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李成、范宽及其山水画派

李成(?-967),字贤熙,祖上是唐朝宗室,随后几周在颍州(今山东)避难。出身名门,有文采,因时代而失意。他喜欢喝酒和旅游。善于画山水自娱。他在继承前代成果的基础上,将山水画的内容和技法推向了更深的发展。据记载,他的山水画既表现了山川的变化,又强调了季节气候的特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塑造了“寒林”的形象。他的画并没有代代相传,现存的很多寒林图都应该是他的作品,但实际上大多是后人临摹的。只有藏在日本的《阅碑石图》被确认为真迹。这幅画描绘了一个骑士,当他在旅途中看到一座古老的纪念碑时,他停下来观看。骑手是画家王晓同时期画的,以李成为背景。荒地空旷,土地冰冷贫瘠,旧枝叶散乱,这是晓寒的一景。李成的其他作品还有辽宁省博物馆的《茂林远洞与小寒林》、台湾故宫博物院的《寒林渔舟》、尼尔森美术馆的《青鸾小庙》。日本成怀堂图书馆藏《乔松平原图》,绘有茂林元璋和亭台楼阁。景物构图具有北宋初期的特点,是李成的独创之作,流传甚广。但也有专家认为是严文贵的作品。《青鸾萧寺图》也是北宋作品。虽然作者不能确定为李成,但毫无疑问,北宋初期的山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他作品,多为宋人作品,稍晚一些。米芾(1051-1107),字章,太原人,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定居润州。我知道邱勇郡、涟水军、大厂医生和支五卫军。在做书画博士的时候,李系的袁外郎被称为“闵南公”。后来死于淮阳军事学院。他因其才华、疯狂和对唐人的奉献而被称为“米颠”。擅长水墨山水,信奉多写,不计较细节,开创了“米家山”的画法。我也喜欢画古代圣贤的肖像。如今唯一能看到的绘画痕迹,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书法作品《珊瑚帖》书背上画的一片珊瑚。笔法和写字一样简单。

米友仁(1068-1165),米妃长子。官至工部侍郎,直学士傅。它和它的父亲一起被称为“大和小米”。子步其父后尘,开创了“米家山水”的新画法,即“点点烟云,而不幼稚”。有很多代代相传的画。故宫博物院有《潇湘奇观图》、《云山墨戏图》两卷,上海博物馆有《潇湘白云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云山图》。上面的画完全是用墨水画的,没有笔触。他们用水墨相互渗透的模糊效果来表现江南的朦胧景观,史称“米颠团”或“罗气团”。这种创新的画法,拓展和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形式和表现力,在简约中丰富,使山水画更符合文人画的趣味,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的文人画家以“云山墨戏”为题材反复创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