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商品的成因及对策开题报告
张奕琳
目前,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市场占有很大比重,以至于有人把农村市场称为“假货市场”、“假货集散地”。假冒伪劣商品的泛滥严重损害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
为什么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那么多,而且广泛存在?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对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的原因总结如下:——是城市执法部门通过媒体和专项整治加大了打假力度,市民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假冒伪劣商品难以在城市立足,制假售假者将目光投向了农村消费市场。二是广大农民对假货无知,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当他们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他们不知道如何投诉。那些花钱少的人认为自己不走运。多花的人要求经营者最多退货,结果大多不了了之,从而让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站稳了脚跟。三是少数经营者有意识地购买假冒伪劣商品。他们抓住了农民不知道假货,贪便宜买货的心理,为了差价,故意购买假冒伪劣商品或者低价销售。四是基层执法部门由于办公条件的限制,缺乏必要的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设备和知识,无法准确识别假冒伪劣商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整治和规范。
——就是加大宣传力度。基层工商部门在集镇醒目位置和农村中心地带设立宣传栏,宣传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法律法规。建议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相关条款的摘录以标语的形式涂在醒目位置,使其成为公益广告。
二是定期或不定期在集镇中心和农村村委会开展法律咨询活动,向农民讲解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知识,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造假者或销售者无立足之地。建议推选文化程度较高、法律意识较强的农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并经常与工商部门保持联系,做到哪里有假冒伪劣商品,哪里就有工商执法人员。
三是加大市场巡查力度,通过市场巡查建立巡查档案。检查中要重点检查经营者经营资质、证照是否齐全、是否超范围经营,检查经营者进货渠道,检查经营者是否取得供应商相关资质和发票,检查商品包装标签是否真实,是否有产品名称、厂名,特别是涉及“三农”的农资、农药、种子,是否标明生产日期、有效期、厂址。
四是大力推进商品准入制度,对畅销商品和经营规模较大的经营者实行商品备案制度,建议各基层工商部门与经营者签订责任书,对经营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在辖区开展“消费者信得过商店”评选活动,督促广大经营者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
五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对经营者的信誉度进行分类监管,根据不同经营者的信誉度实施分类监管。同时,要利用信誉惩戒制度,将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经营者列入黑名单,让经营者难以售假。
总之,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关键是消费者要从自身做起,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把假冒伪劣商品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拒之门外。经营者要加强职业道德,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只有这样,假冒伪劣商品才能在农村市场没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