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标本资源整理技术规范
石标本是研究者进一步研究石文化的物质基础。野外采集的标本,没有严格的室内整理程序,是无法做到标记清晰、来源明确、数据完整的。没有标记和档案的标本最终会成为“死”标本,会造成标本资源和野外工作的极大浪费。这一规定的制定将有助于规范石质标本的摆放,为进一步的室内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法规的附录a信息丰富。
本规定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动物研究所。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楼玉山、刘丽萍、裴。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石材标本整理的内容、步骤和方法。
本程序适用于石材标本及其模型的整理。
2规范性参考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引用本规范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对于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所有随后的修订版(不包括勘误表)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但是,鼓励根据本规定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参考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自然科学技术资源分类与编码(石标本资源). 2006
黄伟文贾兰坡。周口店发掘。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裴文中周口店洞穴发掘。地质专题报告,B类,1934。
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标本整理的具体内容
对获得的石质标本进行整理的工作包括标本的清理、修复、编号、登记和归档,以及与此标本相关的图像和资料的收集和归档。
4标本来源
石质标本主要来源于研究者通过采集、挖掘、收藏、交换、捐赠、转让等方式获得的石质标本或模型。任何来源的标本都要有详细的产地(站点名称)、年龄、采集日期、采集(交付)等基本信息。野外采集和挖掘的标本还应有相应的场地资料、场号、野外记录,以及相应的野外图纸、照片、录像和工作日志。
5石头标本的排列
完成前的准备工作
5.1.1精加工工具
a)移除刀和针;
b)记录簿;
c)记录笔;
d)编目卡;
e)粘合剂;
f)记录标本信息的计算机和相应的光盘。
5.1.2样本编号工具
不同颜色的防水笔。
5.1.3样品保持材料
塑料盒、塑料袋、塑料(纸板)托盘、保存标本影像信息的相册、CD包(盒)等。
5.1.4工作环境要求
放置标本的地方应有足够的空间、相应的工作平台和椅(凳)具,分类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和照明设备。
5.2开箱工作程序
5.2.1开箱
首先要在箱内寻找装箱登记表,并核对箱内外两份标本登记表,根据登记表的描述了解箱内标本的数量和堆放情况。
5.2.2取出试样。
从上到下依次取出每个标本。首先,检查标本包装上的编号,并在两张登记表上做标记。直到取出所有标本,检查登记表中是否有未标记的标本。如果是,仔细检查包装箱,确保箱内所有标本都检查清楚。
5.2.3包装材料的处理
找到所有标本后,包装材料和盒子可以放在一边备用。
5.2.4数量验证
打开包装时注意每个标本的标签和包装上的字段编号,并检查标本上是否已写编号,编号是否与标签编号一致,标本的描述是否与登记表一致。如果有不一致的地方,需要仔细核对,找出问题所在;直到最后一个标本编号与描述和登记表一致。
样本检查
如果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断裂和断茬,应尽可能将所有的碎片和碎屑收集在一起,按照断茬仔细摆放在一起,并用胶水固定。暂时不能放在一起的碎片或碎屑,要用小塑料袋装好,注明属于xx号标本,与原标本放在一起。
5.3样本排列
5.3.1样本清洁
这项工作应在研究人员对标本进行初步观察后进行。用蘸有清水的软刷清洗并干燥样品。如果标本上粘有结核或其他碎片,可以用针清除结核或碎片。如果粘接太牢固,则不得拆除,以免损伤或破坏标本。清洗时,应注意保护标本的场号。如果数字变浅,检查后用防水记号笔写清楚标本编号。
样品放置
将同一层位、同一勘探方的样品分组在一起,然后与同一层位、不同勘探方的样品分开放置。
样本分类
将同一层位的石头标本按照不同的石头进行分类,最后检查同一块石头的标本是否有拼接的可能。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本可以拼接在一起,这些标本将统一放置,标签上注明这项工作是野外采集标本的延续和检查。能拼接的标本尽量放在大标本袋里,以备日后拼接研究。
样本合并
同一自然层(文化层)的样品和同一地点不同自然层(文化层)的样品合并在一起进行室内编号和排序。
5.4室内号码和标签
5.4.1标本室内编号
为了便于石质标本的研究和保存,所有在室外采集或收集的标本都要在室内编号,即收藏号。根据各保存单位的具体规定,我院石器标本的收藏号需要按照统一的规格编制(用黑漆笔在标本上写室内号),以便发表论文和查阅标本。
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脊椎动物古生物所将石制品分为五类,每类都有自己的编号(见表1),编号为IVPP+类型号+序号,其中IVPP与类型号之间有空格,类型号与序号之间无空格。
表1石料试件类型和数量
其中模具不再建立单独的编号体系,模具编号采用标本编号。当标本编号重复时,应保留第一次公布的标本编号,后一次公布的标本应在原标本编号后加后缀“(r)”以区别于第一次公布的标本编号。
5.4.2样本识别和标签
根据《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石材制品分类编码细则》(见附件A),对每个标本进行分类标注(见表2)。标签一式两份,一份随标本入库,另一份保存在资料台帐中,做到台帐清晰,编目详细,便于检查使用,妥善保管。
表2石材样品的分类标签
样本分类
根据标本的客观价值和稀有程度,石制标本可分为三级:①一级标本是指特别重要或典型的石器,用两个红点表示;(2)二等标本,形状较好的,或用于图版、插图的,在标本上用红点标明;(3)三级标本,一般标本,不需要在标本上标注。
5.4.4制作目录卡并输入电脑。
根据表3准备卡片,包括尽可能多的信息。
表3石材标本目录信息数据组成表
表3(续)
5.5标本摄影
尽可能多地给每个标本拍照。典型标本应多角度或多细节拍摄,并附比例尺,以了解标本的实际尺寸。一般选择一块与标本颜色反差较大的平板绒布为好,必要时辅助一些靠垫,使标本达到合适的位置和角度。每张照片都要按照标本编号进行编号,使照片与事物相符,便于查阅。
5.6清晰的图纸和现场数据的整理
用铅笔绘制的图纸,如现场挖掘日志、平面布置图、地层剖面图、挖掘勘探计划等。,需要在室内进一步清理并复制备份。野外摄影、摄像资料要逐一整理,刻录成CD、VCD或DVD永久保存。野外发掘的各种数据和资料要在电脑里重新整理,通过简单的统计核实,看看有没有错误的数据,这些资料要刻录成光盘。
5.7包装并放入盒子中
一般分类后的石质标本要用新的标本袋和标签包装好,分开放置,以免标本之间发生撞击和摩擦,影响对撞击痕迹的观察和研究。根据标本大小不同,可使用塑料盒、塑料袋、塑料(纸板)托盘作为容器,容器内可使用软纸、棉花等座衬,保证标本在盒内相对稳定。标本标签应该贴在盒子上。
附录a
(信息附录)
石材产品分类细则
石材产品分类细则
类别:岩石和矿物化石标本
小类:化石
一级:古人类及其遗骸和遗物。
二级:石材制品
第三级:
石锤:锤石锤和砸石锤。
石砧:敲击石砧,撞击石砧。
石芯:锤打石芯,包括单桌石芯、双桌石芯、多桌石芯、莱瓦洛瓦石芯;打石核,一端一个石核,两端两个石核;细石芯,包括柱状石芯、楔形石芯和铅笔头石芯。
石屑:一般石屑,包括天然表屑、素面表屑、棱纹表屑、伤痕表屑、修补表屑、零表屑。
石叶:包括石叶和细石叶。
拍击石屑:包括一端石屑和两端石屑。
其他:包括暂时无法归类的石屑。
石器:斩波器,包括单刃斩波器、双刃斩波器和多刃斩波器。
刮刀,包括单刃刮刀、双刃刮刀、多刃刮刀和拇指盖刮刀。
指针,包括单尖尖,双尖尖和多尖尖。
槽口包括单边凹痕、双边凹痕和多边凹痕。
雕刻师,包括平面雕刻师、转角雕刻师、屋顶雕刻师和船底雕刻师。
石锥:包括短尖石锥和长尖石锥。
手斧:包括心形手斧、椭圆形手斧、三角形手斧。
挑选
薄刃斧
石头箭头
石球
其他,包括暂时无法归类的石器。
断层石块
碎片:左叶、右叶、近端碎片、中间碎片和远端碎片。
块
二级:骨(角)制品。
三关:骨锥、骨铲、骨针、骨刀、磨骨刀、骨棍、角铲、鱼叉。
二级:装饰品和艺术品
三级:打孔,刻痕。
ⅱ级:不属于上述类型的其他古人类遗存、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