捍卫我们辉煌的历史论文2000

暂且抛开这件事的真相,我们不妨把它当做一个讽刺的小故事。第一遍看完,让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我们不妨深思:如果文章中的中国学生是自己,他们会给西方人一个明确的答案吗?

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大多数人,甚至在许多大学生中很常见。只是提问的人少了,好像就没人答不上来了。中国的传统教育,民族的自我意识,忧患意识,在外来文化肆无忌惮入侵的过程中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面对日益西化的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

100多年前,清朝洋务派因为鸦片战争的失败,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魏源在《海图志》中也提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这些思想和理论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可和接受,但经过100多年的风风雨雨,在今天的“对外开放”政策下却大放异彩。于是让我们难过的现象出现了。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理论的同时,无数的西方思想、传统、风俗、习惯甚至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在他们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的同时,我们看到的是西方文化的猖狂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萎靡。除了经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涉及到社会、宗教、艺术等诸多领域,请问,从长远来看,若干年后,中国还会有自己的文化吗?历史上继菲律宾和一些非洲国家之后,会不会出现另一个文化传统被西化的国家?

如果你觉得我的问题毫无根据或者无稽之谈,请看下面的列表。

一.社会

1,节日。除了小学生和一些有商业目的的人,有多少人关注植树节?在传统的“劳动节”,人们停止工作,出去旅游。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情人节”几乎无人知晓,“圣诞节”也几乎无人知晓。

2.传统。“先人后己”、“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等多少中华优秀传统和美德被继承,偶尔被模仿,被视为“愚人”。虽然一些西方传统在中国很受欢迎,比如中国大陆的“一夜情”。在写作或辩论中,爱因斯坦的理论和拿破仑的理论被引用的次数多于孔子的理论和毛主席的理论。

第二,宗教

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65,438+0,000年前就传入中国,世代不衰。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是现代中国的三大宗教。然而,今天,似乎越来越多的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大多数人去少林寺学功夫,但道教是什么,很多人没听说过。

第三,艺术

1,流行歌曲热,民族歌曲戏曲冷。

2.当初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外国大片,追捧麦当娜这样的西方明星。

3.“齐秦书画”的地位下降,人们开始忙于酒吧、桑拿、高尔夫等等。

第四,生活

1,语言。西方的“酷”、“秀”、“卡拉ok”、“神”等词汇已经出现并流行起来,而中国的传统词汇甚至成语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不认识,很多人不会写,比如何、。

2.服装。西装横行,偶尔有少数穿传统服装的人被视为“老古董”。

3.习惯。有些人过去用筷子吃饭,但现在他们用勺子、刀子和叉子。有些人以前喝白酒,现在开始喝红酒和威士忌;以前买国产的东西,现在只买进口的;更无聊的人开始给自己起英文名、法文名,跟着冯巩先生的话“我怕你自己改名字!”!

其他方面如建筑、旅游等就不赘述了,留有想象空间。

如果看完以上你不心痛,不要说你是中国人。我觉得每个有中国血统的中国人都是爱国的(虽然对抵制日货有点麻木)。古人云:“国兴亡,匹夫有责。”当我们的祖先几千年留下的文化正在一步步被外来文化侵蚀,当一个民族即将失去自己的性格,我们每个人是否有义务和责任捍卫中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属于世界,传统文化属于民族。正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汇聚成了今天的世界文化。就像我们通常说的,“只有民族才是属于世界的。”如果为了向别人学习而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抛在脑后,我们是否应该把成语“向别人学习”、“向别人学习”作为褒义词?

“对外开放”是正确的。没有外国的引进和学习,就没有今天中国的经济腾飞。先进文化会产生先进生产力,传统文化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由此推论,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是对的,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是错的。在当今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下,世界各国在注重求同存异的同时,在中国面临一些超级大国挑战的时代,防止“糖衣炮弹”,给自己打一针“镇静剂”,无疑显得尤为重要。

我不想夸大我的功绩,更不想炫耀我的名声。我不站在任何政治立场,也没有任何经济目的。以上的话,只是一个天真热情的平民的肺腑之言。不知道有多少专家、前辈、知识分子、大众看了之后会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