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英的主要论点
1,《犯罪中止若干问题再探讨》,《法学》2002年第5期;(10000字)
2.《论教唆犯的几个问题》,载《现代法律》2003年第5期;(7000字)
3.间接故意的概念和新的取向概念发表在《法学评论》2004年第4期;(10000字)
4.2002年“寻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支点”国际会议论文。在台湾省(两岸)座谈会上宣读。(5000字)
5.《透视复合罪的心理机制》发表于《河北法学》2004年第4期;(6000字)
6.《论危险犯的危险状态》,载《中国刑法杂志》2003年第2期;(7000字)
7.《罪与非罪:聚焦刑法临界点》发表于《刑法释义》(陈兴良主编)第三卷2006年5月5438+0;(15000字)
8.真实与虚幻之间的选择——对无原则怀疑的解读载于《刑法解释》(陈兴良主编)第四卷2006年9月5438+0版(6000字)。
9.《生命不能承受执法的冷漠》载于《刑法解释》2002年第五卷(陈兴良主编);(10000字)
10《交通肇事罪的司法认定》载《法律适用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课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1版。(20000字)
11,《走出观念误区,重塑犯罪观念》,发表于河北法学2001,第1期;人大复印材料转载(NPC)《刑法》。(5000字)
12,《关于放任自流的商榷》发表于《中国刑法杂志》2001第2期;人大复印材料转载(NPC)《刑法》。(6000字)
13,《义务冲突下的正确选择》,载《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材料转载(NPC)《刑法》。(8000字)
14,《再论统一说与复合犯说》,载《现代法学》2005年第4期;(8500字)
15,追问“故意”——故意概念中的希望与放任新解,发表于《法学》2005年第5期(9000字)。
16,监督过失的主张及其司法认定,发表于《中国刑法杂志》2005年第5期(8500字)。
17,《论选择故意的概念及其司法适用》,载《马克昌八十寿辰随笔》,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9月;(7000字)
18,《间接故意与犯罪不完全形态》,载《刑法实务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5年3月版。(20000字)
19,监督管理失职罪,刑法研究(一),《2005中国刑法年会论文集(第二卷)》,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版)(7000字)。
20.《法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发表于2005年7月《厦门大学学报(增刊)》。(6000字)
21.契约精神的法律适用与民法和刑法的冲突——兼评《保险法》第54条与《刑法》第198条的冲突。2006年第6期;(11000字)
22.《论和谐社会中对待犯罪的刑事策略——和谐社会与刑事法治》(2006年全国刑法论文集),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10版(9000字)。
23.不要犹豫:面对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的自我调查权。《国际刑法评论》第二卷,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1 (9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