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是议论文的一种吗?浅谈如何写作文

议论文写作技巧:先审题,后定心。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先仔细审题,审题,审题,使思路贴合题意。这就跟准确破解密码才能进教室一样。每个作文题都有它的密码,有的不止一个。审题的过程就是根据相关渠道破解其密码的过程。一篇有效的作文是一篇准确破解密码,契合题目意思的作文。在审题时,一定要细心,切忌吞枣、粗心、尝味。看到作文题目“父亲”,不认真思考“父亲”的内涵和外延,就为“父爱”而写;看到“读书”这个题目,没有认真看命题人“阅读自然、阅读社会、阅读人生”的提示,不假思索地写下了“一本我喜欢的书”;那不是吃力不讨好吗?跑题了,跑题了,截然相反,哪里能谈什么高分!要重视审题,但也不必把审题看得太重,要对审题充满信心。我将对各种不同题目的文学题的考查进行分析和阐述。

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千古文章意高”,意为灵魂、统帅,力求深刻新颖。

2006年高考,安徽以“读书”为题写了一篇作文。如果观念是“知识就是力量”,就很难被认为“深刻”;如果能从“无字书”中读出文字,从“自然、社会、人生”中读出不同于书本的道理和情感,那就更深刻了。比如《香菱学诗》一般是从香菱刻苦学习或戴宇的指导来论述的,而茅盾的《论迷恋》则是以香菱“渴望成为诗人”为主线,批判香菱的虚荣心和渴望通过阅读名著来获得成功。因为观点新颖,评论不凡,给人新的启示。所谓新奇,就是文章的观点或视角不同,可以写出自己对同样生活的独特感受。如何从客观事物中挖掘出深刻的道理:以小见大,比如姬子从商纣王筷子的变化中预见了商朝的灭亡;比较和鉴别,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事物的差异,差异就是特性。抓住了特征,才能理解事物的本质。比如鲁迅说,我们可以从大作家的定稿和未定稿的作品的比较中了解写作规律。从外到内;探究因果等。

构思新构思时要注意作文的境界和风格。阅卷老师普遍喜欢创新但不失控的作文。要避免奇、俗、偏、低的观念。要避免在《如果记忆可以移植》中说:“我要移植爱因斯坦的大脑,为自己发财……”因为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健康思维”的要求,降低了作文档次。秦牧《艺术大海捡贝壳的核心》:“如果你的思维水平低,即使你有一定的生活素材,即使你有一定的写作技巧,你也写不出好作品。”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对于写出高水平、高品位的作文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高考作文的思路,有人祭出了秘诀:作文就是绕着生活,来回绕,前后反复,绕到八百。从历年安徽高考作文题来看,人生观真的是作文立意的核心。下面,我提供一些思路供参考:

1,辩论推理的时候,要善于思考,学会辩证分析。要理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第一,分析要全面,要注意事物的两面性;二是避免静态看问题,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三是对立面的转化。文章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底蕴代表了一个人的素质、风格、知识积累等等。在作文中要体现出高中学习后应有的精神境界、知识储备、人文情怀和思维品质,避免思维的简单化和片面性,减少一般作文中的幼稚、肤浅、偏执、狭隘等通病。

2.注意“形象”的选择和转换。有了“意象”,才能具体感受到。比如讲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以“桥”或“立交桥”为题,再找一个合适的形象。写校园生活,写“成长”比写“小树”或“春风”好。在一篇以“自然之道”为题的作文中,考生以“平衡”为题指出,人要顺应自然之道,否则自然规律的“平衡”就会发生倾斜,文章因此获得高分。有的高考作文题本身就是“意象”,比如2008年安徽作文题《春天里捧着篮子看妈妈》中的“春天”。要转换成相应的特定含义,比如鲜花、祝福、证书、成绩单,或者温暖、爱、希望,“妈妈”也可以转换成祖国、地球、地球母亲等。,作文可能会得高分。

3.巧妙设置角度。"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考试大纲说:“高考作文鼓励多样观点。”对于同样的生活,每个人的感受往往不一样。高中语文书里有两个这样的作文题目,我渴望有个后妈,我想生病,比直接写爱爸爸,关心生病的同学更新鲜。但是,这种新奇不应该走极端,而应该是合理的。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4.逆向思维。在写作中,如果不能按照常规思维(惯性思维、定势思维)很好地表达文章主题,写不出新意,可以逆向思维写作。比如2005年,江苏一考生写了一篇完美作文《取经之路》(下面提到的某年某地考生的作文都是完美作文,可以在网上搜索看原文)。文章大胆地讲了遇到妖的种种“好处”:患难见真情,旅途才是真体验。有理有据,有理有据,写了一篇很受好评的独特作文。但注意不要“跑得太远”,要成熟。

5.巧妙的分析文字。中国的方块字是世界上最奇妙、最有趣的文字。通过对具体汉字形体结构的拆解分析,往往能想出新意,成为妙文。比如2005年北京一考生说“安”,开头就以“安”字为书写对象。“什么是‘安’?房间里有一个女人是安全的。”切入点独特新颖。

第二,材料

材料是构成写作内容的东西。比如议论文,论点必须有依据,即必须引用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理由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就是材料。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据、个人经历等。理论论据是指来源于实践并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的正确观点,包括经典著作和权威说法,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规律和公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非常密切,是证明与证明的关系。论据要真实、充分、典型、新鲜。写作时,在确定了意图后,就要搜索和选择相关材料。聪明的女人无米之炊,一定要注意写作素材的积累,建立自己的素材库,并不断更新。作文材料要“具有时代特征”(考试大纲);注意收集新鲜材料,背诵一些名言警句;梳理由来已久的“库存”,挑选出可以用来写作的优秀素材;在常见的材料或陈旧的材料中,要努力发掘新的意义,比如“随便编几句”批判其他吹牛者,对南郭先生的无知负责,比如做个好人不露馅。

1,陌生化。陌生化是写出优秀作文的基本要求。只有不熟悉,才会有新鲜感。不要试图用老式的材料来省事。新鲜材料的使用必须符合试题的含义。比如2008年吉林省一篇名为《精神的三个小屋》的考生,文章不仅用了毕淑敏的一篇文章的标题,还用了苏轼写给好友李畅的信以及帕斯卡尔和卡文迪许的材料,在陌生化上下了很大功夫。

2.演绎的。从阅读、历史人物或事件中借用素材,运用想象和联想,编出一个新的故事,古为今用,表达试题的意义。2004年陕西省考生写《昭君出塞记》,2005年甘肃省考生写《后庭花自述》,2006年陕西省考生写《死时》(题目中他是荆轲),或表演历史人物或古籍记载的音乐。

3.结构化。注意材料的时空跨度,一般采用古+今、中+外的模式。比如2007年河南一考生《我的独立宣言》选取了外国威尔玛·鲁道夫、河南中医学院女大学生李想等素材,对于表达主题具有典型性和说服力。

4.致密化。其中一个“发展水平”就是“富裕程度”。材料要重,要典型,一个是十个,但也要有一定的量和合理的密度。上海等地作文字数不少于1000字,为材料的使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为材料提供更多的空间。关键不仅仅在于字数,还在于文章的丰富程度,以及一个人的文化背景、写作能力、写作水平能否得到最好的展现。你肚子里有货,不写出来,阅卷老师怎么知道?当然要注意精准,不要重复、啰嗦、拖沓、重叠床架。2007年,北京一考生写“孤雨闲花/一个文学英雄应该是这样的”。本文先后列举了纳兰性德、李渔、陆游、王维、元稹、韩愈、林则徐等七个案例。围绕“孤独”这个主题,运用了大量的素材,文章丰富而扎实。

第三,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布局,合理有效地组织写作材料。只有结构完整严谨,才能写出文章,才能让一篇文章“立起来”,形成有骨有肉的丰满体;结构要对称。古人的“凤头、五花肉、豹尾”、“开、承、转、合”,都是关于结构的经典说法。在结构的各个层次之间,需要连接气血,成为一个有机体。高考作文的基本要求是“结构完整”,更高的要求是“布局新颖独到”,达到这个要求就可以得高分。

1,板块结构。巧妙地将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来表达一个主题,保证文章在意义和逻辑上的贯通。用诗词做字幕,如2007年四川一考生的《一步一生》,每段用杜牧的诗《清明》做字幕。以2008年河南省考生“地震灾害无情人间有爱”等人物为例,选取地震灾害中出现的三个典型人物,以人物+事迹+评价的方式组织文章。把诗歌和人物结合起来。比如2004年,重庆一位考生写《菊花飘香的季节》,三段的题目分别是《淡菊》、《菊花的骄傲》、《哀菊》。递进,如2007年北京某考生的《沉默的父爱》,副标题分别为6岁,16岁,昨天,今天。

2.三部曲。800字左右的高考作文,一般适合三段。以“三部曲”的名义直接写高考作文,也是一种很好的结构方式。2006年,湖北一考生写了一篇关于母爱的三部曲,三个标题:第一部:日篇,第二部:月篇,第三部:星篇。

3.分论点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通常采用这种结构,文章中每一段的开头都是这一段的论点,一般是横向展开、纵向展开或组合展开。2006年,安徽一考生,读欧阳修,以“表现你令人印象深刻的大度,令人钦佩的大度,令人感动的勤奋,谦虚谨慎的态度”进行横向论证。

4.连连感叹。文章中,每一段都以完全相同的句子开头,具有连贯和强调的作用,能加强表达效果。比如2005年浙江省一考生写的《一曲红楼梦,千叹》。除了第一段,其他三段都是以“一曲红楼,千叹”开头。

5.对话。设置一个场景,让不同的人物坐在一起,通过时空转换,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主题。

6.对比。一正一负,正反对比;注意人和事的复杂性,而不是简单化、绝对化、片面性。

7.蒙太奇。电影中的蒙太奇是指镜头的剪切和组合,或者说剪辑。同样的三个镜头,用不同的剪辑方式,效果完全不同。如:一个人在笑;手枪指向;惊恐的脸;手枪指向;一个人在笑/前者表现出懦弱和恐惧,后者表现出勇气。在构图中运用蒙太奇结构,要创造几个或几个以上的元素(画面),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内容(主题),使文章在形象设计上简洁丰富,突出主题。

另外还有双线交织结构,调用结构等等,不详细描述。

第四,语言

无字之言,不远矣。高考作文对语言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准确、连贯。要拿高分,一定要注意文采:用词恰当,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语句传神。考试作文,语言有没有亮点,直接影响印象分的授予。“一篇作文,‘月亮’,最好;如果没有‘月亮’,‘亮星’也很好;没有‘亮星’,有‘几颗星’也不错;千千永远不能给阅卷老师看的是‘黑夜,黑暗’。”(江苏某作文阅卷老师)有些考生喜欢用缩写、英文单词、网络语言,有些阅卷老师对这类语言很反感。最好不要使用或少用网络语言,或者是意义只有少数人知道的语言。

1,引用诗词。古典的,现代的,中外的,引用得当,才能显示出文学修养和品位。可以显式引用,可以隐式引用,可以使用,可以嵌入。含蓄的引语和文化上的运用是不需要加上引号的,比如“学会淡泊明月清泉,学会洒脱人生,在国家的怀抱中用心聆听人生的真谛”(2008年浙江省一考生《感受国家》)。“明明是‘独饮明月’和李白的‘携我影使我们三个’”(一位山西考生的《雪后是什么》)使语言生动而意味深长。

2.很有意义。在有限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令人回味无穷。“地面上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路了。”(鲁迅《故乡》)是一个含义丰富、警世的句子。平时注意锤炼语言,写作时可以在作文中适当使用别人或自己的“格言警句”和“格言”。

3.幽默的语言。在高考作文中,用幽默的语言展现自信和智慧。比如2007年的高考名人录,重庆一考生借助方仲永、润土、孔乙己、诸葛亮、金范等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表达自己对高考的感受和体会,幽默风趣。

4.简单的语言。一篇好文章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词藻和著名的诗句。以身边的人或事为题材的文章,内容真实,纯粹真诚,自然出彩。比如2007年江苏的一位考生《天空小姐》,描写了父亲和自己收割小麦的情景,自然而自然,是一篇“来自现实生活的朴实文章”。

5.名著的语言。阅卷老师大多是中文系的,运用名著的语言能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欣赏;你要非常熟悉所借名著的叙事风格和语言风格,并能熟练运用。比如2004年,江西省一考生写了《情爱因情姐姐/错中错以错劝哥哥——红楼梦外一章》。

6.激情的语言。体现生命力,文章有气势,笔尾有感情。充满感情,热情大方,使用短句,恰当地使用感叹句、疑问句、排比句。比如2005年的《苏武永远》就是四川一个考生写的。

7.修辞。广义的修辞一般是指选词造句和修饰词语。这里主要指狭义的修辞,比如排比,增强文采,正能量;对比使被描述的事物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被描述事物的感情;隐喻使事物生动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