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求一篇1000字的《秘书如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小短文。谢谢你

网络节选,仅供参考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多数新闻工作者都在基层。没有媒体记者“俯视底层”的优势,他们在工作中必然会遇到艰难险阻,甚至遭受挫折和失败。但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不懈地朝着既定的目标攀登,不要因为困难和阻力而半途而废。这就需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养成。

充满勇气,在任何场合都不怯场。

所谓勇敢,是指勇气和胆量。勇气和胆量对于一个新闻官来说太重要了。我们经常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人,不管被采访人有什么背景,什么权威,什么难处,都需要你以平常心从容淡定地对待。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的重大事件和变故,甚至对记者造成生命威胁。你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义无反顾的往前冲,绝不能畏首畏尾。20世纪30年代,范长江只身一人,冒着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穿越极度危险的藏汉杂居区、原始森林、雪山草地、戈壁沙漠、激流峡谷,穿越西北六省,书写了中国西北角,在历史上鹤立鸡群。20世纪60年代,新华社著名记者郭不顾缺氧和严寒,与登山队员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他亲身经历了山区的极度缺氧和严寒以及运动员们顽强的毅力,写出了惊心动魄的《英雄抵地球之巅》。在我接触的记者中,很多同志不仅有想法,而且有勇气。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某部队新闻官沿着红军长征独自穿越的雪山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采写了一批丰富的现场新闻,发表了以长征为主题的报告文学。

在我的采访经历中,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参加过战争,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但是各方面的考验,大大小小,也经历了不少。我刚当新闻官的时候,没有多大勇气。第一次见到报社编辑的时候,我心里就在打鼓。好一段我全忘了,半天没说清楚。编辑当场给了稿子一个“死”。经过多年的敲打和磨砺,我的勇气逐渐增长。我个人有勇气帮助自己克服新闻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因为有时候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你优柔寡断,畏首畏尾,机会就会悄悄溜走。多年来,我采访过1000多名普通战士和军委领导,亲自参观过军事演习,在抗洪抢险一线采访过几十次,从未退缩过。

1998年8月7日,江西九江长江大堤决口后,洪水如暴怒的雄狮,决口极其危险。为了实地采访,亲眼看看官兵们是如何挺身而出,全力封堵决口的,我带领两名江西省军区新闻官登上一艘载有300名抢险官兵的登陆艇,赶赴决口现场,并立即登上堵在决口处的满载煤炭的大船。当时官兵都穿了救生衣,我没有。我的救生衣给了另一名军官。我们三个人在这艘大船上呆了近20个小时,直到第二天下午才赶回九江城发表,然后回到决口现场。堵口的第一个晚上是最危险的,因为在那种危险的情况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试想一下,如果60米的决口继续扩大,这艘大船和后面的几艘小船都会被冲走,我们舰上的官兵无疑会葬身激流。但我当时想得最多的是,我得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和官兵们一起做,不然怎么能找到新闻呢?现场战斗的官兵那么多,不怕。我没什么好害怕的。因为我在现场,所以看到了官兵堵口最危险最壮观的一幕。他们长期以来生死与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抗击洪水。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正是因为我在现场,我看到了领导干部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特别是亲临前线,站在沉船上指挥战斗的军区副司令员董,在决口处坚守了五天五夜。因为我在现场,所以感受到了军委领导的关心。8日凌晨,军委副主席迟浩田把电话打到董副司令员的手机上,问候阻断交通的官兵,要求坚决完成任务,注意安全...在堵车现场的所见所感远不止这些,所以后来有了源源不断的新闻素材。

说这个事情,我想明确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军事记者,你的角色不允许你畏首畏尾,瞻前顾后;你所承担的责任不允许你用害羞和内向做挡箭牌,总是事事担心,不敢越界。你应该随时准备去战场,洪水和火灾的现场,以及所有其他危险的情况,你应该随时准备采访一个重要的人,一个难以接近的人,甚至是一个危险的人。这个时候,你退不了,也没有退路。撤退意味着失败,至少意味着你不能胜任现在的角色。只有坦然面对,义无反顾的往前冲,才有成功的希望。

虽然我并没有因为失败而气馁,但是经过磨练,我依然有我的信念。

作为一个有成就的新闻官,个人档案里有很多功勋卡。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就。我以前的一个同事只用三等就做出了18的成绩。不得不承认,他做得很好,成绩很大,在新闻事业上是成功的。据此,一些圈外人士似乎发现了一个现象,“新闻官太容易立功了。”其实一个新闻官的每一次“功德”都不容易,有多少失败和挫折,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

如果我们对失败和挫折的概率进行统计,我们会发现,在军队中,大概没有哪个领域或专业比新闻干事的失败和挫折概率更高。尤其是在师新闻官这个岗位上,你写的十篇稿子有八篇没有被报刊杂志采纳,你拍的十部新闻纪录片有八部没有被电视台播出,这是常有的事。更何况已经写了几十几百篇了。近年来,媒体发展了,不仅数量大,容量也大。有十几份报纸,几十个版,甚至100多个版。十几年前,军报只有四个固定版,而军报是周三小报,稿件量非常有限。当时我们军区炮兵系统有一个很有名的新闻官。当兵的时候,他年轻,有写报告的热情。在部队三年,他实际上写了600篇文章,但没有一篇发表在报纸上。当他写到601那篇文章时,他按捺不住,给报社的编辑写了一封信。没过多久,他拿着两袋稿子来到报社。编辑被感动了,他从众多稿件中选了一篇,刷新了主题,丰富了素材。这一经历是他在介绍自己的报道经历时透露出来的。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挫折,他总是那么坚定,锲而不舍,不到稿件发表绝不放弃。尝到初步成功的滋味后,他突然火了,接受不了。后来,他成为一个军事单位的新闻干事,写了许多有影响的报道。

与他相比,我应该算是幸运的。1984年初开始做新闻官。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里,我写了300多篇文章,在军报上用了30多篇。概率只有10%,大多数情况下,我尝到了失败的苦果。特别是这期间,我的稿子一直没有被解放军报使用,只是一直在不停地写,写完了就塞到邮箱里。直到6月1986,我的第一篇稿子终于在解放军报发表了。这是一篇1500多字的简讯,排列在仅次于头条的位置。当时的激动难以用语言形容。旅里领导很高兴,夸我写了这篇稿子。以前,我很少听到这样的赞美。我就在想,我前面写的几百篇文章真的那么差吗?真的不够发表吗?我觉得不应该这么看。就已发表的稿件而言,以前的稿件都是失败的,但写稿就像一堵墙。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块砖,每一块都不可或缺,否则就没有封顶的一块。如果把最上面的那块视为成功,把下面的那块砖视为失败,就印证了那句格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失败之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只有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一个立志有所作为的新闻人,应该正视失败和挫折,把它们当作磨砺人生信念的磨刀石和提高专业能力的铺路石,尽管挫折重重,也要坚持不懈。同时,要静下心来,理性分析失败和挫折的原因,找出克服障碍的有效方法,痛定思痛,打一仗,不断提高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力。

忍受委屈、批评和指责。

新闻工作强调正面宣传,但不代表不需要舆论监督和批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大张旗鼓地宣传积极健康进步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同时鞭挞少数落后消极黑暗腐败的东西。每个人都高兴地唱着赞美诗。如果你戳到了别人的“毛病”,你可能要承受压力,甚至要报复。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很多批评报道。央视《焦点访谈》栏目频繁曝光社会阴暗面甚至腐败现象,深受读者和观众欢迎,但媒体也承受了难以想象的压力。

我钦佩那些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记者。他们往往冒着被误解、被报复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揭露黑暗,批判时代弊端,用舆论的力量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改善添油加醋。新闻官在为人民歌功颂德的同时,有时也会遇到让他们愤怒的事情。出于对军队建设负责任的态度,他们不得不“平起平坐”。我在旅途中做新闻官的时候,遇到过一个事件:驻地的人卖钱多挖沙子,在地下挖空了一个部队营房,房子很快就倒了。我看了很生气,就给解放军报写了内参。没想到,这一下震惊了军委领导,把内参授予了江苏省领导。由于上层的强力介入,问题很快得到解决。然后,我在报纸上发了一篇题为《崩溃》的投机通讯,对此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从中吸取了一些教训和启示。但此举并未得到好评,有的领导以责备的口吻变相批评,认为这是单位的问题,不利于密切与地方的关系。我听了这话突然觉得浑身发冷。我本着对部队建设负责的态度,如实向上反映问题,但不被理解。但我忍住了,因为问题已经解决了,再认真对待这件事也没有意义。自己受委屈怎么了?其实我不止一次忍受过这样的委屈。

也有可能是你的工作出了问题,被领导批评甚至指责。1986 10,我去一家公司面试。这家公司曾经是一家先进的公司。我过去不止一次举报过。半年前公司建设还很热闹,但这次我只住了两天,就发现公司有很多问题。旅行归来,我如实写了一篇通讯,揭露了公司建设的衰败。军报小改就发表了,在醒目的地方画了一个仙人掌。稿子见报后,在旅途中引起轩然大波。被批评的公司官员不仅拒不承认自己的债务,还向上级反映我的报告歪曲事实;有关领导也不高兴。之后的一个月,秘书连我的稿子都不盖章。事后冷静想想,主要问题出在自己身上。一个公司的建设一度走下坡路,这在部队很常见。可以向营或旅里的领导反映,通过各级帮助解决。但是,那时候的我,太理想化,太简单化了。我没有考虑到我的行为会给工作中的领导带来被动,以为我在报纸上一篇稿子就完事了。殊不知,这样的报纸刊物,把本来不难解决的内部矛盾和复杂问题公之于众,教训是深刻的。之后遇到类似的矛盾和问题,我先冷静的做了一些思考和分析,不再贸然行事。

新闻工作的性质和功能要求我们的新闻工作者经得起批评。当你的工作没有做好,或者一项任务没有完成好;当你经常加班,但是很久没报,没有结果的时候;当你的稿子出现错误或者造成严重失实时,领导会批评你,同事会嘲讽你,当事人会指责你甚至起诉你。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冲动,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耐心接受批评,认真吸取教训。特别是要端正新闻工作的态度,明确新闻报道是帮助军队建设的,不是添乱的,那些不利于军队建设的过激做法不应该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