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代表作有《论语》、《墨子》。前者是纯散文,有语录,后者夹杂着浅显的议论文。
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代表作品是孟子和庄子。前者基本上是书目,但有了显著发展,形成了对话式的议论文;后者从对话体变成了论点集中的专著。除了少数文章,它几乎完全突破了语录的形式,发展成为一部专著。
第三阶段是战国晚期,代表作品是《荀子》和《韩非子》,达到了先秦散文论辩的最高阶段。它们的篇幅由短到长,文体由简到开,天马行空,代表了春秋战国各个阶段的理论文本。
扩展数据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先秦诸子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首先是儒家学派的孔孟思想,其次是道家学派的老庄思想。这两个学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过去的学者和文人心目中往往扮演着不同的积极或消极的角色。
总的来说,儒家入世精神是积极的,但维护封建秩序的说教影响恶劣;道教对现实的态度是消极的,但其拒绝与统治阶级合作、同流合污的“崇高”思想在一定历史时期也有一定的良好效果。
就诗人而言,接受前者影响者的艺术风格多为现实主义;接受后者影响的人的艺术风格多为浪漫主义。杜甫和李白代表了这两种不同的影响和风格。
先秦诸子散文对后世散文发展的影响也很明显。如汉初政论家贾谊、晁错的政论文章,都是从战国时期荀卿、韩非等法家的议论文发展而来的。
比如贾谊的《陈正诗书》,晁错的《论你的粟》,《论招人塞人》都是疏疏落落,分析问题,开门见山。而贾谊论指陈趣,犀利精辟,风格特别接近韩非。《论语》虽被后人效仿,如杨雄的《法眼》,王通的《钟说》,但对文学影响不大。
魏晋以后,老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文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嵇康有养生、声无哀乐、叔侄张辽难学自然、解私三说。阮籍有三说:依桐说、通络说、大庄说和《大人先生传》。《大庄论》和《大人先生传》都运用辞赋问答体裁发挥老庄思想。语言形象和声韵调和是中国理论散文的进一步发展。
东晋玄言诗的风格独树一帜,孙绰、、桓玄、于等都认为他们的作品“都类似于道德经”。毋庸讳言,正是齐梁之间的文学理论和书信为当时文坛树立了鲜明的新风,形成了南朝散文的特色,同时也受到老庄思想和文风的影响。
唐宋以来,古文作家对先秦诸子的散文有很多爱好和学习。著名古文家韩愈,曾称庄为骚,特别称赞孟子“醇厚”,荀子“满酒小瑕”。
他极力摆脱旧佛,就是继承了孟子培养杨默的战斗精神。他的著作如《原路》、《与孟尚书书》、《见王秀才序》等,都在精神上接近孟子。答李亦舒的理论是学养结合,实际上来源于孟子的知言养气理论。
百度百科-先秦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