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美之我见(美学论文)

美有多种颜色,美也有多种层次。“阳春白雪”不需要自恋,“下里巴人”不需要感到羞耻;不同层次的美都有其存在的理由。我觉得做人,要超脱于世俗之上,同时不要太清高自大,不要悲观,也不要盲从,只要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和看法。

什么是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有人认为外表的美是最重要、最直观的美;有人认为精神美是最可爱最持久的美。但你有没有注意到,还有一种美,是独一无二的,既短暂又永恒,那就是青春的美。这种美是珍贵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有时候,当你看到一个相貌平平,毫不起眼的年轻人走在街上,你会感到一种新鲜感,一种说不出的美感,新鲜的活力跳跃在他(她)身上的每一个部位,那种感觉是无法形容的。因为她拥有的不仅仅是美丽,还有希望,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老人是否失去了“青春”之美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们的内心是年轻的。俗话说,人老不老,一个戴着皇冠的老人和一张孩子的脸散发出来的活力和青春是无与伦比的。即使是在他(她)去世的最后一刻,只要这一丝美好一直保留着,那就是美好的。

其实美好的东西是无法用文字或者语言来准确定义的,也无法用文字来描述对美的理解和感受。没有人能真正把握美。因为,我们的认识、理解、观察问题的角度等等都影响着我们对美的理解。但通俗的理解是,美是一种享受,是一种能震撼身心的享受,是一种能震撼视觉、感觉和心灵的享受。它也许没有天空那么深邃辽阔,却有行云流水的自由飘逸;它也许没有海的辽阔和壮阔,却有山泉的宁静;它也许没有花固有的芬芳和灿烂,却有草的绿色和平凡的坚韧。

甚至我们对人的爱也因为发现美不同而不同。你爱的人在别人眼里可能不帅不潇洒,但现在你喜欢他的温柔和单纯。别人不喜欢某某的迟钝和不会甜言蜜语,你却爱他的幽默和大度。一个性格好的人被认为是美的,他的诚实、善良、善良让我们觉得美无处不在。这个时候我们对美的理解很简单,认为只要自己性格好,就是美的。

这也是一种审美观,没有对错。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美的认识和理解自然会有所不同。小时候以为用眼睛看什么都是美好的,但是有一天看到不美好的东西,就很失望。原来,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不美好。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仅有美,还有丑。最好的例子就是《维克多·雨果圣母院》中的美丑对比原则,极丑的卡西莫多和极美的艾丝米拉达。无论他们外表的丑陋和美丽,都阻挡不了他们的内在美。人们常常把真善美放在一起,也就是说,普遍认为只有真善美才是美。我很赞同这种说法,因为这种美是最纯粹最自然的,没有杂质。

不同地区的人对美的理解不同。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中国人以沉默和自制为美,而西方人更注重坦率和独立的美。此外,当西方人喜欢流行音乐和油画时,中国人最喜欢古典音乐和中国画。这种对美的不同理解,往往是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中国人在外国,当地一个外国人请她到家里吃饭。她一到外国人家里,就夸他们的女儿多漂亮。这种夸奖在中国主人和客人都很高兴,但外国主人却满心不悦,马上要求客人向女儿道歉。主持人的理由是长相是天生的,没什么好夸的,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一个人拥有美丽的外表,的确是非常幸运的。在生活中能给自己带来很多便利,有些人会觉得很高,这往往是悲剧的开始。但有些人不是这样的。她虽然漂亮,但是很淡定。她知道美丽的外表是与生俱来的,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会渐渐远离自己。所以她在学习知识技能,培养仪态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久而久之,她塑造了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个人渊博的学识,良好的修养,文明的举止,优雅的谈吐,一颗充满爱的心,才是更高层次的美,只有这样,美才是全面的,才释放出真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