有意识地“写四化,写四化的阻力,写克服阻力的斗争”的文学作品。它突破了以往“作坊文学”的模式,把视野从作坊、工厂放大到社会,揭示了改革的艰难和挣扎,以及已经出现的变化和机遇。还着力塑造了改革家乔光普的英雄形象,描写了他的坚忍、坚强、迷茫和苦恼,情感世界的跌宕起伏和勇敢面对爱情的态度。他的个性鲜明突出,恰好对应了变革时代人们渴望一个行动坚决的“英雄”的社会心理,一时间引起了读者和评论界的热烈好评。

改革者的小说系列

如《改革家》(张哲)

跋涉者(焦祖尧)

“灾难始于一堵小墙”(水云仙)

三千万(云柯路)

沉重的翅膀(张杰)

龙种(张贤亮)

花园街5号(李国文)等。

2.柯云路的《新星》

对改革认识的深化,使改革文学向纵深发展。《新星》就是代表,曾经影响广泛。

它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意义的政治小说。Nova让人们普遍看到了理想主义光辉下中国政治斗争的真实故事,也让熟悉政治的人看到了地道的政治操作手法。当年新星的轰动被海外媒体称为“改变了中国的一些政治格局”。

这是一部关于改革者的小说。他的作品塑造了一个优秀的新政治家李向南的形象,这是80年代文学创作中可喜的成就。

这位年轻的政治新星遇到了强大的传统保守势力的抵制和压制,李向南与以县长古戎为首的官僚体系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同名电视剧创下了中国电视剧最高收视率纪录。

张杰沉重的翅膀

是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

是第一部正面反映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小说,也是张洁的第一部小说。全书26万字,60余字。它有一个大胆的结构,不仅展示了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还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

二,农村人物命运的变化

高晓声简介

(1928-1999)江苏武进人。五十年来开始写作,包括诗歌(王)、小说(文学界称为“毁约”)、戏剧(歌剧《走在新路上》获华东音乐会一等奖,一时成名)。1958年被右派打败,1979年平反后才重新掌权。他的小说《在李顺盖房子》和《陈焕生进城》被视为农村题材反思和改革小说的代表人物。迄今为止,已出版了30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和创作谈的专集和选集。

高晓声的“陈焕生系列”。

五部小说:霍珀居士、陈焕生进城、陈焕生跳槽、陈焕生承包生产、陈焕生出国。

陈焕生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然而善良与软弱,单纯与无知,单纯与无知,诚实与轻信,追求生活的坚韧与容易满足的浅薄,实用与狭隘的自私交织在一起。

显示了中国广大农民阶层存在的复杂的精神现象。他的形象是一个处于弱势地位,没有自主权的小制作人的画像。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有现实感和历史感,是历史传统和现实变化交融的一种社会现象的文学典范。

《陈焕生上城》体现了典型的高晓声风格的叙事风格。他习惯用第三人称叙事方式,以叙事为主,尤其擅长一般叙事,很少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让人物直接说话和行动,作品的语言也基本出自叙述者之口。它的语言简洁、幽默、含蓄,富有情感和节奏感。所以他虽然采用了传统的讲故事的口吻,但他不是在讲故事,既不是围绕某个具体事件来结构化故事,也不是组织矛盾冲突一步步发展的戏剧情节。而是把人物几十年的平凡生活压缩成某个生活焦点,通过对人物的深入心理探索来揭示人物和作品的主题,有点现代小说的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小说叙事方法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何石光的短篇小说《乡村田野》

这部小说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主角冯耀巴也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经济杠杆的力量撬开了压在我心上的石头。姚峰的父亲,衣食无忧,也想寻求平等的地位,恢复他作为人的尊严。

新农村经济政策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人的思想,恢复了人的本性,这也是农村场的思想意义。

从卑微、卑微、没出息的人到自信的耕耘者,冯耀达的人格转变反差强烈,显得有些不可理喻。事实上,经过深入研究,姚峰父亲的转变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并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经济杠杆的力量撬开了压在我心上的石头。姚峰的父亲,衣食无忧,也想寻求平等的地位,恢复他作为人的尊严。农村的一个小纠纷,把他推到了前台。他维护正义,说出了他的冤屈。

冯耀巴这个典型人物形象地说明了党的农村经济政策解放了生产力,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恢复了人们的本性,这也是农村场的思想意义。

路遥与人生

路遥(1949—1993)

陕西清涧县,1949 65438+2月3日,出生于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延川县中学读书,1969回老家种地。我在一所农村小学教了一年书。65438-0973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沿河)主编。1980年出版《惊人一幕》,获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成电影,轰动全国。1991年,完成百万字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

生活

路遥在生活中引用了作家刘清的一段话:

虽然人生之路漫长而缓慢,但往往只有几步路岌岌可危,尤其是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人的人生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路口。有些岔路口,比如政治岔路口,事业岔路口,个人人生岔路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一段人生,也可以影响一辈子。

这段话的确可以作为小说《人生》的注解。

人生是一部常读常新的作品,是一部丰富的作品。

高加林,一个高中毕业生,回到土地,离开土地,然后离开土地,然后回到土地,这构成了他的故事框架。高加林与农村女孩刘巧珍和城市女孩黄亚萍的情感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是悲剧体现了那种艰难的选择。

高加林是作者试图塑造的一个复杂人物。

小说表现了农村改革激起了年轻一代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追求的执着,是这一时期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