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字写家乡名人的作文应该在南通

南通名人

张健

1894年,南通人张謇,中考状元,成为国子监进士。鉴于甲午战败,为了实现自己“济贫”、“堵漏”的抱负,他在两江总督张之洞的支持下,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张謇和在吕四、海门交界处开垦沿海荒地,建成了拥有654.38+万亩耕地的棉纺厂——通海垦殖畜牧公司原棉基地。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张謇在唐闸创办了广生油厂、复兴面粉厂、紫生冶金厂,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为了方便设备、机器和货物的运输,他在唐闸以西沿河修建了一个港口——天生港。后来天圣港建了电厂,镇与镇之间打通了道路,使得天圣港逐渐成为当时的南通。19年底现代经纺工业的出现,使南通的城市功能由交换型向生产型转变,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

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遵循着“父教,母业”的理念。南通发展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中国最早的师范学校通州师范学校创建于1902。然后,1905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立博物馆,1907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提倡通海五属公立中学。1912年成立医学院和纺织学校。后来农、医、纺合并为南通学院。同时和后来。还建立了各种中等和初级职业学校、短期讲习班和特殊教育事业。例如,商业学校、银行专业课程、测绘、工商补习学校、镀镍车间、养蚕车间、女工车间、宫铃俱乐部、盲人和哑巴学校等。,城市建设开始按照一城三镇的格局,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从封闭落后的封建市镇向资本主义城市的过渡。

沈寿

二十世纪初,它以精美的刺绣闻名于世,震惊北京,享誉世界。她就是被晚清著名学者俞樾称为“针神”的沈寿。

沈寿,原名雪之,名,名雪环,名天香阁,1871年出生于江苏吴县长门海虹坊一个古董商家庭。我父亲沈淳,学的是书史和盐法,曾在浙江做过盐官。他热爱文物,收藏丰富。后来,他开了一家古董店。我妈宋,三男两女,雪芝排行第五。她从小就跟着父亲读书。家里收藏的文物字画,给了她丰富的艺术陶艺,触动了雪芝心中美的琴弦。

苏州以刺绣闻名。尤其是苏州城外的木渎地区,几乎家家养蚕绣花,堪称“苏绣之乡”。当她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雪芝经常去她祖母家,并对苏绣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姐姐沈丽的带领下,她7岁缝针,8岁学会刺绣,开始了一生的刺绣生涯。雪芝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学刺绣进步很快。一开始她绣一些花草,主要是一些实用的刺绣。后来我以家里收藏的名画为蓝本,开始绣艺术作品。十六七岁时,她成了苏州有名的刺绣专家。雪芝二十岁出嫁,丈夫于珏(本名冰尘,又名)出生于西江绍兴,后定居苏州。他出身书香门第,擅长书画,经济条件不错。婚后夫妻一方用笔代替针,另一方用针代替笔。绘画和刺绣相辅相成。除了家务,雪芝总是闭门绣花,从不间断。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十月,是慈禧太后的七十大寿。清政府下令各地进贡生日礼物。我觉得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听从了朋友们的建议,决定绣寿平以示供奉。他们从家里收藏的古画中选出了八仙的《长生图》和佛祖的《无量寿图》作为蓝本,很快就勾画出了草图,并请了几位刺绣专家一起制作。雪芝在这些刺绣上下了很大功夫。慈禧看到八仙的《长寿图》和另外三幅《无量寿佛图》,大加赞赏,称其为绝世佳作。除了授予沈学智四等商业荣誉外,她还亲笔题写了“福”和“寿”两个字,送给了于珏夫妇。从此,沈雪芝改名为“沈寿”。

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了女红学院。沈寿申请来到南通并担任主任和老师,余爵担任南通平民作坊的经理。车间最初附属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后迁至南通浩洋路。工作坊第一期招收了20多名学生,之后逐年增加,学制也逐渐完善。学院里有速成班,普通班,艺术班,研究班。

沈寿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刺绣艺术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刺绣教育家。在教学中,她提倡“自然由外而内”,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事物的能力。绣花,她摘了一朵花放在担架上,一边看一边绣。绣人物,她要求绣人的眼睛和精神。在沈寿的悉心指导下,南通女红传统院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刺绣逐渐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打开了国内外的销路。

沈寿在南通教绣八年,诲人不倦(张謇词)。不幸的是,张健积劳成疾。张謇“怕自己的艺术传承不下去”,于是征得她的同意,在延庆名医救治沈寿期间,自己记录整理了她的刺绣艺术经验。沈寿稍微好一点的时候,就回忆,听写。几个月后,他终于写出了《雪官绣谱》这本书。张謇在《绣谱序》中说:“这个谱是几个月积累下来的,反复审题,很容易拟就。重复的话,一字不漏的写,一字不漏的写。”由此可见,这个绣谱的确是沈寿四十年艺术实践的结晶。本书分为刺绣准备、刺绣入门、针法、刺绣要领、刺绣、刺绣美德、刺绣节、刺绣交流八个章节。从线与色的运用,刺绣的要点到艺术家应有的道德修养,以及养生保健,都是比较完整的论述,是国内第一部系统总结苏绣艺术经验的专著。

1921年6月18日,沈寿在南通病逝,享年48岁。按照沈寿生前的遗愿,张謇将她安葬在南通马鞍山公墓。墓门额上刻有张謇楷书“吴县天下艺人沈女士墓”。一座纪念碑竖立在坟墓的后面。碑上刻有张謇题写的“世界艺术家沈女士吴县灵表”,碑上刻有沈寿画像。大师走了,艺术永存。她精美的刺绣流传于世,至今仍熠熠生辉。北京、南京、上海、苏州、南通等地的博物馆都收藏沈寿的刺绣。当人们看到她绣的八仙、耶稣像、北科像、无量寿佛、万年青、花鸟画册、生肖像、观音像、蚌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