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七月诗人」和「九叶诗人」?

七月学校

抗日战争爆发后,胡风长期担任“全中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领导人,并与周恩来等党在后方的领导人保持密切联系。他先后主编《七月》、《希望杂志》、《七月诗选》、《七月文学作品》,撰写了大量文学理论和评论文章,介绍和评论了大量国统区进步青年作家和解放区作家的作品。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文坛崛起了艾青、、邹涤凡、阿龙、路翎等一批青年作家。

七月派的主要成就在于诗歌。1981出版的诗集《白花》赢得了“七月派”诗人的美誉。他们是:阿龙、李露、孙云、彭燕娇、方然、纪昀、钟铉、郑思、曾卓、杜古、吕远、胡铮、吕典、徐芳、韩牛、鲁美、华铁、朱剑、朱古槐、罗罗。《白花花》(注:绿原、韩牛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绿原作序。)在序言中说,“即使承认这个流派,也不能由这20位作者来代表;事实上,有一些诗人取得了更大的成就。虽然因为非艺术原因,邀请他们来这本诗集不方便,也没有必要,但他们那些年的作品更能代表这一流派的早期风格。”这些未指明的诗人指的是艾青、田甜和邹涤凡,也可能包括七月派领袖胡风。由于胡风的文艺思想从40年代末开始受到组织的批判,这个诗派受到了巨大的压力。进入50年代后,这些诗人的创作明显减少。有些作品出版时受到了批评。最重要的例子就是胡风当时的创作:从六月1949 65438+十月到六月1950 65438+十月写的《英雄史诗五首》,三千多行。这首名为《时间开始》的长诗分为欢乐颂、光荣颂、青春颂、安魂曲和另一首欢乐颂。胡风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屈辱和斗争的历史中阐述了新中国诞生的意义,包括对毛泽东的歌颂。但他对“历史”的叙述,对英雄、领袖的歌颂,并没有完全采用当时通用的“话语模式”,个人经历和主观情感的奢靡参与,也使其与当时诗歌的写作规范相去甚远。出版后不久,就从胡风“主观唯心主义”文学思想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批判。这时,李露、卢渊、韩牛等都来了。也写了很多诗,但是原来的风格已经失传了,发表的机会也在减少。

“七月派”是抗日战争催生的文学流派,它与现实的关系决定了它的流派性格。救亡与启蒙的相互促进也是七月派的精神追求。随着抗战的变化,七月派的整体创作风格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期趋于消沉和凄惨。

七月派是活跃在抗日战争时空,与抗日战争同甘共苦的文学流派。伴随着抗日战争,七月派经历了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演变过程。其中,学校人员构成的分化与重组,学校风貌的变化,都与抗日战争的动荡和战争状态的变化密切相关。更值得注意的是,在抗战的文化背景下,七月派坚持五四新文学的启蒙姿态,将启蒙思想与抗战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从而发展和深化了新文学的启蒙精神。

“七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充满探索精神和悲剧命运的文学流派。以路翎、丘东平、彭白山为代表的小说作家,凭借其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深刻的生活体验,同时采用了表现主义、新感觉派、象征主义等现代主义手法,极大地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审美传播。“七月派”的小说深沉、粗犷、凝重、悲壮。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在于对小说真实性的全新把握,七月派小说的高度真实性体现在再现的真实与表现的真实的深度融合,人物形象贴近生活的原生态。“七月派”不仅强调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性,而且充分尊重社会生活第一性的原则。总之,“七月派”是现代中国的一种新姿态。

胡风的诗学理论作为其文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50年代初也受到了批评。阿龙(陈一门)的《人与诗》(1948)、《诗与现实》(1951)、《什么是诗》(1954)等作品,他的诗歌观,以及他关于中国现代诗人的著作。然而,50年代初对这些作品的批评被视为胡风文学批评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期间,阿龙的《论倾向》、《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注:《论倾向》,《文学学习》(天津)第1950期;《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署名张怀瑞),起点(上海),第2期,1950。批评者认为前者鼓吹“艺术即政治”的唯心主义,是“抵制马列主义关于文艺的党性思想”(陈勇《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评阿龙《论倾向》,人民日报3月1950),后者指责马克思歪曲自己的宣传。)等文章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在胡风学派的诗歌观中,1948中关于诗歌的言论是最受持续批判的。胡风认为,诗歌应该是控诉人民苦难的声音,赞美人民进步的声音,诗歌应该在前进的人民中前进;但是,“在前进的人群中前进,不一定是走在前进的人群中才有诗”,“因为历史是统一的,任何人的生活环境都是历史的底侧,与另一侧相连,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走进历史的底侧。.....有人的地方就有历史。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奋斗,有生活和奋斗的地方就应该而且能够有诗歌。”胡风接着说:“人民在哪里?在你的屁股周围。诗人的进步和人民的进步是相辅相成的。起点在哪里?在你的脚下。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斗争,而斗争总是从此时此地向前推进。胡风的理论批评涉及多种文学样式、中外作家作品、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理论问题等。,但中心是围绕着现实主义的原则、实践和发展。关于胡风的一些理论命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批评和争议。胡风坚持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反批评。1954年,他给中共中央写了一份关于近几年文艺实践的报告(即“三十万字书”),被定为胡风反革命集团的首脑,被捕入狱,展开了全国范围的批判和斗争。发布于1979。1980平反。

九叶派

九叶派

九夜学派的特点之一是它关注现实。

1948最重要的事件是“九叶派”的正式亮相。由于曹心之与艺术观的不同,他与辛笛、陈、唐琦、唐?还有人创办《中国新诗》月刊,与从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返回京津的穆旦、杜、、袁可嘉等人取得联系,形成新的诗歌流派“中国新诗派”(后命名为“九叶诗派”,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出版)。

“九叶派”是20世纪40年代的另一个诗人群体(又称“中国新诗派”),代表诗人有辛笛、穆旦、、杜、、陈、、杭友鹤、唐琦、唐燮、袁可嘉。

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他们9人的诗集《九叶集》,因此得名九叶派。多为校园诗人,从战争中感知人民心声,重视诗人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独特体验;他们深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努力突破主观抒情的传统方式,追求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学的结合,探索诗歌表达的“戏剧性”(主要指诗歌情感发展和语言表达中的矛盾张力,而不是直接表达内心),使诗歌进一步表达现代人思维方式和内心生活的复杂性。在文学史上,一般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索是很有价值的,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诗人的诗歌在新诗和诗歌观念的表达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