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平的代表作
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
1.从救济到福利——中国残疾儿童福利发展的路径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10.1。第一作者
2.关于中国城市贫困线及政策目标取向的思考,社会科学,2009+00。
3.《中国城市贫困劳动者:概念、原因与对策、理论与现代化》,2009年5月。
4."高税收,高福利还是低税收,低福利?"《读书》,2009年8+02期。
5.《老年人社会保险制度的反贫困分析——美国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载《公共管理杂志》,2008年3月。
6.《中国亚贫困研究》,人文杂志,2005年2月。这篇文章被2005年NPC报纸《社会学》全文转载。
7.《中国城市次贫困群体及其对策》,社会工作,2005年2月。
8.近年来中国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综述,社会保障制度,中国人民大学报刊,2004.0438+0。
9.中国政府对贫困群体的责任演变与求真(2004+0438+0)
10.中国政府对贫困群体救助的演进——责任、理念与政策、理论与现代化的综合视角,2005.5438+0。
11.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体系的完善,长江论坛,2005年5月(第二作者)。
12.东西部贫困群体的政府救助责任比较,《江汉论坛》,2004+02。
13.《病人、罪犯与公民——吸毒者社会救助研究》,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杂志》,2005年6月。
14.《福利与权利——吸毒人员社会救助研究》,江西公安学院学报,2005年5月。
15.论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工作》,2003年8+0期。
16.农民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问题——基于北京、深圳、苏州、成都调查数据的分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7.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经济学人学报,2005.9(第二作者)。
18.《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化和私有化发展研究——从中美比较的角度》,《理论指南》,2007年7月。本文转载于《社会保障制度》全文(2007年第11号),人大报刊转载。
19.福利国家的国家福利责任简析,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5月。
20.中美彩票制度道德评价的比较分析,理论指南,2006438+0。
21.中美慈善组织的政府管理比较研究,理论与现代化,2006年2月。
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
22.儿童福利的三个世界——以流浪儿童为中心的调查,少年犯罪,2008+0。本文是人大报《社会保障制度》的复印件,转载于2008年第5期。
23.中国未成年人权益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2008.438+0438+0,投稿人之一。
24.美国儿童福利制度与青少年犯罪简析,2005.5。本文转载于《社会保障制度》2006年第2期,人大报刊转载。(第一作者)
25.中国未成年人社会福利制度模型及展览,青少年犯罪,2005年2月。
消费、能源和其他
26.家庭能源消费行为研究范式的意义,能源研究与利用,2009年4月。
27.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产量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6月。
28.北京便利店生产环境分析,福建商学院学报,2009.3。
29.中国城乡居民家庭能源消费与节能研究综述,Seeking,2006.2。
26.制度变迁与中国电力产业管理的发展,实事求是,2006.2。
30.《从阶级到自我——西方消费模式的理论发展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5+0。
28.《制度的心理学内涵与中国社会现代化道路——一种文化视角》,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5月。本文是人大机关报《社会学》的复印件,转载于2003年第八期。
31.《清代两湖地区的社仓管理及其与定期关闭的关系》,《社会科学》,2003年4月。
32.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清代两湖地区长平仓粮食的收购与输出,《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4月。
(2)专著
1.《中美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专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年,26万字。
2.专著:《消费与认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21.5万字。
3.参与:《中国流浪儿童研究报告》,人民出版社,2008年。负责撰写第二章《当前流浪儿童现象的原因分析》、第七章《其他国家流浪儿童预防与救助概述》及两个案例,约6万字。
4.参与:《流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与犯罪预防》,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承担第三章“流动青年的工作与就业”,约3万字。
5《参与:当代中国未成年人权益研究报告》,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
6.参:《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三册《农民工与社会救助》第12章,约两万字。
(3)教材
1.第一副主编:《社会保障岗位培训教程》,全国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7月。(该教材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2.主编:《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年。本文承接第五章“贫困与社会发展”。两万六千字。本书是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核心课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