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难忘的个人写作素材。
有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积累素材,每天安排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坚持每天写日记;有的安排摘录优秀的词句,美国文学的好段落;有的说说课堂上收集作文素材的方法。但是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吗?写日记变成记流水账,完成老师的任务;漂亮的话只是写在书上,没有内化为自己的;谈技术方法更是空洞无力。相对而言,作文在收集写作素材方面存在“短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积累和思考素材,给学生充分丰富作文素材的机会。条件具备了,学生动起来自然就兴奋了,参与热情就高了,参与度就大大提高了。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人才能发展。
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兴奋地收集写作素材呢?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尽量每学期都有计划地写一篇作文,每篇作文都提前几天安排题目,让学生根据作文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的写作素材,从而丰富写作素材。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和实际调查。2、获取信息。3.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经过n次练习,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积极性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比以前明显提高,写作兴趣浓厚了,作文质量自然提高了。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有计划地安排作文题
奥苏贝尔的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有意义的学习。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而有意义的学习是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关键。基于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反思我国的语文教学会发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量的机械学习和无意义学习充斥着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经常出现无序的情况。
《课程标准》强调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改变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
所以我在作文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学习。因此,针对学生在写作时感到最困难的现状——材料的缺乏,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写作计划,根据不同的年级安排相应的作文题,包括大作文和小作文。每篇作文会提前一周布置,要求学生广泛收集相关材料并做好记录。
比如这个学期,我教初三,根据毕业班学生的特点和中考任务,给学生列了一些作文题:雪;动人的微笑;奖励自己;熊;一种读后感;不应丢失;心里有一句话;每天都是一首诗;让心开花等等。有场景,有论点,有叙述,有比喻;有命题,也有半命题;有短题,也有长题。对于学生来说,根据这些题目收集的材料大大降低了他们写作的难度。有素材可写,有素材可选,更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也更容易获得写作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继续下去的信心和兴趣。
因此,有计划地安排作文题,为学生搭建一个从各方面积累素材的平台,从而培养学生自觉丰富写作素材,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抒发真情实感,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材料
有学者说,国学的外延等于人生的外延。学生生活狭窄,接触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脱离了社会生活。从校园到家里,还有一个广大的生活区,供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作文的过程就是对社会生活的再加工过程,也是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升华情感的必由之路。美国教育家彼得·克莱因说:“学习的三要素是联系、综合分析和实际参与。”参与是学生实现主动发展的基本保证。所以,写好文章的真谛在于,只有在生活实践中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积极参与、捕捉写作素材,才能写出“真、实、趣”的好文章。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收集素材呢?我认为策略和方法主要可以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实际调查、查阅资料和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布置作文题后,引发学生的心理认知冲突,使其处于“想不通,却用文字说话,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留时间,给他们思考、做、查的机会,让他们围绕作文题目广泛收集写作素材。
1,实践考察。
托尔斯泰曾说:“用内心的眼光去观察他所描写的对象,并以这种方式去创作作品,这是作家的法则。”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有新鲜的、难忘的、有意义的事情发生,有些事情学生自己也在其中。这种亲身实践和考察的机会,可以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更容易触发学生的内心世界。但在实际考察之前安排相关作文题,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注意力更加集中,收集更多的信息并加以储备,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许一个亲身经历挖掘出来的素材,读了几年也收不回来。所以,老师要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练习的机会。
比如我们学校平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国感恩教育第一人程鹏的“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感恩教育活动;曹文轩汇报会议;“环保小卫士”我们携手* * *共创绿色地球活动;朱的《原来如此——叶传》推出;江苏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美学教授许主讲:弘扬剑气,实现人生理想等。每次活动,我都提前通知学生,给学生安排作文要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与名人交流,做好记录,及时在课堂上分组汇报交流,所以学生们挖出了很多素材。听了许教授的讲座后,有同学写下了作文《永不过时》,从身上体会到了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一切都是真的,他得到了人民的支持和理解。有同学写了《真正的英雄》一文,深切感受到英雄的气息从心底散发,英气从灵魂中渗透。还有同学写了《亮剑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我们在奋斗中的人生的奇妙经历。人生的乐趣在于挑战困难,超越自我。看学生的每一篇作文,我都感到轻松愉快,这是学生真情的表达,也是学生启蒙的结果。作为老师,看这些作文真的是一种享受。其实这是从作文题目入手,引导学生练习,收集丰富写作素材的良好表现。
除了校园生活,还有家庭生活、社团生活,都可以进行实践和考察,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持续地观察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让头脑用视觉和听觉积极开展活动。还可以充分利用假期和社会实践机会出国旅游,回国探亲或进行社会调查,扩大写作素材来源。然后由点及面,从学校到社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品味人生的艰辛,领悟人生的哲理。引导学生用全面辩证的眼光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了解社会,自然就能收集到丰富的写作素材,这样作文就不怕没话可说,也不怕写不成功。
2、获取信息。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上有大量的生活资料可供学生选择。这些媒体可以为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把握时代脉搏、收集积累材料提供新的途径。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引导学生围绕作文题目收集相关材料,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搜索,及时摘抄或者用自己的话总结,然后分类抄下来。比如我布置作文题目“承诺”,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写一篇议论文。同学们一听说可以查阅资料,都是干劲十足,跃跃欲试。几天后,同学们收集的材料无限丰富: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普通女孩孟佩杰,勇敢承担并恪守孝道的事迹;最美妈妈吴菊萍,敢于承担责任,捕捉生活,支持年轻,年轻,年轻的传统美德。祖籍浙江的陈金水认为“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为青藏高原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有提炼镭的居里夫妇,也有献身科学的居里夫妇等等。这种访问,学生不仅多读书,多积累素材,轻松写出好作文,而且有助于提高思想觉悟,增强责任感,分辨真善美,假恶丑。
当然,阅读课外书也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重要途径。鉴于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些原因而不自觉地阅读课外书,我有计划地整理了学生阅读后的感受。有一段时间,要求学生每天读半小时同一本书或文章。读完后,同学们互相交流,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教会学生从名著中汲取营养,积累丰富素材,提高写作能力。同时,泛读可以增加你的阅读量,开阔你的视野。
3.回顾过去的生活经历
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表面上看,学生的生活很平淡,但通过回顾以往的经历,可以从平淡的地方寻找不平淡的意境,收集写作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人生如源,文章如流。源头丰沛,取之不尽,溪水自然活泼。”现实生活中,每天都有触动我们心弦的东西。喜怒哀乐永远是人生的交响乐。社交生活给了每个人一个生活和展示的舞台。中学生不是生活的旁观者、局外人,也是积极参与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人。在我们的家里,在我们的校园里,在社会上,只要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去回忆,总会发现这种社会生活的美好感受。
当然,在现实中,中学生不仅会感受到亲情和友情的温暖,也会经历失败、失望和孤独。只有从大脑中搜索这些记忆,提炼出丰富的素材,将这些真情实感融入作文,加上对人生的冷静思考,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提升人生体验。
布置作文题目“心里有一句话”,要求学生回忆过去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话语,并记录回忆材料。选择最熟悉、最精彩的素材来写,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作文。比如某同学:把最常见的一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自己心中最重的一句话,用自己旅行时目睹的破坏环境的行为,号召大家把这句话放在心里,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警示全人类关注我们的家园,拯救地球。同学B:妈妈的那句“儿子,你要坚强!”“难忘的话,在自己遭遇不幸、竞争场面、学习困惑时,给自己一盏明灯,照亮方向,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C:写一封学生对老师真诚的请求:“微笑吧,老师。“这已经成为每个学生心中的词汇。因为有一段时间,学生发现老师家里出事了,老师因为教务繁琐心情不好。学生们真诚地希望老师能坚强地度过难关,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溢于言表。可见生活是丰富的,情感是多样的。
因此,通过布置作文题,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生活情境,激起他们对生活的重新认识和重新思考,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练习充满趣味性。也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但是,收集写作素材的三种方法并不是每次都单独使用。提前布置好作文题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两种或三种方法,以最迅速或更多的方式从不同的范围和角度收集素材。也可以根据作文题的特点,把全班分成三组,每组用一种方法收集写作材料,做好记录。
此外,在单个学生收集写作素材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甚至全班交流优秀的写作素材,也是一种便捷的方式。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限的。把全班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每个学生根据作文题收集的材料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倾听,互相讨论,互相弥补。典型的、优秀的材料在全班交流。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一个丰富写作素材的过程。
每次都是学生提前布置好作文题后,收集三五到十几份不等的材料。经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写作素材,然后选择最生动、最有意义的素材进行写作。学生写作文会有家的感觉,不会再有“十年破壁”形式的“苦写”,而是“源头活水”形式的“快乐写”。
总之,一篇好的作文要有好的主题和丰富的内容,这离不开素材的积累。从作文题目入手,通过实际调查、查阅资料、回顾以往生活经历等方法,开设作文课,引导学生调动眼、脑、手,观察、实践、回忆、思考生活,多看课外书,积极、主动、兴奋地收集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从而写出一篇好文章。而且从作文题入手更有针对性,摒弃了学生选材的模糊性和盲目性。从根本上解决很多同学在写选材时要么脑子一片空白,要么就是“老小米烂芝麻”的问题。因此,这种实践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加深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感知和体验,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感受生活的趣味,获得对自然、社会、生活的有益启示,逐步培养学生多角度、创造性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