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论文题目医学

素质教育形式下对我校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监督、管理及建议

1.每天进行一小时体育锻炼的依据

科研数据证实,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身高、体重、胸围、肺活量等指标均高于普通学生,说明其生长发育状况好于普通儿童。运动不仅使儿童生长发育良好,而且是发展其体质的主要手段,体质的强弱也是体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力量、速度、耐力、敏捷、柔韧等身体素质不仅是体力的内容,也是今后提高运动能力的基础,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儿童青少年经常参加锻炼,可以使各种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根据测得的材料,经常锻炼的学生在力量、反应速度、关节灵活度等方面都优于普通学生。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孩子对自然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国内多项统计数据显示,经常运动的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普通儿童,这也反映了运动对儿童体质的强化作用。

2.我校学生体育锻炼的现状。

2.1小学生对日常体育锻炼的接受度

日常体育锻炼与体育课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它是体育课的延伸和发展,是学校课外活动和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占有重要地位。毕竟上体育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上体育课只是手段,目的是教学生课后自觉锻炼。调查显示,小学生更喜欢课外体育锻炼,这与他们的身心特点是一致的。调查发现,26.9%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78.7%的学生不愿意参加课外体育锻炼。有的学生“重学习轻体育”,认为自己学习紧张,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有的同学认为自己不需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身体健康素质好,不锻炼也无所谓。他们把上体育课当成一项要完成的任务,认为体育锻炼是额外的负担,对体育的认识进入了新的误区。可见,近一半的学生体育意识淡薄,锻炼目的模糊,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在实践中,他们被动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2.2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频率

体育锻炼应该成为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但大部分学生没有课外锻炼的计划,带着一时的热情随心所欲。调查结果显示,52.6%的学生每周锻炼一到两次,只有6.2%的学生每周参加体育锻炼三次以上,并形成锻炼的习惯,32.1%的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可见,虽然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有了多元化的认识,但思想认识与实际行动仍有一定差距。

2.3小学生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

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选择也倾向于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小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锻炼是:乒乓球,占47%;足球,占25%;篮球,占27.8%。从现状来看,小学生锻炼内容单一枯燥,男生主要集中在乒乓球、篮球、足球;女生主要以乒乓球、皮筋、跳绳为主,年龄段不同,但球类运动深受学生喜爱。一般来说,学生对一些易于开展、不受场地器材限制的项目情有独钟。

2.4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的方式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8.6%的小学生愿意单独锻炼,21.7%愿意和班级一起锻炼,43.2%愿意和朋友一起锻炼,26.4%愿意和家人一起锻炼。其中,愿意和朋友家人一起锻炼的人数最多,占77%。他们认为和朋友一起锻炼更舒服,和家人一起安排时间更好。个人锻炼虽然可以随心所欲,但是很孤独;和同学一起运动,因为体质和性格不同,很难协调运动;有些女生比较害羞,所以愿意和朋友家人一起锻炼。

3.素质教育下一小时体育锻炼实施策略的监控

3.1选择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内容

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内容比原来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形式多样。可选择团体项目,如自制击掌操、自制雨天操、自制操、集体舞、健美操、健美操、武术操等。也可以根据兴趣分组,如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毽子、象棋、书画、舞蹈等。在组织时,他们可以采取单独练习、组合练习、任意练习等多种组合形式,突破以往“做操”的局限,突破以往全校做一套练习的模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2每天锻炼一小时,组织体育活动

3.2.1开展一小时身体活动应量力而行、因人而异,符合地域实际、学生年龄特点和生理变化,符合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活动内容要不断翻新和发展,以积极的态度,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活力。

3.2.2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要注重实效,不搞花样,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充分发展。要把体育活动与愉悦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结合健康教育,让学生得到实惠,增强体质。

3.2.3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要积极创新,力求客观,符合标准,因地制宜,形成学校特色,突出创新教育,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让每个学生在集体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充分展示自我价值。

3.2.4开展一小时体育活动,要勇于展示,充满兴趣,体现体育与美育的完美结合。锻炼一小时体育活动吸收了一些现代健美操、健美操和一些专项运动,形成了丰富新颖的活动,舒展健美,配以雄壮激昂优美的抒情音乐,培养了学生创造和欣赏美的能力。

3.2.5开展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要突出效果,渗透未来。要使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成为育人的综合性实体,以班、组、队的形式组织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和精神,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健身、教育、智力、娱乐、竞赛、情感的发展效果。

3.3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管理

3.3.1校领导挂帅,首先要得到校领导的重视,把锻炼一小时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校长亲自挂帅,主要领导亲临活动现场,亲自参与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对一小时运动的关注度。

3.3.2班主任倾身而入,精心组织本班学生按时上课;用自己的亲身实践,从思想上正确引导学生,影响、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协助体育老师一起指导一小时的锻炼活动,对不认真、违纪的学生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

3.3.3体育老师负责一小时锻炼内容的安排和音乐的选择;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和出入的安排,出入方式要实用多样,队列动作要整齐规范;负责组织课间活动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组织学生会学生检查评估一小时;把一小时锻炼的评价作为纳入文明班级、文明学生评价的条件之一;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在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季节特点、运动负荷等方面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不离不弃”。

3.3.4班级管理考核,检查参加人数,每班应参加人数和实际到岗人数,因病和事假除外;检查活动秩序是否整齐混乱;搞清楚出勤速度,准时出勤,准时到指定地点活动;检查活动质量,是否整齐,是否到位,整体和个人效果如何;检查每个班带的装备,装备是否满足全班参与;检查活动是否活跃,有无聊天或静止不动;检查班主任是否参与、指导并起到管理作用;无故找不到的学生,要记录在案,并给予批评教育。

3.4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

3.4.1校领导重视。校长亲自带领由德育处、体育组、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干部、班级体育干部组成的课间活动管理小组,齐心协力完成这次教育活动。做好宣传,利用校园广播站、墙报、黑板报等。,利用多媒体或网络,学校还可以组织以“锻炼一小时”为主题的征文、主题课、班会等活动,宣传锻炼一小时的目的和意义。

3.4.2在全体师生的参与下,班主任亲自参加并与教师合作。建立一个一小时的锻炼计划。课外活动的评价纳入班级管理体系,学生和学校都有严格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学生清楚地了解课间活动的功能与自身健康的关系。通过锻炼,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素质,开发智力,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定期评比,定期体操表演,项目比赛,技术展览,做到互相监督检查,互相学习提高。

3.4.3张贴广播练习的分解图,并及时播放vcd或录像带,让学生了解正确的标准化动作、标准词汇和口令。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优秀广播操的视频。学校要有自编操,选择一些轻松、舒展、活泼、旋律优美的动作,形成学校特色的自编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营造活跃的锻炼氛围,成为学校的一抹亮色。

4.对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建议

4.1提高锻炼意识,形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人体体能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没有明确的锻炼目标和一定程度的自觉,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小学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首先要强化锻炼意识。可以将学生评价的过程与学籍管理结合起来,从主观和客观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从而激发学生锻炼的主动性,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2加强对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指导,增强体育知识。

小学体育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和培训。为了让小学生对体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了解,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增加体育理论课的内容。要让每个学生都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质状况,选择一到两种锻炼方式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树立新的体育观念。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要加强课外辅导,充分发挥课外锻炼的独特作用,充分发展小学生的个性。课余时间组织几个小学生喜欢的项目的兴趣小组,激发他们参与锻炼的兴趣,并给予有效的指导,让他们在提高体育素养的同时,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方法,充分体验健身的乐趣。

4.3尽可能为小学生提供运动场地和器材。

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学校要努力改变目前体育设施和体育器材不足的状况,尽可能增加场地,添置新的合适的体育器材,充分利用学校内一些分散的空地,建设一些小型场地。如:小型轮滑场、水泥乒乓球台等。,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和环境,使小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场所,满足小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需求,吸引他们自觉加入体育锻炼的行列。

4.4组织各种适合小学生的比赛。

学校要引导小学生积极参加体育竞赛,增加适合小学生兴趣爱好的体育项目,给他们更多的体育锻炼机会。以“育人”为宗旨,推广乒乓球、拔河、跳绳等大多数小学生喜欢的运动,每学期组织一至两次全校性的篮球、跳绳、校运动会。通过比赛,可以提高他们对体育的认识,增强他们锻炼身体的信心和毅力。

4.5鼓励小学生自愿组合,调动他们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大力支持兴趣爱好相同的小学生自愿组合,共同锻炼,利用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监督的优势,充分调动小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形成相互关心、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的氛围,使他们在愉快的心情中锻炼身体,达到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的目的。长此以往,我们会逐渐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