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一篇关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论文

《国务院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发布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决定》中明确指出:“学校教育应当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教育。”然而,在素质教育浪潮的冲击下,传统体育课的结构和类型显然未能“发挥”素质教育应有的功能。目前,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政治思想课、体育课、素质拓展计划。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增强体育课程中素质教育的效果,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大学体育教学相结合是一种尝试。然而,教师自身素质是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如何全面发展自身素质是本研究的目的。一、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素质拓展训练也叫冒险训练。以其“先知后觉”的体验式学习模式,通过亲身体验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勇敢、坚韧、自信、团结等良好品格的形成。拓展训练的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以体验启发为教育手段,让学员参与的训练成为他们难忘的经历,让每一系列活动中的深刻道理和理念牢牢扎根于团队和每个学员的潜意识中,并能在以后的工作合作中挥发出应有的效果,包括室内情境训练、室外场地、室外和水上项目。它的主要目的是将人的身心能力中最优秀、最杰出的部分升华到尽可能高的水平。拓展训练的基本原则是以户外自然环境为重点,以身体活动为导向,以心理挑战为重点,以极限要求为条件,以完善人格为目标。2.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必要性。拓展训练不同于以往的训练方式。它依托自然环境,采用特别设计的挑战性课程,让学生通过训练项目体验心理挑战,自我教育。因此,在以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改革中,有必要将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从课堂组织的角度来说,素质拓展训练是让学员通过有针对性的游戏、特定的室内场所或未知的自然环境,亲身参与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悟。但体育课以“做或练”为主,同时注重身体素质和技术练习。如果能引入素质拓展训练的经验和感悟,体育课的气氛将会大大活跃起来。其次,从场地利用的角度来说,体育课一直是室外上技战术课,室内上理论课,如果天气不好就加理论课。素质拓展训练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培训的内容一旦确定,其执行是不允许改变的。这样,课堂内容的实施和目标的完成更有针对性和持续性,团队精神和磨炼意志、品德不再是空话。3.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学相结合的可行性。从素质拓展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性质以及我国当前的现实来看,两者的结合是可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是相似的。在教学目的上,两者都是通过个体的练习或活动安排来体现学习的主体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学形式上,都是采取集中讲解,小组练习,然后归纳总结,最后展示或分享的方式。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是兼容的。第一,两者都是通过参与者的齐心协力——敢于面对困难,不怕吃苦——在教学过程中设定课程内容,不断挖掘参与者的潜力,完成教学内容。其次,两者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都有很高的安全性。第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实践获得身体发展和心理健康。第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体育教师素质拓展的关系。高校体育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模式等因素影响,自身素质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的有机结合,将加速高校体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诚然,以素质拓展训练为目标,全面拓展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是素质拓展训练与高校体育相结合的前提和关键。因为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在体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自身素质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第三,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发展方向受应试教育和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方面,体育教师有一些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手段、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继续教育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能力。这些不仅严重阻碍了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也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师自身的提高和发展。因此,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1。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扎实的思想教育能力。体育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人格,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仰和喜爱,而学生也会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育要求内化为自己的主观要求,并把自己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人格形成的参照。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自尊、自重、自重、修身,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真正成为学生在思想、道德、作风乃至举止等方面学习的榜样。此外,体育教师要科学地分析和预测学生的思想发展,在体育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过程中,既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又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做好淘气后进生的引导转化工作,又要做好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和良好品德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2.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优秀的业务能力。高校体育教师要想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首先必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第一,具备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主要包括:人体知识、专项运动技能、应用学科理论、教育理论、体育理论。第二,注重工具性学科知识的掌握、应用和创新。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们应该更多地了解和熟悉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等基础知识,了解体育对社会和人类进步的人文价值。第三,丰富的人文知识,较强的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在这种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教师决策和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正确演示和提炼生动的语言表达的能力,综合评价学生知识、技能和体质的能力,组织竞赛、评判和指导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能力。3.前卫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及不断探索科学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能力。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体育工作者必须更新现有的体育观念,树立现代体育观念,包括“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根本的教育目的观的转变出发,培养适应现代化的建设人才,从少数学生向全体学生转变,从单纯强调运动技能向促进身心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传统的教师尊严向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在这种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来组织体育教学,研究教学单元的整体设计,促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整体优化。||| 4.科学文化素质全面,科技创新能力强。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面对的是主动的、欣赏的、有鉴别力的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有扎实深厚的知识基础,还要有系统的知识体系;“横”要知识面广,文理兼收,多事精通,还要有自我知识创新的能力,善于收集学科信息,能把最新的科学成果引入体育教学实践。因此,需要不断强化他们的创新意识,明确创新的意义,掌握科学的创新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知识记忆和技能更新,以确保他们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是真正前沿、有效和高科技的。四、全面拓展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措施1。加强训练。首先,各级主管部门要深刻认识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补充和更新知识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必须引起有关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其次,采取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训练要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少花钱、快见效的原则,在尽可能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2.建立一体化的教育机制。要整合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就业等要素,促进社会、学校、学生良性互动,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关系协调的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形成高校教育创新新格局,培养大批创新人才。3.培养终身自学的习惯。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掌握技术和技能,是支撑和调整知识结构的支柱。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老化的周期越来越短。为防止知识老化,应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充实新内容,收集新材料,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之更加生动活泼,从而不断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4.加快体育课教学改革。一般来说,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程度(与其他普通大学生相比)和教学能力较低,加快体育课教学改革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基础。一方面,体育课要尽快改变“重技术轻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体育专业要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增加选修课,拓宽知识面。5.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能力是衡量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为了适应体育科学发展和学校体育改革深化的需要,有效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教学、训练和科研管理中的问题,体育教师应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明确科研内容,掌握新的科研方法,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学校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主要表现在语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协同公关能力。体育教师往往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注重语言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加强写作技能的训练,是体育教师做好科研工作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创新思维能力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超前的思维、大胆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开拓意识,吸收新的科技知识,应用先进的科技成果,使学校体育工作保持活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完成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