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享受滑雪,记住健身和安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期而至,点燃了全民冰雪健身,尤其是年轻人亲近冰雪的热情。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委托开展的《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我国参与冰雪运动的居民人数为3.46亿,冰雪运动参与率为24.56%;全国有4600万18岁以下的居民参与冰雪运动。与此同时,青少年冰雪运动俱乐部已遍布全国,许多学校与俱乐部合作,实现冰雪进校园。孩子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教学更直观地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激发他们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

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裁判、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专家刘鑫特别提醒,公众在享受冰雪运动尤其是滑雪赛事带来的刺激和欢乐的同时,一定要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为自身安全提供保护性的“屏障”。尤其是青少年,还处于成长期,身心发育尚未完成。熟悉滑雪知识,保证运动健康非常重要。

01,不同年龄段需要选择合适的项目。

5岁以下,建议在家长陪同下体验低技巧滑雪,如雪橇、雪滑梯等游戏。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生理水平还没有达到学习滑雪的水平,主要是培养兴趣爱好。

6 9岁时,适当安排简单易学的滑雪训练内容。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反应能力、空间能力、平衡能力发展很快,通过基础训练来培养滑雪能力比较合适。在专业教练的指导下,可以在初级雪道上慢慢的直线滑行和转弯,循序渐进的练习,速度不要太快。

10 13岁,随着协调能力、反应能力、时空辨别能力的逐渐成熟,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可以在掌握基本滑雪要领的基础上,增加稍有难度的滑雪技能练习,如初步尝试在中级滑雪道上进行大回转和小回转滑雪,逐步提高滑雪速度。

14 16岁,由于感知的成熟,我可以学习从基础滑雪到高级滑雪的所有理论知识和滑雪技巧。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要加强对其兴趣爱好的引导,不要急于求成,强行练习,以免产生逆反心理。

16岁以上的青少年在这个年龄段身体发育趋于成熟,各项生理指标都接近成年人的水平。可以选择有经验的教练,系统地教授初、中、高级滑雪技巧和有一定难度的技术动作。

02、树立预防运动损失的意识。

刘鑫特别提醒,滑雪首先要树立防患于未然的意识,一定要把自我保护放在首位。同时要熟悉雪上运动的知识、技巧和要领,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学会现场处理一般伤病和处理突发情况。

科学合理地选择滑雪装备是有效保证滑雪安全的第一步。尽量选择透气、防水、摩擦力比较大的滑雪服、保暖且大小合适的雪地靴,并配备护腕、护膝、护肘、头盔、滑雪面罩、滑雪护目镜等基本防护用品。如果直接在滑雪场租赁滑雪装备,需要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运动类型选择合适的雪鞋、护具、用具,并提前仔细检查装备质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正确佩戴滑雪专业装备,逐项检查。

初次接触滑雪,一定要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滑雪场,控制好地形和坡度,积极遵守场地的规章制度和要求。认真跟随专业教练进行热身活动,耐心观看演示,在学习滑雪技术的同时注意学习规范的自我保护技能。不要盲目自信,急于求成。同时滑雪的强度也比较大,消耗了大量的体能。参加之前要保证身体状态良好,并根据自己的状态随时休息,补充营养和热量。

滑雪造成的意外伤害中,面部损伤尤其是门牙损伤较为常见。专家建议,牙齿断了但没脱臼时,要第一时间复位。如果牙齿已经完全脱落,有条件的人应尽可能将脱落的牙齿清理干净,放在舌根处,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找牙医接受再复位固定。对于轻度受损的颌面部,应立即进行冷敷以防肿胀,超过24小时后再进行热敷。

当发生关节扭伤或肌肉拉伤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对受伤部位进行冰雪覆盖,避免渗出物引起过度肿胀,并使用医用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当怀疑自己有颌面部或身体局部骨折时,可以就地取材,用滑雪板或干树枝做夹板固定骨折部位,尽快到就近的医疗点进行专业治疗。

皮肤擦伤出血时,应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伤口止血。滑雪场环境复杂。如果有开放性伤口,要注意避免感染。尽快到最近的医疗点用硼砂水或生理盐水清洗消毒伤口,并涂药膏或包扎。另外,长时间滑雪,还需要防范四肢末端冻伤。发生冻伤时,应及时用温水浸泡,或置于腋下、腹部等处临时复温,然后迅速前往就近医疗点处置。千万不要采取雪搓、冷水浸泡、直接用火烤等方法。

03.滑雪的五个安全提示。

为了保证滑雪安全,专家还建议:

熟悉环境?

充分了解场地的情况,如雪道的高度、坡度、长度、宽度、周边环境等,根据自己的滑雪水平选择合适的滑道;仔细阅读地图、相关指南或手册,了解急救站、休息室等雪场设施的分布位置;掌握好索道的开放时间,暂时无人看管时不要乘坐。

遵照指示

滑雪练习要注意循序渐进。在练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教练和滑雪场工作人员的安排和指挥,不要擅自到超出自己技术能力的雪道上滑雪,以免发生意外。

留间隔

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碰撞。当雪原拥挤时,你应该调整速度以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做力所能及的事

来源|中国医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