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论文
归元田驹(三)
陶渊明的《归园》有五首,这是第三首。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田园劳作的快乐,表现的是隐居山林的思想;但将这首诗与其他诗相比,作者的“愿”其实有其特殊的内涵。
我在南山下种了豆子,田里的杂草长满了豌豆。
这两句写的是南山种豆,草茂盛但豆苗稀疏。第一句话很平淡,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清晨早起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月光下扛锄头归来。
为了不让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地了,晚上月光下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月荷锄归”的美景中可见一斑。
植被覆盖的羊肠小道,夜露沾湿了我的衣服。
弄湿衣服不可惜,但希望不要违心。
路窄草长,衣服却湿了。有什么可惜的?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恰恰体现了结尾句“但使愿不违”,使得“愿不违”得到了充分的强调。这里的“愿”包含了不在肮脏的现实世界中迷失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平实自然。《山南种豆》《我衣服上的露珠》都是随便出来的,没有任何修饰。这首自然质朴的诗融入了全诗的意境,使口语变成了诗,把质朴的口语和诗意的醇厚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石涛质朴醇厚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平淡无奇,趣味盎然。陶诗的趣味来自写意。“带着月亮锄头回家”,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孤身一人,却有明月相伴。月下诗人,肩上扛着锄头,走过齐腰深的草丛。月夜返农,多美的画面啊!它充满了诗人的快乐心情和隐居的骄傲。
“南山下种豆”的平实语言,“月带莲花回家”的美句;前一句实,后一句虚。全诗在素丽、虚实相生的相互补充下,柔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