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适应基本原则》论文约1500-2000字。
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际关系是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人的本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印证了这一点。在强调合作共赢的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沟通能力日益成为大学生心目中衡量个人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目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乐观,由此引发了各种问题。社会是在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的组合下形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质量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可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发展时期。人际关系的和谐对大学生的个人学习、社会化、生活、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交往中,交往的功利意识日益增强,平等交换的原则渗透在人际关系中。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对于社会上的人际关系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学术观点的讨论、理解和发展;它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为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创造条件。正如卡耐基所说:在所有使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85%取决于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15%取决于你的专业技能。可见,成功往往取决于人际关系的氛围。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的能力、知识和专业技能发展到最佳状态。二、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目前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和谐。青春期的大学生头脑简单,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他们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需求,渴望友谊和更多的朋友。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的人际关系呈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表现在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的对象从以前的亲人、同龄人变成了更广泛的社会交往群体。同学交往不再局限于同学之间,而是向同级、同系、同校甚至高校的同学发展;其次,交流的频率增加,手段多样化。然而,调查显示,许多大学生经常感到困难、孤独和寂寞,少数大学生无法与同学相处。具体来说,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如下: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困难包括部分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难以完全依靠自己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惯于被溺爱,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与人分享和合作。这些孩子进入大学后,往往不能和同学很好地相处,生活在一起。还有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大学生,因为家境不好,经济拮据,常常自卑,孤僻。他们总是自卑,表现在心理上对人际交往缺乏信心,行为上采取逃避、退缩的方式,因此很难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少数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经常出现不良情绪,如焦虑、抑郁、嫉妒等。,因为一个小问题,而自己又不知道如何调整,容易直接影响自己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不合群,冷淡,拒绝交流。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实际上存在着基于经济条件的分层。在我国的高校中,家庭经济条件的贫富悬殊还是比较突出的。不同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大学生在兴趣爱好、消费观念、行为方式上的差距,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心理和能力上的攀比,对其人际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事实上,经济条件决定了大学生与谁交往,与谁交朋友的现实问题,形成了以富生和贫困生为中心的两个特殊学生群体。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无法支付太多的交际成本,自然参加各种活动和交际场合的机会就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之间出现了分层。即使在一个班级内,不同圈子的同学之间也很少或没有交流。3.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不和谐,同学关系紧张。宿舍生活为大学生创造了交往条件,但另一方面也成为矛盾纠纷的源头。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他们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性格特点和习惯。长期生活在一起,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冲突。当今社会,同学关系的另一个变化是人际关系的货币化。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认为人际关系离不开金钱,现实中经济交往的比重也在增加,比如同学生日送礼,请客在先,入党评奖学金等等。4.大学生人际关系虚拟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为人们的交往创造了便利条件,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与亲人、朋友、同学、老师、陌生人交流或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互联网形成的虚拟社会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相互交流。大学生作为一个易感群体,虚拟人际交往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丰富便捷的网络社会吸引着他们,让他们爱不释手,以至于有些大学生离不开网络。但与此同时,长期沉迷网络削弱了大学生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能力。毕竟网上交流代替不了真实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能力的缺失,很容易导致他们形成自我封闭的性格,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从而产生不正常的真实人际关系,比如对朋友冷漠,对身边的事物失去兴趣,严重者出现自私、不负责任的交往态度。第三,引导大学生正确调整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以上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可以得出,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无非是认知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因此,应该从这些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调整自己的人际关系。1.倡导良好的社会氛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引导大学生调整人际关系的基本前提。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感的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利益的交换。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一切靠关系”的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一新生的交往观。从而形成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和信用公平的社会环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树立爱国守法、礼貌诚信、团结友善的道德准则,倡导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生命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凝聚成新时代新的道德体系,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培育大学生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沃土。2.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学校、院系、班级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特点,有意识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各种晚会、文艺比赛、演讲、沙龙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弘扬平等、诚信、友谊等交往主体精神,使校园和班级充满活力和人气,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交往,与不同背景的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3.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认知,学会消除心理障碍。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来自于不完善的认知。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是调节人际关系的前提。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背景和生活背景,也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这些都是自然存在的。在与身边同学出现人际关系问题的情况下,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这样只会加剧人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沟通交流。正确认识自己,也包括“接纳自己”或正确“接纳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的人,很难正确对待别人。比如不能接受自己缺点的人,就会有自卑心理。这种心理一旦得不到缓解,对周围人的“敌意”就会成为人际交往中的障碍,在交往过程中很难做到真诚坦率。因此,有必要引导大学生学会克服心理障碍,如刻板印象、嫉妒、自卑等。比如,不要对同学的出身、家庭经济条件、学习成绩有偏见,而应该给予理解、关心和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当你和同学相处不愉快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比如参加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拓宽交友范围等。4.引导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1),应遵循良好人际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主动开放原则。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经历,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只有主动开放自己,才能交到更好的朋友,让别人了解自己,了解别人。第二,平等原则。大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来自于原有的生活条件和背景。因此,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干部要平等对待普通学生,品学兼优的学生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对条件差的学生,城市来的学生对农村来的学生,汉族学生对少数民族甚至男女学生,一视同仁,互相帮助。在实践中,学生真正平等相待并不容易。在高校,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做好引导,做好表率。第三,态度热情。热情是一种强烈的、有感染力的情绪状态。在人际关系中,对人的热情可以掩盖所有的丑陋,同学之间的温暖对待可以有效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2)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行为。在与人交往中,对于自己喜欢的行为,要立即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不要“勉强”去赞美别人。心情不好的人要采取“倾听”的方法,真诚耐心地倾听对方,安慰他。人际关系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处理自己不喜欢的行为。在同学交往中,别人的一个有意或无意的行为都可能影响到你的利益,或者同学的某些观点与你的相冲突。这时候常见的态度就是以牙还牙,只能进一步恶化人际关系。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在不伤害感情的情况下解决问题。(3)选择性沟通。如今,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不仅集中在学校,也随着社会逐渐增多。要有意识地选择那些有志气、有道德、有品位的交往对象,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人际网络。此外,还有许多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交际技巧,如正确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技巧,给予人真诚的赞美和微笑,恰当运用幽默,也有利于调节人际关系。这样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