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保险资金投资
保险公司的正常经营是由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驱动的。保险公司不仅是提供保险业务的社会风险保障机构,也是最重要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一,从事投资和经营活动。这使得其获得了承保利润之外的投资利润,大大增强了其偿付能力。保险资金的运用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性不亚于保险业务的拓展。中国保险业复业20年来,保险业务保持了年均30%的增长,远高于同期GDP年均9%的增速。然而,我国保险业的资金运用却不尽如人意。长期以来,我国限制保险资金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途仅限于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渠道非常狭窄,投资效率非常低。据统计,为了保证保险资金的使用安全,40%-60%的保险资产存放在银行,但多次下调利率并征收20%利息税,使得银行存款收益微乎其微。与此同时,国债、金融债、企业债收益也大幅下滑,保险公司面临严重的“盈亏不佳”问题。中国上万亿的保险资金,大部分是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对投保人的负债。面对每年30%的保费收入增长率,保险公司面临着更大的偿付风险。2005年7月底,中国太平洋人寿收到保监会的“红色”警告,“偿付能力缺口90亿元”的指责让中国太平洋人寿成为众矢之的。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家郝指出:“偿付能力不足并不是太平洋人寿独有的问题,而是整个保险行业的普遍现象,只是每个公司问题的严重程度不同。”[1]保险资金投资技术作为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必由之路,必须受到重视。
2、投资工具分析
1998 10 10月20日,保险公司获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从事债券交易;1999 10 10月26日,国务院批准保险公司通过证券投资基金间接进入证券市场;2004年2月,保险公司获准直接入市。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运用渠道的逐步拓宽,保险资金投资于债券、股票、基金等金融市场。以下是对我国保险资金主要投资工具的简单分析:
2.1货币市场投资工具
1)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好处是流动性好,既能实现保险资金的保值增值,又能保证其安全性。但保险资金存款收益微薄。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投资的主要形式是银行存款,其中大额协议存款是主要形式。约定存款多为五年,期限集中度过高,存在再投资风险。[1]
2)银行间拆借市场
同业拆借是金融机构以货币借贷的方式进行短期融资活动的市场。具有低风险、短期限的特点,可以为短期保险资金保值增值提供稳定的渠道。目前,由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还不规范,市场交易的中间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债券市场流动性不足。现券交易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因此保险资金进入的规模并不大。
2.2证券投资工具
1)债券
债券是各种社会经济主体为筹集资金,向债券投资者发行的债券债务凭证,承诺按一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到期还本。债券的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存款,因此其投资收益通常高于银行存款。被称为“金边债券”的国债基本没有违约风险[2]。除了银行存款,中国保险业可用的大部分资金都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保险资产结构战略转型后,保险资金运用中债券投资比例已超过银行存款,保险机构成为仅次于银行的债券市场第二大机构投资者。
2)证券投资基金
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收益* * *风险* * *的集合证券模式。证券投资基金由投资专家操作,根据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投资,使风险最小化,收益提高到最高水平。此外,还可以通过赎回的方式收回资金,方便投资者进退[3]。因此,虽然其投资风险小于股票,大于债券,但收益一般大于债券。
证券基金根据收益凭证是否可以赎回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开放式基金又称追加投资基金,可以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随时发行新基金或投资者赎回的基金。其投资者可以随时直接从基金管理公司或通过分销商购买。封闭式基金称为公募* * *同基金,基金总资本和发行份数是固定的,不能追加、认购和赎回。成立之初,投资者可以按面值或指定价格向基金管理公司或代销机构购买;发行完成或基金上市交易后,投资者只能通过券商在证券交易市场以市价买入。当你低于市场价买入时,可以获得平均收益;如果折价(低于资产净值)放大,可能会减少收益。
3)股票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证明投资者身份和权利、取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股票收益的大小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一般情况下,投资股票的收益高于银行储蓄的利息收入,也高于债券的利息收入。股票的盈利性还表现在持有人可以利用股票获得利差收益,实现货币保值。与盈利能力相对应,投资者也要承担更大的投资风险。但是股票流动性好,可以随时在股市兑现。
股票有两种:普通股和特别股。普通股是风险最大的股票,其股息和红利收入是不确定的,但随着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而波动,必须在公司的债务利息和优先股股东的利息之后支付。优先股作为一种特殊的股票,发行时有固定的股息率,股息率不受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影响。再加上普通股无与伦比的优先权,其风险小于普通股。但由于优先股的股息是固定的,其股东无法分享公司利润增长的好处。
3、国际比较
随着保险投资工具的不断丰富,保险业的投资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分散,保险资金运用不断加强。截至今年7月末,中国保险业总资产达到1.3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26.5%;保险资金余额1.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1.5%。随着保险资金运用的不断加强,我国保险业期望依托证券市场实现保险与投资双轮驱动的健康发展模式,证券市场期望保险业多渠道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供给。这种和谐共赢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然而,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以下差距:
3.1投资结构不合理
根据以上对投资工具的分析,按照以下不同的原则进行优先级排序:
证券:国债=银行存款>其他债券>同业拆借>证券投资基金>股票
盈利能力:普通股>优先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券>同业拆借>国债=银行存款
风险:普通股>优先股>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其他债券>同业拆借>国债=银行存款
流动性:股票>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债券>同业拆借>银行存款
虽然安全是保险资金投资的第一位,但为了保险公司的利益,我们应该在考虑风险的基础上,投资更高收益的领域。但从我国历年保险资金投资情况来看(如表1所示),保险资产35%以上为银行存款,15-25%为国债,证券投资基金比例不到10%,股票投资规模远小于5%的限制。也就是说,我国保险资金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平衡和匹配,主要集中在银行存款、债券等低收益利率产品上。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2003年四年间,中国保险业的投资回报率分别为3.59%、4.3%、3.14%和3.11%,平均回报率仅为3.54%,远低于国际同行10%的水平。在保险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保险对债券、基金、股票的投资在80%以上,英国在70%以上。其高收入来源于高效、多元化的资金运用。
表1中国保险资金占比
总资产比率为1999 2000 2006 5438+0 2002 2003 2004 2005。
银行存款35.56% 35.60% 42.50% 46.60% 49.9% 41.9% 35.8%
国债26.05% 28.33% 17.33% 17.06% 15.42% 22.37% 23.76%
证券投资基金0.57% 3.96% 4.55% 4.74% 5.09% 5.68% 7.48%
3.2股票投资起步晚,规模小。
我国保险资金于2004年获准直接进入股市,投资比例限制在5%。然而,保险资金真正进入中国是在2005年2月。理论上,按照5%的入市率,会有600亿左右的资金直接投入股票,但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的投入只有45亿多。统计显示,欧洲国家股票投资比例相对较高。比如英国的股票投资比例在1960年代之前是20%左右,到了90年代上升到50%左右,并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近年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股票投资比例在20%-30%之间波动。此外,目前我国保险资金的股票投资处于尝试阶段,投资强度主要在一级市场。
3.3有限的投资领域
虽然中国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已经大大拓宽,但与西方保险投资领域相比,中国应积极寻求适合中国保险业的新型投资产品。我国保险资金可以拓展的投资领域包括房地产、对外投资、实业投资、贷款等。虽然这些领域目前专业化程度很高,与保险业有很大不同,不仅流动性差,而且市场存在很多问题,如重复建设、无序、信用不足等,不适合中国现在大规模介入,但保险业进入这些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可能,甚至是一种趋势。
3.4投资管理技术差距
目前,我国保险资产投资管理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同行相比还存在五个方面的差距:在投资理念上,注重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稳健投资、长期投资的思想尚未完全确立;在投资技术方面,资产匹配管理、策略配置、投资组合管理的方法不够熟练;在投资策略上,对市场形势判断和把握的深度和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投资风险的控制上,还缺乏识别、计量、预警和套期保值的技术手段;在投资绩效评价中,科学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尚未形成[4]。就保险资金入市而言,2004年在证券市场跌跌撞撞。2005年4月18日、4月19日、4月22日,三家境外上市公司(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华财险)相继发布业绩公告,投资业绩均不尽如人意——中国人寿已实现投资净损失和未实现投资净损失分别为2.37亿元和101。
4、对策
4.1放宽投资限制,提高入市比例。
限制保险资金的投资比例是最可行的监管方式,但比例可以适当提高,比如入市比例上限为20%。对于大型保险公司来说,由于投资的充分分散,可以规避非系统性风险。
国外成熟金融市场的经验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根据OECD的统计,美国股市平均收益率为10.3%,债券市场为5%,货币市场为3.7%,而德国分别为14.4%,7.9%,3.5。将美国股市从1981-2003的涨跌与美国人寿保险公司股票投资的增长率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走势惊人的相似,通过统计软件分析,其相关系数都在90%以上。可见,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参与股市的程度与股市的收益率成正比。
4.2认清保险资金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保险公司一般应根据还款金额、时间、利率敏感度等对保险产品进行细化,使其在整体上形成相对鲜明的特点,然后根据每一类保险产品的整体特点,确定合适的投资策略和目标,制定合适的资产配置和组合方案,实现资产负债的大体比例[6]。就财险公司而言,其债务期限短,赔付很随意,对流动性要求很高,更适合同业拆借、股票投资等流动性强、收益高的投资产品。而寿险公司负债期限长,对资金安全性要求高,所以投资时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很重要,比较适合银行存款、国债、不动产。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定位是满足偿付能力要求,一般来说寿险总账户中投资于股票的资产比例应该不大。
4.3完善投资管理结构
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都有投资部门,专门从事投资业务的运营和管理。但投资部的工作性质和专业方向与保险业务部和行政部有很大不同。因此,借鉴国外资产管理结构建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或投资结构,有利于避免不同业务之间的组织摩擦,提高保险投资业务的专业化程度。专业的投资部门可以有效地监督和管理每个险种的资产负债活动,确定资产负债的最佳匹配方式。
目前国内几家大型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用资金。因为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保险公司要么利用基金投资团队投资股票,要么通过招聘等方式重新组建股票投资部门。一般来说,相关业务人员适应新的投资业务需要较长的时间。同时,各公司股票投资的相关规章制度、风险控制、托管清算等准备工作长期没有完成,需要在今后的投资工作中不断检验和完善。
4.4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
随着投资渠道的增加,保险公司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特别是中国股市缺乏做空机制,充满投机空气,保险机构面临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公司的净资产值必然会随着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如何保证保险公司的资产不会因为市场风险而过度受损,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是新形势下保险公司面临的最大课题。
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体系必须符合以下要求: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投资过程,确保投资过程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负债经营的保险公司,保证承担的风险是预期的,并与预期收益相对应,这一点非常重要;能够利用风险管理的量化工具有效报告投资组合的风险状况;能够跟踪每项资产的误差风险边际贡献(MCAR),从而找出风险边际贡献最大的资产;审查投资风格,以确定其是否与投资目标相违背;用过去的股票信息测试投资策略,评估策略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建立不同于基准投资风格的投资组合;建立防火墙,保证投资前台和后台分开管理,控制内部风险[7]。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是控制风险的重要一步,但更重要的是控制交易者的道德风险。这就要求保险公司的交易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和相应的资质。
此外,还要注意发展收益稳定的中长期投资项目,整顿短期投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