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公路工程论文?
毕节小坝至松林寨公路归化至松林寨段长4.64km,为城市道路,设计速度v = 60 km/h,共征用土地38.33hm2,拆迁建筑物25500m2排水防护工程* * * 4.376×104 m3;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 * 7.73×104 m2;* * *桥梁1410m/2座,占线路总长的30.39%;涵洞13;这一段没有隧道;分离式立交和平面交叉1处;工程投资53668万元,平均每公里造价11566万元;工期为24个月,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本项目防治责任面积为51.82hm2,其中项目建设面积44.3hm2,直接影响面积7.52hm2,项目开挖土方量为99×104m3,回填土方量为104.3×104m3,借款方为5.3×104m3。项目区以中山地貌为主。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954mm,年平均气温12.8℃,项目区林草覆盖率约40%。
2公路工程项目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概述
2.1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
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乌江赤水河中上游,是国家重点治理区,也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管区。该地区以水力侵蚀为主,属于中度侵蚀区。根据相关规定,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一级标准。
2.2土壤侵蚀预测结果
施工期间,在工程开挖、占地、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堆料场、弃渣场布置等施工环节中,破坏或掩埋原有植被和地貌,对原有水土保持设施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可能降低其水土保持功能。施工开挖、填筑等工作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会扰动原有的地表植被、地面成分和地形地貌,使地表裸露,失去原有植被的防蚀固土能力。它还破坏了其自然稳定性,并可能造成侵蚀和崩塌,增加新的水土流失。原有地貌将受到影响,损毁占地面积44.3hm2,损毁水土保持设施面积44.3hm2,原有地表水土流失4799t,预测水土流失8791t,新增水土流失3992t..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开挖土方量为99×104 m3;回填土方量为104.3×104m3。
2.3水土流失防治的责任范围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总面积51.82hm2,其中工程建设区面积44.3hm2,直接影响区面积7.52hm2,按管辖范围划分,毕节段面积30.33hm2,大方段面积21.49 hm2;根据占地性质,永久占地38.3hm2,临时占地6hm2,受影响区域占地7.52hm2。
2.4水土保持措施
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排水沟长度4640m,护坡81100 m2;3个截水沟和3个沉砂池;绿化3230m,植草护坡3处;植树12000株;剥离表土1.562×104 m3;设置临时袋装土挡墙5道,临时排水沟9道。
3水土保持措施分析
3.1工程措施
要制止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减少重力侵蚀和大部分水力侵蚀,控制水土流失;使防治区排水通畅,可减少水力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以提高防治区的地表、边坡、坡面和排水设施满足植被恢复的基本条件。
3.1.65438+排水沟断面为梯形,内衬M7.5浆砌片石,厚30cm,沟下铺设厚10cm碎石垫层。经计算,施工场地及临时排土场排水沟沟底宽30cm,深40cm,坡比1∶0.6,沟底坡比5‰,水量0.19m 3/s;土料场和废渣截水沟底部宽50厘米,深50厘米。坡比1: 1.0,沟底坡比8‰,水量0.54 m3/s..
3.1.2弃渣时应遵循“先停后弃”的原则。弃渣前,下游设置M7.5浆砌石挡土墙,高200cm,顶宽100cm,基础埋深0.5m,外坡1: 0.20,内坡垂直。挡土墙上设置排水孔,距地面0.5m,孔距2m,孔径DN 10 (φ 100 mm),排水孔上游侧设置反滤层。墙背堆渣:先将渣堆至挡墙顶标高形成平台,再以1∶2.0的坡度堆渣。
3.1.3沉砂池应布置在施工场地和堆土场排水沟与水系连接的出口处,以防止沉淀物流出场地。沉砂池采用矩形结构,长4m,宽2m,深1.5m,采用M7.5浆砌石衬砌,池底衬砌厚30cm。周边衬砌采用梯形断面,墙顶厚30cm,底厚67.5cm,外坡比为1: 0.25。
3.1.4临时路基填筑时应加强临时排水和挡土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影响周围农田。路堤填筑施工前,应在路堤坡底两侧修筑挡水埂和排水沟,拦截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应尽可能为山脊选择粘土。山脊的横断面尺寸为:高0.3m,顶宽0.3m,底宽0.75m,坡度1∶0.75。在田埂和排水沟上铺设彩条,防止雨水侵蚀和水蚀。图1是临时排水沟的横截面示意图。
3.2工厂措施
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和草种,或引进经过多年种植已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和草种,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提高标准,统筹安排。选择耐瘠薄、抗风沙、固土力强、易于管理的树种,以及易于繁殖、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草种。结合工程措施,乔、灌、草合理搭配,针、阔叶树有机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统一,与项目区周围的植被和环境相协调,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以尽快恢复受损植物,改善周围生态环境。
3.2.1造林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绿化目的和保护目标,选择的植物措施既要考虑水土保持功能,又要兼顾绿化美化的要求,所以树种主要适合当地速生、耐瘠薄的树种。施工场地、施工道路、临时弃土场、废渣场原有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林地和未利用地混植木荷和胡枝子,株距1.5m×1.5m,整地,木荷孔径,孔深0.5m,胡枝子孔径,孔深0.3m..苗木规格要求DBH 3cm,苗高150cm。春季种植,整地种植,种植前施复合肥0.1kg/株作基肥,还耕后种植。种植前要对苗木进行修剪和浸泡,放入洞内根系要舒展实用。栽植后加强抚育管理,松土除草,防治病虫害,保证栽植苗草成活率。一年后检查苗木生长情况,发现死株要及时清除,补植同龄苗木。
3.2.2植树后,植草施工现场、施工道路、临时堆土场和渣土场应在地面播种百慕大草种,以达到固土、绿化、美化和防止大雨冲刷裸露面的作用。播种密度150kg/hm2,稍盖薄土,每公顷施磷肥和钾肥225~300kg作基肥。本方案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所用的苗木、种子要求采用一级苗木、一级物种,必须具备“一签三证”,即标签、营业执照、合格证、检疫证。项目区降雨量大,天然降雨量基本能满足林草生长和恢复的需要。林草植被恢复期间,在开展人类活动和实施植物措施的区域,应当在种植林草的区域设置广告牌或者简单围起种植界限,避免被行人踩踏。
3.3水土保持监测
本项目的主要监测内容包括水土流失量和植被因子及其他水土流失因子的变化,如道路工程、建筑工地、施工道路、临时堆场、垃圾堆放场等。重点监测点是挖方和填方边坡,在典型地区和最有可能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也要对这些部位进行监测。在重点监测区域,可采取设置径流小区、建立观测小区、沉砂池收集泥沙、打桩等监测手段,测算水力侵蚀量,结合现场检查,密切关注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同时,加强对其他地区的调查和检查,根据主体工程建设进度,预测可能出现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以便对各部分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美化生态环境。根据预测结果,项目建设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量最大,水土保持监测周期为两年。监测的关键时期是施工期,每年监测的关键时期是雨季。各时段监测断面应根据施工情况,雨季前检查各区域监测设备,确保监测工作顺利进行。
更多工程/服务/采购招标信息,提高中标率,可点击官网客服底部免费咨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