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仍然生活在社会底层?

跳班远比想困难,精神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我高中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教我们,我们可以完成代代相传的班级过渡。比如他本来是农村的,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娶了我老师的妈妈。他是双职工家庭,夫妻两个都体面地工作,挣钱。他是家里的老人,没养几天父母,只能养养母以示孝顺。

他有一个学习很好的儿子。他希望通过夫妻和孩子的努力,让孩子毕业后能上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至少不用留在县城。

后来儿子第一次高考出了差错,分数差哈工大最低录取线七八分。他强迫他的儿子参加额外的课程。第二年,儿子高考用大学知识回答了一道生物大题。他儿子以为他会得分,但他一分都没给。一个志愿报了中科大,一个志愿报了深圳大学。当然两所大学都没上过学,最后去了东北农业大学读硕士。

过去两年,我在回家的公车上遇见他。他告诉我,他来哈尔滨看孙子,儿子结婚生子,但是博士论文不及格,还没毕业。不知道他儿子现在怎么样了,是留在学校了,还是另找工作了。

从表面上看,他的家庭实现了他理想中的阶级过渡:农村-县城-省城。

但其实没有跳班,很容易成为哈尔滨人。2000年初他在哈尔滨买了一套房子。没必要选择最难的应试之路。要考的话,以他儿子的努力和能力,根本不用去东农读生物科学。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信息不对称或者思维方式不先进。我比他儿子小一岁。他经常教导我们,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21世纪是计算机的世纪。

然而转眼间,21/5世纪就快过去了。我看不到这个世纪成为生物科学世纪的可能性,也看不到成为计算机世纪的可能性。才几年,我们就是移动互联网。也许20年后,一切都会连接起来。电脑到底是什么?它只是一个智能设备。

他在没有用“十年看淘宝,十年看微信生意”这样的口号教育我们的时候喝醉了。

作为县一中的老师,他是最好的老师。他接触的人不仅仅是学生和学校老师,还有县里所有有钱有势的人和很多考上南大的学生。按说他接触的信息已经足够了,但也只是在县城,和北上广深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至于他的思维方式,已经相当过时了。他其实以为自己想通过参加高考为孩子划一条线,过一辈子。如果他考得好,孩子们会穿皮鞋,但如果他考得不好,孩子们会穿凉鞋。多可笑!如果他儿子在高考第一年就上了一所好大学,也许两年前,他遇到我的时候,还会再谈起他儿子,不是因为他论文不及格,而是因为他考研通过,进了中科大。现在他已经从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毕业,准备回国工作。他只看到了世代之间的变化,却没有看到人的生命可以跳跃无数次。

我大学的第一任班主任就出生在河南农村。起初,他就读于河南师范大学,然后在广西大学,然后在华东理工大学。四年前,他成为广西大学的教授。对了,他是1982年出生的,比我大学班主任的孩子大不了几岁。那是阶级跳跃,对吗?

你看,像他这样的人,不能说是生活在县城食物链的顶端,至少是生活在上游,都还难以实现阶级过渡,更何况是那些没有权力,没有权力,没有能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为什么要完成阶级过渡?

他们更难获得更充分和有用的信息。对于百度发的一些大V来说,那些只能在闲聊中获得的有用信息,对于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一辈子的人来说,未必能得到。

即使他们得到了,也受限于自己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无法准确地消化和处理这些信息,得出有益的结论。

即使他们得到了对自己有利的结论,而且这个结论是正确的,他们往往也没有能力、资源和资本去经营这个东西,所以最后他们还是为了家庭的生计而努力工作,在戴岳里飞遍天下。

总的来说,努力并不是我们实现阶级跃升的必要条件。机遇、信息、思维、能力、资源、资本等因素都是制约我们实现阶层跃升的因素。当然,除非我们解决了一切,否则我们会努力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