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原创论文,急需
意义重大。
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唤起这些幼小心灵的环保意识,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话题和至关重要的问题。幼儿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综合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关键。幼儿园应该责无旁贷地以各种形式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这对自然和人类都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幼儿园如何利用“变废为宝”对孩子进行环保意识教育呢?
一、创造优美的环境,萌化孩子的环保意识。
营造环境教育的氛围,激发孩子对自然的热爱,培养孩子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环境在人类发展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由于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情绪的产生是建立在直觉和形象化的基础上的。因此,创设与教育目的相一致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儿童的感官功能,激发儿童关心和热爱环境的情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入手,开展了创造美好环境的活动:还设计了“认识地球”、“美丽家园”、“地球小卫士”等系列活动,组织幼儿观看有关“美丽祖国”的视频和幻灯片,介绍有关“环保”的书籍,让幼儿初步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了解美好的环境。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对“环保”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教育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利用环境教育的内容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行的、有效的。环境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从高科技含量到节约一滴水,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如:爱护动植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说话轻声细语,走路轻手轻脚,放下东西轻手轻脚等等。幼儿园儿童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处于长知识、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将有益于人的一生成长。然而,我们如何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环境教育的内容如何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活动中?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环保意识,还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处处兢兢业业,善于发现和捕捉日常生活方方面面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教育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陈鹤琴认为,教育应该“关注环境并利用它”。孩子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育环境与儿童的身心发展密切相关;我们的教育环境要围绕教育目标,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育主题和季节特点,及时调整原有环境;我们可以将环境教育渗透到语言教学、社会教学和艺术教学中。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把大量的废旧物品放进去,变废为宝,让孩子觉得废物可以再利用。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空间,为孩子们提供各种环境知识和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初步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关注周围的环境,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感情,使他们愿意观察和探索自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
第二,通过教学活动,渗透儿童的环保意识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比如在一天一餐,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孩子进行节能教育。不挑食,不浪费食物,让孩子知道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还原孩子生活的本来面目,给他们生活的本来面目,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时,我们注意将其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将废旧物品应用到晨间活动和区域活动中,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意识。吃的米粒都是农民伯伯用的。
1.在常识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图片、实物、幻灯、视频等方式,观察和了解各种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生长特征及其与空气、阳光、水的关系,知道空气、阳光、水对动植物的生存至关重要,教育幼儿珍惜水资源,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我们还让孩子观察鱼在清水和污水中的不同情况;体验干净和不干净环境下的不同感受;分别给孩子听音乐和噪音,比较他们的感受;组织孩子去路边观察各种车辆排放的废气,观察工厂里大烟囱冒出的烟,然后让他们感受草地上和树间的新鲜空气。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可以认识到保持水的清洁,空气的清新和环境的清洁的重要性。
2.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自己的教材,通过图片、视频、故事、儿歌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向孩子们传递简单的环保知识。比如通过讲“小鲤鱼真难受”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往河里倒脏水和脏东西会污染河水,河里的小动物也不愿意生活在脏水里;
3.在艺术教育中,教师设计了一系列主题绘画活动,并带领孩子们走向自然,引导他们感受自然之美,展示自然的美景。结合主题活动,开展了“美丽家园”“我爱地球”等主题绘画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被训练去感受和表达美。
4、在游戏活动中保护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所以通过游戏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是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让孩子在活动中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青蛙抓害虫”这个体育游戏,让孩子明白青蛙是益虫,可以保护农作物。我们不能杀它们,更别说吃它们的肉了。同样,“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孩子明白,我们不仅要爱猫,更要在初步了解生物链关系的基础上,说服大人不要杀猫。从而形成关心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
再比如:在角落活动的生活活动中,老师设计了剥瓜子花生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主题很感兴趣。因为这个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的食欲,又锻炼了孩子手部的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的习惯。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了解到,我们可以把瓜子、花生壳之类的垃圾放在种植角里当肥料。知道了一些生活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孩子自然就养成了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第三,丰富地域素材,渗透环境教育。
自然角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的一个小窗口。孩子通过种植和饲养动植物来了解大自然,类似于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逐渐认识到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对幼儿进行环境教育时,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尽可能采用幼儿喜欢的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我们在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时,可以通过让他们自由创造废旧物品,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来激发他们对废旧物品回收的兴趣。
平时我和孩子一起收集废纸和易拉罐,而不是当垃圾扔掉,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无毒的废品。我尝试着办了一个“环保加工厂”,里面把孩子们收集的各种材料,纸箱、瓶盖、树叶、果壳、废光盘、纽扣、布、旧报纸、保鲜膜、鼓芯等分开摆放,很有意思。在这些“环保制作”活动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常见的环保材料,产生了一定的环保意识,并开动脑筋进行了创造性的装饰,既美化了我们的活动环境,又起到了向家长宣传减少污染的作用。再比如“玩偶之家”的各种美食。我们用纱布和碎棉花缝包子、饺子,用废纸报“种子”,把气泡膜剪成方块,当作豆腐饼,把白羊毛晒干;我们还用一个大蛋糕盒做了一个小餐桌,用一个废纸盒做了一个“屏风”。在“健身区”,我们用“旺仔”瓶做梅花樟脑,用废絮塞袜子做流星球,用小可乐瓶做保龄球,用日历纸卷和纸板做飞盘。在“教育区”,我们用泡面做“图形娃娃”给孩子喂图形娃娃,在“动手区”,我们装饰各种塑料瓶,用旧毛线和丝带让孩子学编织,在“医院”,我们用纸箱和各种大小的鞋盒做药箱。总之,无论在哪个小区,我们都或多或少的投放废旧物资,让孩子们知道垃圾回收可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了解废旧物资的价值,从而渗透环保意识,激发创作欲望。
第三,环境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有意识地渗透了环保教育的内容。比如,在主题为“听听噪音是什么”的活动中,我带领孩子们去实地调查,让孩子们听听路上的噪音,市场上的叫卖声,响亮的儿歌,优美的音乐。通过比较和感受,他们可以理解好的声音是音乐,坏的声音是噪音,从而了解噪音污染对人的情绪和听力的影响,并让他们感受噪音。有些孩子甚至把汽车污染和环境污染联系在一起,比如高楼和河流里的污油,乱砍乱伐的树木等等。我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用视频和幻灯片播放污染泛滥的片段,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看完之后,用自己的画画了很多很多被污染的图:冒烟的窗户,河面上漂浮的污油,翻着肚子的小鱼,流着眼泪的太阳。最后大家一起把地球画出来,把污染的图片贴在墙上。后来,孩子们在游戏中大大降低了喇叭的声音。有孩子甚至告诉我,他开的车不是汽油,所以没有尾气污染。在以后的活动中,他们用废纸箱、牙膏盒等制作各种汽车。通过这些合适而丰富的内容,孩子们学到了一些环保知识,为进一步的环保教育提供了“食物”。
第二,将环境教育融入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
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自觉的环境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只有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们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行为。比如要求孩子洗手的时候不要玩水,不要浪费水;在区域活动中使用玩具时,轻拿轻放,玩完后自觉整理;平时爱护桌椅,小心轻放;不要在墙上乱涂乱画或用脏手摸墙壁;不要乱扔垃圾。要求孩子为干净整洁的环境多做一些事情,比如擦洗桌椅,为值日的孩子爱护自然角落,给小动物浇水喂食。
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和自然,让孩子感受不同的声音,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让孩子分辨哪些声音好,哪些不好。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轻轻的移动桌椅?为什么走路要轻轻的?为什么不制造噪音。孩子明白了道理,自然会更加自觉、认真的去做。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让孩子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围绕主题式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知识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可以以环境教育为中心点,以这个中心点为中心点辐射环境知识,将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内容渗透到各种教学和儿童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大班“减少垃圾”专项活动中的“垃圾从哪里来”“垃圾多了会怎么样?”“开动脑筋变废为宝”等内容。通过展览、绘画和废物利用,孩子们可以制作艺术作品并开展有趣的活动,如参观、交谈、木偶戏、小实验、游戏等。,让孩子们了解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知道要管理好垃圾,保护好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自己的感受中获得环保知识。
二、利用多种形式,教育孩子:
1,以“保护我们的家园”为主题,教育孩子爱护环境;
2.以“没有水怎么办”为主题,教育孩子节约用水;
3.在幼儿园里选几个小环保卫士;
4.利用实用的“环保箱”动员孩子保护周围环境;
5.请家长配合,扩大孩子的环保知识。
第三,组织孩子参与实践,增强环保意识。
组织孩子开展“巧手”活动。我们动员孩子和家长收集各种安全清洁的废旧物品,如可乐罐、废塑料盒、纸筒、CD等。,并通过简单的加工使其成为幼儿园日常教育和游戏的有用物品;比如用废纸箱做各种形状不一的交通工具,用旧手帕做降落伞让孩子在户外活动时玩耍。这些活动不仅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还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孩子不乱扔垃圾的良好卫生习惯。
第四,结合环保日开展活动
在环保纪念日,幼儿园的环境教育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围绕纪念日开展教育活动,丰富幼儿的环保知识,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比如3月12植树节,我们班开展了“认识绿色的真正联系,关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家园”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树木的作用,以及砍伐树木的严重后果;在4月22日的地球日,孩子们会通过欣赏图片和观看视频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知道只有一个地球。关爱地球意味着关爱我们自己。然后开展“儿童环境艺术作品展”、“环境小主人”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绘画、做游戏、装饰墙壁等方式表现自己是地球的小主人。比如我在布置墙面装饰《葫芦娃和它的朋友》时,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彩笔画出蓝天白云,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剪出可爱的动植物来装饰墙面,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通过各种活动,让孩子知道环保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地球。这些都提高了孩子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瑞吉欧的教育理论:让孩子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与外界环境互动,不断获得丰富的经验,从而实现自我建构和发展。在开展环保教育中,启发和引导孩子们认识废旧材料——收集废旧材料——利用废旧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加强家庭联系,做好* * *环境教育
孩子生活在社会和家庭中,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言行。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和家长会,结合日常交谈,让家长了解环保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从而取得家长在环保教育活动中的配合。如果想让父母不抽烟,尽量保持家庭的环境卫生;保护青蛙,不吃青蛙;出去玩不要踩草地,不要摘花,不要乱扔垃圾,用自己的环保行为给孩子树立榜样。
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明白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要求家长配合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要求家长多带孩子走进大自然,一方面让孩子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的感情,吸收丰富的环保知识;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环境污染,感受重视环保的声音,不断增强环保意识。
五、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密切联系,是环境教育的有力保证。
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家长和社区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决策、监督和检查,对于激发儿童的创新活动,培养儿童自主参与和合作的意识,促进环境教育,形成良好的环境习惯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在开展环境教育时,我们非常重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渗透环境教育,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成为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积极参与者。比如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环保教育专题讲座,布置宣传栏,撰写小报和倡议书,向家长宣传环保教育的意义,传递环保教育的信息,传授对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参与幼儿园环保教育的课程决策和教育过程;家长的环保教育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注意环保等环保行为。
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忽视环境教育的现象很普遍。一些老师和家长自身缺乏环保知识,没有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有的知道怎么做,但实际行动真的是我行我素。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孩子的环保知识、意识(情感)和行为习惯。
培养。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起点,将关系到我们的下一代能否拥有一个真正的绿色家园。在21世纪的今天,唤起年轻心灵中的环保意识,是你我每个人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