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与旅游的关系
会展与旅游的关系,会展与旅游的关系,会议、会展与旅游的关系。在我们的展览中,重视展览,忽视会议;人们经常谈论展览,展览比会议更重要。从统计学上讲,会展和旅游有什么关系?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1“虽然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介入是经济活动普遍联系的外在表现。
会展业和旅游业都是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展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展馆、餐馆和餐饮服务,还会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和城市市政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从事会展业是旅游业多元化战略之一,会展业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五大关系
第一,消费互相拉动。
会展业可以拉动消费,拉动能力是1:9。旅游被纳入拉动对象。无论参展者走到哪里,都会有很多人利用这个展览来参观。出国参展不去游客恐怕是极其罕见的。
在旅游业中,酒店行业近80%的收入来自商务旅客。其中,会展业尤其是会议业是推动商旅的重要动力。
旅游业还可以促进会展业的发展。成都会展业之所以在中西部独树一帜,与成都乃至四川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密切相关。许多人很高兴参加在成都举办的展览,他们经常被美丽的风景、川菜和熊猫所吸引。
第二,城市建设相互依存。
旅游目的地和会展目的地城市的建设可以齐头并进。比如美国的拉斯维加斯,既是旅游目的地,也是会展之都。它的城市建设和发展都与旅游和会展密切相关。每年65438年10月初举行的消费电子展(CES)总会吸引超过10万人前往拉斯维加斯。近年来,来自中国的参展商和参观者的数量一直在增加。新春佳节之际,中国商人飞越重洋,与美国交流最新科技,开启旅行之旅,已成为一件乐事。
在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战略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印象中,最早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和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的是厦门市政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乌镇。作为浙江省桐乡市下辖的一个小镇,因为成为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建了一个大型的会展中心。
第三,活动相见。
会奖旅游活动是会展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优秀产品。中国会奖旅游市场方兴未艾,值得两个行业携手并进,共同努力。
第四,运营上的相互渗透。
既做旅游又做展览的跨境商业机构在中国并不少见。近年来,中国最具实力的旅游公司中国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纷纷成立展览公司,力争达到新的增长水平。在展览业中,许多机构因为顾客的需要而不得不从事旅游服务。比如以海外自办展为主的Miolant公司,每年20多个自办展项目需要组织上千人出境。签证办理、行程安排、落地接待及陪同考察观光成为公司必须提供的基本服务。
第五,教育相互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面,会展业和旅游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高校会展专业大多由旅游专业学生创办,旅游与会展人才高度契合,职场互补的成功人士比比皆是。
正是由于以上五个方面的“强关联”,进一步推动会展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才是题中应有之义。
会展与旅游的关系。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
会展业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三大新经济产业。会展经济的发展将直接刺激贸易、旅游、酒店、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零售等行业的市场繁荣。
相关介绍:
会展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会展业涉及工业、农业、商贸等多个行业,在调整结构、开拓市场、促进消费、加强合作交流、扩大产品出口、促进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在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中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出来。
扩展数据
虽然会展业和旅游业是两个独立的产业部门,但会展业和旅游业的相互牵连是经济活动之间普遍联系的外在表现。会展业和旅游业都是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举办会议和展览不仅有利于当地的展厅、餐馆和餐饮服务。
而且对相关的电信、交通、购物、旅游服务和城市市政建设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事会展业是旅游业多元化战略之一,会展业可以利用旅游业提供的各种服务和资源。两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
会展与旅游的关系3 .关于会展
关于展览,学术界一直有很多讨论。但是对于会展科学的建设来说,这些讨论远远不够。理清展览与相关领域的关系,需要不断反思“什么是展览”。
“展览”作为一个新词,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2000年首次出现在专题展览的学术著作中。今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会展经济:商机无限的新经济》一书,作者为医疗云与徐梅合著。书中称,“展览是会议、展览、展销等集体活动的简称。,是指若干人聚集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内,定期或不定期、有系统或不定期地形成的集体和平活动。包括各类大型会议、展览、展销会、体育比赛、集中商品交易活动等。,如各种展览会、博览会、运动会、大型国际展览和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和各种大型体育赛事是会展活动的基本形式。”健康云教授对“会展”的定义涵盖了会议、展览、展销、体育比赛、博览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20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首次收录了“展览”,解释为“会议与展览”。有学者指出,“展”是“会+展”,而不是“会+展”。除了“会”的含义,“会”还包括各种集会活动,如节日、婚礼、体育赛事等。有学者提出“大展”的概念,陈泽言。
王先生曾写过一篇文章《对“大展”概念的梳理与探索》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梳理。这些都说明,会展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基本概念的理解上还存在分歧。
笔者曾指出,展览是指按照特定的主题和程序,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一次性或临时性的集体和平活动。展览属于活动范畴,没有大小和广义之分。360行,各种形式的展览都有,造成了所谓的“大展”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些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都同时具备了五个条件:计划性、主题性、临时性、集体性、和平性。从属性特征来看,会展活动具有集聚性、联动性、广谱性、传播性和创新性等鲜明特征。我觉得会展活动还有一个被忽略的重要特点,需要补充一下,就是宣传。会展活动的公共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会展活动参与者众多,参与者的构成是公共性;活动内容必须符合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要求,活动内容和价值具有公共性;会展活动的场地是公共场合,参与者没有公共服务的支持是无法聚集的。活动环境和服务是公开的。邀请大量媒体参与展示活动,通过各种主体信息的整合与交流,产生强大的社会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主动传播和影响力是公开的。
关于展览的概念,有三点值得注意。
首先,展览是中国人提出的一个概念。国外的概念如MICE、event和special event在某种程度上不同于展览。是通过翻译外国概念来构建学术体系,还是用中国自己的话来构建展览体系,需要认真研究。我认为中国会展学者要敢于担当,努力学习,拿出高水平的中国方案,以高度的理论自信进行会展研究。
第二,应该在学科坐标系中考察展览的概念。不仅要构建会展科学的概念体系,而且要理清会展与旅游、经济、传播、创意、设计、管理、文化的关系,科学地认识会展科学。
第三,会展作为一个新概念、新事物,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会展学者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正确对待不同意见,学术界和产业界要密切合作,深入研究,最终在学术研究上达成* * *认识。
第二,关于旅游
什么是旅游?生活中对这个概念基本没有误解。人们不会把外出开会和在其他地方进行商务活动称为旅游,也不会把参加展览称为旅游,这表明旅游是有边界的。但是,当我们看看中西方对旅游的不同定义,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定义。
在中文版的旅游教材和著作中提到旅游的定义时,奥地利经济学家赫尔曼·冯·舒拉德(1910)笼统地指出,旅游是外来或非本地人口进入非定居区并在其中停留和活动所引起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或者是法国学者让·梅森特的观点:旅游是一种休闲活动,它包括在远离聚落的地方旅行或停留。其目的是娱乐、休息或丰富自己的经历和文化教育。以及瑞士学者塞克勒和克拉普夫在1942出版的《一般旅游大纲》中的观点:旅游是由非定居者的旅行和临时居住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永久定居,也不会从事任何有利可图的活动。国内出版的旅游学教材和著作中也对相关定义进行了梳理,但严谨性仍显不足。如商务印书馆2015年出版的谢教授主编的《基础旅游学》第4版,引用了樊能川先生在张主编的《中国旅游史序》(谢:基础旅游学(第4版),商务印书馆2015,第565438+号)中对旅游的定义。查张先生的《中国旅游史》,发现没有范能川先生的序言,序言一的作者是余先生(张:中国旅游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版,第1页)。谢教授的教材从第一版1999到第四版2015。应该说是旅游领域的知名教材。这个错误没有被发现!而且还有一些其他的旅游教材和论文也是抄对的。张先生在商务印书馆2016发表《中国旅游通史》,于先生在《中华读书报》2016 16第22版发表《张:旅游文化专业的创始人》一文,也深刻回忆了张先生邀请他为《中国旅游史》作序的情景。这说明学术研究是无止境的,我们需要更实际地阅读原著,而不是道听途说,实事求是。
丁永义、李主编的《旅游学概论》从国内外的研究中梳理出主要观点,大致可以看出一个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