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科技服务贸易与专利国际化引力模型的论文!!!
利用技术、知识等通过提供知识服务作为服务手段,科技服务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是社会产业的服务对象[25]。随着国际科技对科技的日益重视,推动先进科技和社会经济的科技服务业已经渗透到产业链中,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水平低的地区可以采用技术引进的方法,促进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缩短产品投入市场的过程,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大力发展出口技术产品领域,为其独特优势带来了未来的影响[26]。
我国政府从2009年开始补贴PCT申请。有学者认为,由于政府政策的推动,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数量会大大增加,但质量可能不尽如人意。从政府开始实施补贴政策到现在,大概八年的时间,中国的PCT申请量已经远远超过日本,2065年达到43168,438+06,继2015之后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三,但这并不值得欢呼。越来越多的产业发展优化选择使用国外优秀的知识产权作为发展基础,利用他国专利为本国企业谋求发展,这不仅对中国企业的发展造成压力负担,也造成无用专利的沉积和国家资源的浪费[27]。
创新成为中国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驱动力。举个例子,这句话用在民族产业华为和中兴身上并不为过。华为和中兴在国际申请专利的民族企业中领先,得益于企业高层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重视。根据现有的财务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华为和中兴在R&D的投资在过去五年中整体呈上升趋势,R&D费用率也保持在10%左右(R&D费用率= R&D费用/营业总收入)。再说,前几年异常火爆的苹果,这几年在创新上并没有太大的起色,不温不火地走着前面的路,但是在创新的氛围中不进步就相当于倒退,导致现在的市场份额逐渐减少。相对而言,如果看一些只关注眼前利益,借用别人的知识产权开发新产品的国产品牌,专利国际化只会导致科技服务贸易负增长,对中国GDP的增长极为不利。
引力模型,代表大尺度空间相互作用的函数,用于预测空间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源于牛顿定律。该模型应用广泛,在很多学科中都有,更常见的是应用于具体国际贸易的理论[28]。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引力模型是指单笔交易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与各自的经济规模(GDP)成正比。
该模型具体表示为:
(型号1)
Tij代表双边贸易额,A是权重系数,Yi是I国的经济规模GDP,Yj是J国的GDP,D是两国的地理距离。将模型转换成线性对数形式:
(模型2)
专利的国际化,专利保护与经济发展全球化的矛盾,统一专利标准的使用和申请程序的简化,专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保护。跨国专利申请数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专利在国际上的国际化程度,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研能力,这与我们要研究的科技服务贸易密切相关。因此,跨国专利申请数量被选为衡量专利国际化程度的指标。
其中,代表I国与J国科技服务贸易额的线性差值常数,由于是线性计算公式,其对科技服务贸易额数值的影响不会干扰我们对科技服务贸易额与专利国际化关系的观察,因此后面不再讨论。
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变量加入模型2,构建模型3:
(模型3)
其中,Etcj代表t年中国对J国科技服务贸易出口额,Ytc代表t年中国GDP,Ytj代表t年J国GDP,Dcj代表中国与J国地理距离,Etj代表t年J国国家专利申请量,Ptc代表t年中国总人口, Ptj代表t年J国总人口,CDtcj代表t年中国国家专利申请量。
在模型3中,解释变量Ytc代表中国GDP、中国经济规模、供求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明当中国GDP增加时,中国科技服务贸易出口会增加。解释变量Ytj代表J国的GDP,代表J国的经济规模、供求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说明当J国GDP增加时,J国对中国科技服务的需求更大。解释变量Dcj代表两国的地理距离和双边贸易的运输成本,是双边贸易的主要阻力因素。预期符号为负,意味着中国离J国越远,贸易成本越高,中国科技服务贸易出口会减少。解释变量Etc表示t年我国国家专利申请量,代表科技服务能力。预期符号为正,表明当中国国家专利申请量增加时,中国科技服务贸易出口额会增加。Ptc表示t年中国人口总数,预期符号为正,表示当中国人口增加时,双边贸易规模扩大,科技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Ptj表示t年J国总人口,预期符号为负,表示J国双边贸易扩大,而中国对J国科技服务贸易出口减少。CDtcj表示t年中国在J国申请的专利数量,表示中国在J国的科技服务支持规模,预期符号为正。当CDtcj增加时,科技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
(2)样本和数据
科技服务贸易出口额等于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以及其他业务和专业技术服务费之和。
GDP是衡量两国经济规模的指标,也是影响国际贸易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用基于PPP(购买力平价)估算的GDP来消除各国GDP计算体系标准可能带来的误差。由于没有记录一些国家根据购买力平价估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本文中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以换算美元表示(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现值美元))。GDP数据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详见附录表1和附表2。
本文中的地理距离代表两个首都之间的实际距离,它完全独立于专利国际化在语言上的差异以及历史、地理距离、模式等其他因素。地理距离信息来自国外网站。具体数据见附表7。
该模型中的专利申请数量是国家科技服务能力的指标,是影响科技服务出口的重要因素。本文中的信息来自WIPO公布的专利统计。具体数据见表3。
本文所说的专利国际化是指通过建立全球统一的专利体系,到达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申请专利保护的行为。因此,我们使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专利申请数据和专利局按照来源国接收的专利申请数据来评估专利国际化的行为。
结果分析如下表所示:
类型
执行者
形式
一国技术的全球利用
追求利润的企业和个人
出口创新产品;许可证和专利的转让;生产在国外内部设计和开发的创新产品。
全球技术创新(生产)
跨国公司
在母国和东道国发展R&D教;d和创新活动;购买现有的研发产品。在东道国;d实验室或r&实验室;绿地投资
全球技术合作
大学和公共研究中心
合作科研项目;交换学者或研究人员;学生的国际流动
国内或跨国企业
具体创新项目的合资企业;交换设备的技术信息和/或生产协议。
表6.1专利国际化实施者和形式
表6.1专利国际化实施者和形式
表6.2专利国际化三个指标的分布
表6.2专利国际化三个指标的分布
从表6.3中的(1)~(3)列可以看出,在普通的固定效应回归中,专利国际化对贸易的增长有负面影响,这提醒了我们内生的问题。专利国际化带来的贸易量增加,可能带来市场重要性的增加,进而增加专利申请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可能会申请大量专利来迷惑对手,以避免侵蚀其现有的市场份额。这就需要一个能够控制这种内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采用的解决方案是工具变量法。
工具变量法:当X和Y都是内生时,找一个变量只会影响X,Y不直接受影响,这样就能准确识别X对Y的影响。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本文所研究的专利国际化是个人和企业在国家层面的专利申请行为的总和。因为是战略行为,必然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密切的就是与该行为密切相关的国际合作。因此,本文选择是否是《专利合作条约》(PCT) 1970的成员,来解决贸易增长和专利国际化的内生问题。这个工作变量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从制度环境来看,加入专利协定可以使个人和国家单位在国外申请跨国专利时使用宽限期更长的PCT条款;同样,由于WIPO和《国际专利合作协定》传递了相关文件和信息,相关申请费用有所降低。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入《专利合作协定》当然会提高双边专利国际化水平,但加入这个国际条约不会直接影响双边贸易关系,因为它是多边条约,不会因为具体的双边贸易关系而影响一个国家是否加入。这个条约将同时直接影响双边专利申请的情况。影响贸易的唯一途径是通过专利国际化影响双边贸易结构和双边贸易额。在国际贸易的研究中,对相关因素有直接影响的最常见的手段之一是使用特定的双边条约。本文利用STATA12.1软件的xtivreg2命令分两个阶段估计专利国际化指数的工具变量(即双方是否为专利合作协议成员)。
科技服务贸易额
专利流量对数
专利流量对数
-0.056***(0.010)
/
一.国家国内生产总值
1.302***(0.055)
0.035***(0.001)
j .国家国内生产总值
-0.957***(0.063)
0.029***(0.001)
专利合作协议一成员
/
0.068***(0.004)
专利合作协议成员j
/
0.079***(0.004)
一、国家专利申请数量
-0.006(0.006)
0.008***(0.001)
j .国家专利申请数量
0.018***(0.006)
0.008***(0.001)
一国总人口
1.250***(0.181)
0.662***(0.018)
j国总人口
2.163***(0.209)
0.423***(0.016)
I国和j国之间的地理距离。
-0.968**(0.102)
-0.005***(0.015)
样本数量
390
390
注:* * *、* *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水平上显著,括号内为序列相关和异方差调整后的稳健标准差。
表6.3科技贸易对数和专利流量的影响因素
表6.3影响技术贸易量的因素和专利流量的对数
这一回归结果的意义极其重要,因为我们看到大量发达国家通过专利国际化来争取本国产品在相应市场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的法律保护,不仅提升了本国产品和公司,也增加了国际竞争力和交易量。这个结果是在控制了双边国家的创新水平(以本国居民在各自国家的专利申请数量来衡量)后得出的,所以这个结果实际上反映了不仅要集中精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还要敢于将专利和技术国际化,积极在东道国申请专利,通过专利国际化提高贸易质量。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即使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局部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也极大地提高了科技服务贸易的整体发展进度,对贸易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专利国际化的发展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引入,原有产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制,对一些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而且,如果出现产品替代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技术资源、市场份额等多方面的竞争,一国科技服务贸易的市场也会出现企业之间的相互侵蚀。从这里可以为中国企业做出更重要的方向。在科技服务国际贸易市场中,新旧产品往往产生于不同的地区和行业,具有专利国际化能力的企业意味着可以在国际市场上推广以新技术为主导的新产品,从而在新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排挤一些缺乏创新技术或专利国际化进展相对落后的企业。因此,作为发展中企业或传统企业,必须重视专利国际化的推广和运用,企业必须有技术创新的理念。企业只有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国际最新技术的应用,才能在瞬息万变的国际技术服务市场中确保长期的优势地位,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科技服务贸易额
1996-2005
2005-2014
专利流量对数
2.754***(0.930)
7.368***(0.920)
总人口的对数
2.536***(0.003)
-0.285***
科技服务贸易指数
-0.068***(0.002)
1.750***(0.342)
国家专利申请数量
0.039***(0.213)
0.029***(0.034)
样本数量
390
390
表6.4测试时间阶段回归
表6.4测试2—点周期回归
(C)实证结果和讨论
如前所述,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突破,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表1和表2进行试验研究,观察相应的变化。在每一年中,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的贸易量和贸易广度都有积极的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对科技服务的贸易量。从这一结论可以看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以资金投入为主要明显优势的从事科技服务业的传统企业将逐渐被以创新技术和前端技术为核心的企业所取代,一成不变的企业必然会做出让步。这个结论与我们之前的预测一致。随着技术的创新,它将逐渐影响新产品的发明和制造以及制造过程中的分工和细化,也将影响全球专利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的浪潮以及自由贸易和投资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预期,未来专利国际化的深化将对科技服务贸易产生更大的影响。
七项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利用专利申请总量和科技服务贸易总量两类数据考察了专利国际化与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影响是有利的,科技服务贸易将得到极大的促进。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该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和技术研究,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并通过长期努力努力进入更高的科技平台。在保持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国际学术交流政策、科技成果奖励制度,放宽科技人员兼职方向,加快科技创新进程。
第二,专利国际化对科技服务贸易的影响正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加深。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利国际化逐渐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以专利产权为核心内容的科技服务贸易将逐渐成为世界贸易的主流。只有当两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专业化领域更加接近时,才会有更多的R&D和更多的跨国专利控制。
第三,专利的国际化对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限制。专利的国际化意味着技术和知识的全球扩散,也意味着对专利产权的某种限制性保护,从而相对减少一定量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当国外企业控制或占有某个市场的份额变小时,我们与他们合作的机会就会变少,我国对专利产权的控制力就会更强。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创新的企业将难以生存,导致国内企业利益受损,科技服务贸易额大幅下降。这就警示我们国内的企业要加快创新的步伐,时刻保持危机感,更多的利用创新的技术和知识来增加自己企业的规模,保证自己在相应出口市场的份额不被对手蚕食。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专利国际化与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关系,为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全新的经验和警示。从实践角度看,为科技创新和专利国际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中国参与科技全球化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我们可以知道,专利国际化在促进科技服务贸易增长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协调好专利国际化与科技服务贸易的关系,以达到最佳效果。
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结论,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应促进科技服务业与专利国际化的协同发展,加强国内科技服务业与全球贸易事务的联系,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其次,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真正发挥专利国际化和技术国际化的协调和规范作用。最后,为了给专业人员提供科技服务的专项资金,企业和企业家要创新和国际化,要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福利和生活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