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社会实践报告

孝道1社会实践报告前言;

为了了解中学生农村孩子的孝道,我准备了一份调查,旨在了解目前中学生孝道的程序和水平。

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普查法,调查对象为部分高中生学生和部分农村人口,得到积极支持。

调查的主要内容:

1.对于高中生来说,回家后会用零花钱在家里买些水果。

2.对于流动儿童,他们一年给家里打电话的次数。

3.对于打工子弟来说,一年寄钱回家的情况。

4.农村媳妇对婆婆公公的孝心。

调查结果分析:

1,高中生会带水果回家等等:

大部分高中都很孝顺父母,只有少数学生很叛逆,认为父母管得紧,所以很烦。大部分高中生都说,因为父母,才有了自己的今天,所以感恩。他们尽量多做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在学校尽职尽责,让父母少操心,少数则觉得过于激动,认为父母管教不当。只有他们的父母改变态度,他们才能重新谈及感恩。

2.了解农村孩子孝顺的途径。

报纸15%广播5%在线访问10%

朋友介绍10%电视10%

课堂教育15%社会宣传10%

课外阅读5%面试20%

3.对当前农村子女孝道的几点看法?

对于课堂上的教育,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够,不够完整。只有通过语文老师才能让他们学到一点东西,但是学校并没有专门开设这个班级进行教育,希望让自己对父母更加感恩和孝顺,比如开展什么活动,感恩的活动...

4.劳动妇女的孝心

大多数农村孩子因为没钱,走上了辍学打工的道路。然后他们离开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他们不想回家吗?不是,我面试了一个兼职,2008年9月30日,16: 40 pm。我忍不住问她,我说:“幸子姐姐,你已经离开五年了,难道你不想回家吗?”她说:“是的,为什么不呢?”但是没有办法!如果不能上学,就只能出去。工作很累。很多时候累了,一个人的时候,会忍不住哭。味道特别不好,不过后来你们有朋友了,可以一起出去玩。人多了就没那么难受了。后来,你就习惯了。什么都没有?”“可是,一旦和亲人说话,亲人会冷淡,会殷勤,又会难受。“还有另一个也是。10年10月2日,认识了工作三年回来的欣荣。我去看过她,情况也一样。他们有的定期给家里打电话,有的定期给家里寄钱,所以双方都很想念她。

5.学生关心的问题

(1),感恩教育

(2)中国的孝道。

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的感恩意识很好,这也反映了学生的现状。相当多的学生总是说:“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我去上学了,再见!”“这很常见,我们见到父母总会喊。这是极其常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切都影响着我们。我们完全可以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建议:课堂教育要全面落实,课外阅读不可或缺。注重实践,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感恩。

孝的社会实践报告2一、什么是孝?

有句老话:父母在,不远行也要好好旅行。

每个人都知道要孝顺父母,但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孝顺父母。有的人觉得买房子,雇保姆,吃大餐,旅游,就是对父母的孝顺。其实这也只能做到。子曰:“今之孝,谓之能养。至于狗和马,都可以养,不敬。为什么不呢?”如果不能发自内心的尊敬父母,那就不是真正的孝顺。在这个快速变化和进步的社会,人们往往会轻视老年人的经历和经验以及他们的社会地位。

“很难给你父母好脸色看。如果表现出轻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不到位,因为会让父母感到不安。”

《论语》说:“父母之年,必知,一喜,二惧。”

作为子女,我们有没有孝顺过父母?是亲切的问候吗?还是一种关爱的行动?孝顺父母,不仅要在外生活,更重要的是要在内生活。如果我们真的孝顺父母,现在就行动吧,不要等到明天。

第二,城镇和农村是如何对待“孝”的?

中国城市孝道调查:中国已经有了孝道的实践。调查内容涉及年轻一代对待老人的行为的六个方面,包括:关心老人、资助老人、尊重老人、服从老人、关注老人的好恶、不定期慰问老人。

总体来看,中国人的孝道不尽如人意,其中行为最好的是敬老,最差的是经济上帮助老人。

香港城市大学应用科学系教授,在香港正在举行的“全球华人孝老敬老研讨会”上,发表了京、宁、沪、穗、厦、Xi、安、港五地三代人的孝道实践报告。

当研究人员对不同城市的背景进行统计调整后,结果显示,北京样本在对父母的孝道实践方面得分最高,上海样本得分最低,香港样本在“经济上帮助老人”方面得分最高。

分析表明,道德教育对地方孝道有明显的影响,这解释了为什么北京和南京的孝道实践水平更高,传统的多代同堂家庭更普遍。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上海、广州、香港的道德教育相对薄弱。

进一步的变量分析表明,中年人更多地践行孝道,因为他们大多有年迈的父母健在,社会经验促使他们有更多的孝道践行技巧。

另一个有影响的变量是收入,中等收入阶层比高收入者更热衷于孝道实践。大多数已婚女性都是孝道的忠实践行者。

说到对父母的孝顺,可能有时候来自农村的孩子就是比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差。或许是他们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们尽早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或许是因为在简单朴素的环境中,他们更能感受到真实。总之,他们热爱土地,特别感恩。

大部分城市的孩子从小依赖感很强,被惯坏了,被惯坏了太多。和农村相比,优越的家庭环境并没有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被呵护着,舒适地成长。他们看过所有的场景,熟悉繁华的都市杂烩。相比之下,感恩对他们来说会有些陌生。

三、孝顺怎么做?大学生的理解和家长的期望。

我们大学生都明白,我们家是严父慈母,我也很尊重父亲,但毕竟是两代人,很难让他们开心。下学期就要毕业了,父母想让我留在他们身边,但我想出去休息一下。虽然在外面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是不一定能让父母满意。这真是一个矛盾。父母更需要心理安慰,希望能经常见到孩子,享受天伦之乐。不管我将来的工作是什么,我都会尽力让我的父母开心。

对父母的孝顺一定要体现在经济上。我的父母是农民。如果将来他们年纪大了,不能种地了,他们就没有生活来源了。现在父母只能在回家的时候多陪陪他们,尤其是放假的时候一起看电。

看,聊天,他们很开心。在家里,我受母亲的影响最大。从小我妈就教育我要不负众望。每次回家都不忘给她带点礼物。虽然她说不,但她很开心。如果以后自己打工,一定要在经济上多为父母分担一些。

我认为经济方面很重要。上学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在兄弟姐妹中,我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多,以后要承担最大的责任,尤其是在经济上保证父母。农村很少有考上大学的,考上大学给家里确立了地位。他们以后能不能出人头地,关系到父母和家庭的威信,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父母眼里,这就是最大的孝顺。现在觉得责任很大,压力也很大。我父母很辛苦。回到家,我和家人一样,干农活,做饭,洗衣服,挖地。

自从上了大学,和父母的交流少了,对家和父母的感情也渐渐淡了。以前一次写几页,现在一页都不满足。因为学校事情多,上个假期我没有回家。曾经看过一个漫画,大意是孤独是对老人最大的伤害,看完之后很有罪恶感。

现在的孝顺只能是精神上的,就是生日、节假日父母打电话问候;假期早点回家,多陪陪父母,和他们聊聊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钱是不可能的。以后上班不在父母身边,回家的机会就少了。我应该多和父母通电话,尽量回家看望他们。如果有条件的话,和父母住在一起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好机会。

我觉得“孝顺”就是尽可能的和父母沟通,让他们知道你记得他们。至于财务方面的事情,那是其次的。我父母还在工作,他们总是问我需不需要赞助。所以,多给钱显得虚伪,还不如多打电话。我主要的表达就是让他们知道我一个人在外地过得很好,这样他们就可以互相照顾,不用担心我。我有时回家给家人买些小东西。记得那次买了厚厚的塑料桌布。我妈高兴极了,说儿子懂事,会给家里买东西,还拿着去邻居家炫耀了半天。那是我第一次给家人买东西。后来想到妈妈那么开心,我就一直注意家里少了什么,拿回来。

父母的期望: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好好学习,独立自主,有一技之长立足社会。孩子能在社会上自立,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当然希望孩子能用心回报,但也没有太多要求。现在孩子还小,在我累的时候帮我搬东西,捶背,很满足。

有时候她在家里做一点工作,即使做不好,也很开心。现在的孩子太圆滑了,不懂得生活的艰辛,比经历过人生困难时期的孩子更没有孝心。当时父母和孩子一起经历困难,感情很深。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像以前那样要求孩子承受太多,减少了对孩子的依赖。以后孩子的工作压力会比现在大很多,只要孩子能有一个好的未来,快乐的生活。我们经济上相对宽裕,不想增加孩子这方面的负担。只要是生日或者生病的时候,孩子打个电话问候一下就够了。在和孩子的关系中,希望既有威严又有友情。生活方面,年纪大了可以去老年公寓,也可以去养老院。孤独的家庭生活很无聊,不如群居生活。有人认为进敬老院是对子女的不孝,是没有福气的。我不这么认为。子女的爱代替不了老人之间交流的需要。这样做既不会拖累孩子,也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怎么了?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在思想上和孩子沟通,在一些事情上有统一的看法。我们的生活不是问题,我们更渴望亲情,需要精神慰藉。孩子生病的时候可以照顾,不行的时候可以帮助。老人害怕孤独,他们的孩子经常和我们聊天,聊他们的自信。我希望我们的孩子理解并尊重我们的意见。总的来说,孝的传统是合理的。子女可以让步,尽力让老人开心,这不是原则问题。老人有自己的脾气,孩子要尊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犯了很多错误,父母都原谅了。父母也可能会犯错,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或者有什么错误,孩子也要原谅。

孩子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能出人头地,就算孝顺了。我现在上有老下有小,做生意很辛苦,就是为了孩子。

我们有保险,生活上没有问题。我们宁愿孩子将来飞走,也不愿在我们面前下岗。父母出于自己的意愿抚养孩子,期望孩子自立,将来为社会做出巨大贡献。如果孩子以后能做到这一点,自然会对父母好,父母就什么都有了。

感谢:在此感谢其他为这个项目工作做出贡献的人,感谢实践现场领导的帮助,感谢给予理论指导的老师和协助工作的同学。

孝道社会实践报告3一、调查背景及意图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光荣。同时,孝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孝为先德”,孝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所有人类道德的基石。其伦理观也体现了现代和谐社会的深刻内涵。然而,当我们谈论那些流传千古的感人孝道故事,颂扬我国孝文化的辉煌历史时,却忽略了当代青年孝文化的现状。

到了近代,由于反封建,孝文化被错误地纳入封建文化中加以批判,特别是在经济大潮冲击后,道德观念急剧滑坡,在一些家庭中,孝出现了危机。为此,我们成立了调查小组,通过问卷对城乡青年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问卷所包含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初步获得现代城乡青年孝道文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得到合理的分析改善和提高现状的途径。

二、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书面问卷和网络(包括qq、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 * *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其中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88%。调查对象分散在石家庄、长沙、汕头的城乡,分布范围广,符合调查要求。

被调查者年龄分布为16-2021-2526-3030-35,人数为1182510,被调查者家庭所在地为172944。

三、调查数据分析:

我们选取了问卷中比较有代表性的14个问题进行分析。原始统计数据如下:

1,你对孝道的理解主要通过:

“孝”字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在中国传承了五千多年。从古至今,这样的模式有很多,父母在家里的践行,老师在学校的教育,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加深了我们对孝道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由于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孝道的理解方式也不同。

2、如果你的父母让你继承他们的生意,你会:

父母对孩子是百分百的投入,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很多父母觉得给孩子安排好一切就是自己最大的爱,平时也会让孩子继承事业。但大多数孩子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喜欢的工作,却不屑于父母铺就的坦途。当然,这些都可以通过和父母沟通找到一箭双雕的办法。

3.你对祖先崇拜的态度:

长期以来,中国形成的祖先崇拜文化是对祖先的一种向往、崇敬和敬畏,是民族心理的真实写照。调查时间恰逢中秋节。通过访谈和观察,即使在现代社会,祖先崇拜仍然是深入人心的家族传统。64%的被调查者对祭祖活动持不同程度的认同,超过75%的被调查者家庭举行过不同形式的祭祖活动。可见,祭祖仍然是一种重要的孝道形式。

4.如果你认为父母错了,你持什么态度?

5.你对「生个男孩延续香火」的态度:

6.你不支持甚至抛弃身边父母的现象:

不孝有三种,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原文是:“不孝有三种,无皇后最大,你嫁而不告,因为无皇后,君子以为你还告。“《十三经注》“后无大事”下有注:“礼有三不孝者,谓阿毅顺,困于不义,不孝;穷养老人,不做官,不孝;不结婚不生子,就永远不祭祖,就是不孝。在这三者中,没有比这更大的了。“白话解释是:一味顺从,看到父母有过错而不劝导,使其陷入不义,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寒,父母年迈,却不去做官吃俸禄赡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结婚生子,断绝后代,是第三种不孝。

57%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接受自己的意见。这种交流方式更可取。一味的顺从或者抵触,对双方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也会阻碍事情的解决。21%的人赞同延续香火传统的想法,32%的人不同程度地反对这种想法,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古老的想法选择了中立,这是时代进步的体现。73%左右的被调查者没有父母被遗弃的现象,几乎没有人经常看到父母被遗弃,说明现实生活中孝顺的美德还是深入人心的。

7.你以为你现在是在对待父母吗?

每个人都是父母爱的结晶,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孩子应该全心全意照顾他们,但现实中并非如此。只有14%的人认为自己对父母已经很好了,14%的人觉得对父母很羞耻,大部分处于中性状态,不好也不坏。28%的人觉得自己付出了,但是比父母对自己的照顾差太多了。看看自己的内心,记得当初,哪怕是那些模糊的童年记忆,也能充满爱。也许只有当你是一个父亲和母亲的时候,你才能理解自我否定的心态。

8.你对父母的健康状况了解多少?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风筝,另一端是父母。由于学习和工作的原因,他们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他们的关心仅限于一个电话和一条短信,因此只有32%的人非常了解父母的健康状况。父母外出时总是担心他们的孩子。他们是多么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膝下玩得开心,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们不得不放开手脚。岁月不等人。岁月留给他们的是疾病。他们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在外的孩子,记得常回家,多关心亲爱的父母。

9.如果你的父母生病了,没有人照顾你,而你恰好出差在外,你会:

离家在外的孩子最关心父母的健康,但现实中时间和地点的冲突很多。59%的人在父母生病无人照顾的情况下无论如何都会回去,这很孝顺,但34%的人会选择通知邻居朋友求助,甚至会等到事情办完了再回去。当然这是非常罕见的,大概7%左右。为了照顾父母,绝大多数孩子的做法还是可取的。

10,你平时和父母沟通主要是为了:

小时候,我听从父母的话。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与父母的沟通也不太理想。再加上年龄差距,代沟对两代人的沟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只有23%的人与父母沟通是为了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18%的人会主动与父母交谈。有一半的人通过日常聊天与父母沟通,但有9%的人只是向父母寻求帮助,所以让他们当孩子太不对了。

11.如果你离开很长一段时间,你将如何联系你的父母:

由于工作、学习等原因,我长期在外生活,和父母交流很少。我难免会有被疏远的感觉。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科技产品可以使异地沟通方便快捷,电话和视频聊天已经逐渐取代传统信件成为当代大多数人的沟通方式。为了了解父母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状况,我们需要经常联系他们,但只有47%的孩子经常打电话或写信,39%的孩子偶尔打电话或写信,只有14%的孩子有事时联系,可见我们的主动性还是不够。父母为了不打扰我们,不想经常打电话,但是孩子也要体谅他们的心情,不能经常回去看他们。至少,他们应该经常打电话问候。一句亲切的话是他们最大的安慰。

12,你对父母“生前破屋破床,死后大风光”的现象持什么态度?

风光大葬的背后,到底是对死者的孝敬,还是对生者的风光,基本上是一个无需讨论的问题。如果非要背着你收礼物等东西,和孝顺没关系。生死是大事,活着也不一定尽孝。是死后尽孝的方式之一。这是一些人表达孝心的一种方式。盛大葬礼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是不一样的,但是你摆脱不了场面盛大,参与者众多的硬件。参加吊唁的人越多,似乎越孝顺。很明显有一半的人非常鄙视这种做法。但是有些人真的很愧疚父母,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让父母在去世前好好生活。葬礼一定会让他们光彩照人。其中27%可以理解,5%赞同。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是好是坏取决于办丧事的人的心态,保持中立的占18%。

13.你所在地区与孝道相关的活动:

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已经意识到孝道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受访者中,有59%的人在所在地区开展了与孝道相关的活动,这也证明了人们开始强调孝道在人们思想道德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要看到,仍有41%的受访者没有接触过“孝”相关的工作,可见重建孝文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14,你对送父母去养老院的态度: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把父母送进养老院是不孝。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社会变革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据“去养老院网”统计,去养老院的老人有30%能自理。现在很多身体健康的老人都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因为那里不仅有专业的护理,还有很多同龄的朋友。现在有16%的人认为如果养老院条件好,赞成把老人送到养老院,而36%的人仍然反对这样做,剩下的48%持中立态度。现在的社会,很多年轻人工作辛苦,家人需要照顾,抽不出时间照顾老人。去敬老院,不仅减轻了老人的负担,还能让老人的饮食起居保持稳定,可以解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但这只有老人自愿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而且送到养老院后,你也不能不管,还是要经常去看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