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感觉
不过这种现象也可以理解。这是为什么呢?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学到了很多西方的东西,包括我们组里我的一些学生,他们也从西方学到了很多关于公共管理的知识。但是,学完这些,你会发现,所有这些西方的理论都有很多不足之处。这些缺点就是不能满足我们面临的一些困惑。所以在西方学了很多东西之后,现在大家可能都有兴趣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里都讲了些什么。
个人来说,20年前我可能也遇到过这个困惑。那时候我刚拿到金融学博士学位。我是1997的博士。在此之前,我是学数学的。我在读金融学博士的时候,首先要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因为当时盛行的金融学还是一些西方的理论。
学习了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后,我觉得这些很难接受。为什么?因为我是学数学的,所以不能接受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西方经济学认为,一个东西的价格之所以高于另一个东西的价格,是因为这个东西的效用高于另一个东西的效用。但是,问题是如何衡量一个事物的效用,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后西方经济学提出我不需要衡量这个基数的效用,我就做个比较。比如这套商品的效用比另一套商品的效用高。至于多高,我不管。然后,我可以对我认为几乎有效的商品画一条所谓的无差异曲线。使用这个有序效用曲线进行进一步分析。但是,西方效用价值论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他要讲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涉及两种效用的区别。但是,我们知道序数效用,没有办法计算差别。为什么?因为所谓的序数就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等。我们可以说,对于基数来说,三减二等于一。但是没有办法说出第三个减去第二个等于多少。所以西方的效用价值论,我认为从一开始就不能在计量上成立。
由此,我会考虑这个问题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因为毛主席,我们所有人从小学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但遗憾的是,传统的政治教科书,包括政治课的老师,马克思主义讲得并不充分,很难让人信服。但是,我自己去看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印象深刻。我当时主要是看《资本论》。众所周知,资本论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我们知道劳动时间是可以计量的。
我注意到《资本论》中有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英国首相曾经问英国银行家,一英镑是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说,一美元是什么。但是,我发现所有的西方教科书在谈到钱的时候都没有说清楚一美元是什么。
现在西方教科书上说货币是普遍接受的交易媒介。今天,一些自以为是马克思主义者的人试图创新,说钱是一种权利。但不管你怎么定义,这些定义里都不存在量的问题。不过我是学数学的,所以对测量特别敏感。所以,如果你说钱是一种权利,那么你要说明一元钱的权利是多少,两块钱的权利是多少,你是如何衡量权力的?
我发现只有劳动价值论才能回答这个问题。货币的计量就是发挥这个作用作为价值的计量。所以,要解释一元是什么,必须回到劳动价值论。这个问题其他理论都不清楚。
后来导师让我看了很多西方的英文期刊,因为我们当时做博士的时候,包括后期博士后期间,都被要求向西方学习,争取在西方期刊上发表文章,所以我们至少要看这篇西方的论文。但是看了半天发现西方的论文用了很多数学,这是我的强项。从这个长项出发,我发现西方论文中很多数学其实在数学上没有意义。
我给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教过高等数学,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在国内的《经济研究》等权威期刊的杂志上找出数学中的问题。后来我综合了他们的作业,写了一篇文章批评数学在经济研究中应用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也给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上过概率统计的课。我给他们的作业是找一篇西方经济学权威期刊上的文章,然后分析这篇文章中的数学问题。大概30个同学找了30篇文章,我们发现每篇文章在数学推理上都站不住脚。所以,我很快就抛弃了西方的学制。因为它在数理逻辑上是不自洽的,而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它在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上也是不自洽的。
由于时间有限,这里就不细说了。我在这方面有很多成果,你可以在网上搜一下。你可以看到我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著作。去年我又发表了一篇关于计量经济学批判的文章,我终于发现计量经济学的应用有很大的缺陷。
我是学数学的,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西方经济学的标准是一样的。虽然我们的传统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但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教育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是从三个逻辑的自洽性来考察他们的。在我看到《资本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后,我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所以,我读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著作,而不仅仅是《资本论》。
所以,我发现了更多的东西。例如,马克思指出,英国是一个贸易逆差的国家。众所周知,今天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对美国有巨大的贸易顺差,换句话说,美国有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和美国都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们都有贸易逆差。显然也有同样的原因。
我们现在对中美贸易顺差的一个官方看法是“顺差在中国,利润在美国”。据说中国就是用这种材料加工组装的。我们在中国组装日本和韩国的产品,然后销往美国。那么这个产品的价格就全算在中国头上了。实际上,这种日韩与美国的贸易顺差是转移到中国的。但实际上“利润在美国,顺差在中国。”当年英国在国外盈利,然后把这些没有支付等价物的东西,也就是代表剥削的剩余价值带回英国,表现为贸易逆差。现在美国在中国赚了很多钱,所以当他们想把赚的钱拿回美国的时候,他们拿不回人民币,只能以贸易逆差的形式拿回来。但是,中美贸易谈判这么多年的结果是什么,就是中国不断扩大对美国的开放。这意味着美国会在中国赚更多的钱。而如果把更多的钱带回美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贸易顺差。中美贸易谈判的起因本来是减少中国的顺差,最后却是扩大中国的顺差,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