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定义目的和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思想(目的)是行动的指南,有什么指导思想就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所以我通过让学生先看实物形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小学三年级教秋季第一节体力劳动课?集装箱车?当时我展示了我的集装箱车,在课前介绍新课。当学生们看到箱型车时,他们立刻来到感兴趣的老师面前。这辆棚车真的很漂亮,一定很有趣。这是怎么做到的?”“老师,我们也想学,请你快教我们吧!”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提问,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抓住机会让同学们明确了动手操作的目的和作用,让他们明白拥有强大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让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如虎添翼。反而动手能力差,会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行动不便。可见,要想成为跨世纪的建筑人才和合格的“五小”公民,没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是不行的。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以掌握知识为基础的。所以我在教学生“钉扣子”之后,让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一个一个地理顺钉扣子的顺序,让学生说出钉扣子的每一步。然后,我让学生拿出线团、针、剪刀和脱了扣子的衣服,自己学缝扣子。学生们觉得很新奇,也很热情。虽然他们手忙脚乱,钉得慢,汗流浃背,有的甚至不小心被针扎到手指,但他们依然不肯放弃。好事多磨。最后,他们看到了自己钉的纽扣。虽然他们还不够强大,但他们仍然在欢乐地跳舞,完全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最后,我们让他们分组比赛,看谁钉得又好又快,最后给获胜者充分的肯定。由此可见,在劳动课中,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三,德育纳入劳动教学。正如新三字经所说,“教的方法是第一位的”,所以德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德育不仅仅是从德育主体进行,或者班主任进行简单的思想教育。我们的劳动学科也肩负着教育的任务,所以在劳动教学中也要重视和重视德育。在劳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利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上,适当拓宽和深化。比如我在教自制地拖的时候,同学们都很快学会了自制地拖,个个喜形于色。有些动作快的同学做了几个拖把,我就问:“这些拖把你能一次用全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用不完。我一见机会就问:‘五心’教育你关心谁?”其他人”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于是我顺势问道:“那么谁最需要我们的关心呢?“几名‘孤寡老人’的学生当即表示,一经提醒,其他同学也建议用三等在敬老院拖地,既对学生进行了道德教育,也让他们检验了自己拖地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做一名合格的“五小”公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