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子悲剧文献综述
《骆驼祥子》讲的是一个叫祥子的黄包车夫的悲剧,祥子在旧中国北平绰号“骆驼”。
祥子是乡下来的,是个破产的农民。他拯救了蔗农,养育了他,教育了他。但现在我不想回农村,渴望在城市创造新生活。在近代中国,由于农村的突然破产,贫困的农民成批涌入城市寻找新的出路。这一形象是作家来到这座城市后较为不幸的经历的艺术概括。到了城里,祥子选择拉黄包车,以买黄包车,做个独立劳动者为人生目的。他把自己的决心看得很重,那是他的愿望,希望,甚至是宗教。奋斗了三年,终于买了车,但是开了半年车就被收走了,我又积攒了钱。在我买车之前,我的存款被勒索了。又买了一辆车没多久,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买。每一次灾难都是沉重的打击。这让他起了疑心,但他努力振作起来,开始新的奋斗。他以坚强的意志和倔强的态度反复与生活作斗争,表现出骆驼般坚韧的性格。这种性格特征充分反映了那些搬到城市底层的个体劳动者对美好生活的迫切心情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顽强精神。而且像祥子这样的强者,努力奋斗,失败了。更有力的说明了他们卑微的命运是个人的努力永远改变不了的。在祥子的形象中,人格与* * *,个人的特殊经历与每个人的* * *经历得到了很好的统一,使得这个人物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
悲剧往往把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破坏给人看,产生了悲剧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功能。最早的悲剧理论已经明确提出了“悲剧总是模仿今天比我们优秀的人”的命题,要求作家突出悲剧人物的美。《骆驼祥子》里就是这么刻画祥子的。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小说开头对他的外貌描写,对他拉人力车的描绘,都写得很辉煌,成了对青春、健康、劳动的赞歌。小说也用更多的篇幅描写了祥子的内心世界。他在曹福拉人力车时,不小心翻车了,人力车损坏了,车主摔倒了。愿意把工资还给业主作为补偿,体现了一个劳动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寒冷冬夜的小茶馆里,他为老马祖孙两代买羊肉包子充饥,也对苦难的伙伴倾注了真挚的关怀和深切的同情。这几段用朴实无华的笔墨描述了祥子的品质,作者甚至用奇怪的比喻来形容这个人物“仿佛即使在地狱也能做个好鬼”。
但是,在地狱里做好鬼的祥子,在人间也并不一直是好人。随着人生愿望的破灭,他变成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他吃,他喝,他赌博,他卖淫,他懒惰,他狡猾。”他们都利用了这一点。拉黄包车曾经是他几块钱的唯一希望,后来他讨厌了,连外表都变得很脏。到小说结尾时,他已经沦为一个流浪汉。在祥子的变化中,更重要的是他对生活态度的变化。他从来都不是一个自觉的工作者,更不是一个英雄。但他想买车,想做一个独立工作者的愿望,某种程度上表达了他对命运的反抗,以及他想改变自己卑微处境的努力。最后,他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满意。“就是一切支撑,什么都不用想。”他向生活屈服,忍受了所有的侮辱和伤害,但没有。
祥子被剥夺的不仅是车子和积蓄,还有工人的美德,还有上进的意志和人生的目标。在这里,美善的毁灭并不表现为一个高尚英雄的肉体毁灭,而是人物高尚品格的丧失,即精神的毁灭。他没有心,他的心已经被取走了。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这就是为什么祥子有特别强烈的悲剧意味。
(2)
人在社会中的生活是受社会制约的,他的道路是由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他的社会地位和他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决定的。祥子的形象在当时黑暗社会的图景中,在他与各种社会势力的复杂关系中得到了凸显。他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社会的产物。
对祥子的打击首先来自反动派。第一辆车被北洋军阀的逃兵抢走,买第二辆车的积蓄被国民党特务孙勒索。这些描述都很简短,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偶然性很大,但和所有真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一样,通过这些所展现的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外战事的消息已经流传十天了。为了贪图几个钱,祥子大胆地拉了一车去西郊。刚出城门,就被逃兵带走了,连人带车。作品表明,那是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战争不断骚扰着人们的生活,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作品中还提到,如果逃兵被村里的人抓住,至少是活埋。从人们对逃兵的深恶痛绝中,揭示了这些军队是如何残酷地蹂躏人民。在这样一个动荡反动的时代,祥子的厄运只是连年战乱带来的大灾难中的一个小插曲。
原来,孙侦探是跟着祥子的主人曹先生走的。这和前祥子没有关系,也不在他们勒索祥子的计划之内。但是自从他们遇见了他,“祥子遇见什么都是活该!”祥子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任何一击都可以而且可以随意落在他头上。他们来的越偶然,就越能体现出这种打击的必然性。
祥子悲剧的原因也体现在祥子自身的婚姻问题上。把停车场主人刘四的女儿虎妞引入祥子的生活圈子,描写他们的感情纠葛,成为祥子悲剧结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祥子在一场不如意的婚姻中娶了虎妞。他们的结合总是不自然的。虎妞是停车场的主人刘四的女儿,而刘四是一个流氓,一个残忍而虚伪的流氓。在他的教育下,虎妞变成了一个粗暴好斗的女人,也打下了剥削阶级的烙印。为了让虎妞帮他经营停车场,刘四已经是三十多岁的姑娘了,还不肯让她结婚,要虎妞为他毁了青春。但和其他年轻女性一样,他追求自己的婚姻自由。他爱年轻老实勤奋的祥子,对他的感情是真的。他总是伤害祥子,不是和他玩。所以她的处境是值得同情的,她坚持要和祥子结合,对家人来说也是一种叛逆的行为。但由于经济地位的不同,他们的婚姻生活产生了各种矛盾,尤其是人生道路的严重分歧,成为祥子一生的痛。虎妞对他是有真情的,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利己主义。她希望得到父亲的允许,让她和祥子经营停车场。至少她想用自己的一部分私房钱“弄两三辆车”,做个小车主。祥子不像虎妞,他是站在阶级立场上打算拥有一辆车,“过得舒舒服服”,做一个自力更生的人。很明显,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存在严重的差异,性格也各不相同,这说明他们结婚后肯定会有矛盾和冲突,绝不是和平的。两个人都按照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虎妞想买几辆车,自己当车主。祥子可以不开车,整天陪着她。祥子总是躲着虎妞,他讨厌虎妞。整天和虎妞呆在家里,会很痛苦的。况且,祥子勤快,习惯了这种闲适享受的生活,本来就想拉车,他爱拉车。虎妞仗着自己的经济实力,总想让项任她摆布。这使祥子感到痛苦和委屈。祥子虽然说得有理,但他分明觉得“要了她就要失去他”,他不过是在向妻子讨饭。即便如此,祥子的生活还是安定了。可惜他们住了一年多,虎妞难产死了,祥子失去了经济依靠,走投无路。
祥子的婚姻悲剧,让他在精神上受到了和前两次一样的折磨和打击。逃兵和特务都没有权利杀他,但是虎妞设下的陷阱让他吃了苦头。他作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阻止了他在她有困难的时候抛弃她。到处碰壁,他不得不回到她身边。他别无选择。这件事他无能为力。他清楚地意识到“人生是自己的,却叫别人的掌控”。这对腐蚀他的求生意志,打破他的求生欲望,从努力到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在这里,表现为直入人心的破坏和折磨。祥子不仅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甚至连自己讨厌的都无法拒绝。这些充分刻画了生活的复杂内容和祥子的卑微处境。祥子个人生活的不幸遭遇,说到底就是来自这个万恶的旧社会。作者正是通过人物精神生活中的悲剧来进一步控诉和揭露罪恶的社会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骆驼祥子》又是一部性格悲剧。除了社会的压迫和剥削,还有悲剧主人公自身性格的原因。
祥子作为一个普通的城市个体户,他的性格乃至他在农村的形象都留下了许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是坚强、勤俭、朴素,还是狭隘、保守、谨慎,即他的外貌、生活习惯、精神状态、精神气质都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表现出来自农村的特点,有点农村习惯和农民意识。他不同于一般的马车夫,没有“墨守成规”的进车库,还是因为他保持着在农村养成的那种生硬忠厚的心态和气质。诡计多端、四面玲珑的何和高妈都是曹福的个体户,但他们的举止和内心活动却处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骆驼祥子》其实是一个淳朴正直的农村青年堕落为城市流氓的悲剧。在他身上,作为个体劳动者的追求和纯真美好的农民性格同时丧失,这是祥子艺术模式的重要特征,也是这个悲剧的重要线索。
从前从外到内像骆驼一样坚韧的祥子,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和无力。他几乎遇到什么事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心疼和害怕的时候,更让他难过的是,他的委屈无处诉说。这不能只从他是个体劳动者这个大道理来解释。他们被分散而狭隘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束缚。诚然,他们狭隘、短视,他们自私、冷漠是因为他们自给自足,但作为劳动者,他们善良、乐于助人,尤其是对自己的同类劳动者和不幸的人。政治问题并不是项完全脱离了农村,不愿意和农村有任何关系。另一方面,他没有在城市生活中扎根,甚至不知道如何与新的生活环境建立适当的联系,以获得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只有这样,他才会感到那么孤独,无助,不知所措,特别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
祥子性格的最大特点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观原因,通过个人奋斗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是他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既然他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沉重压迫,孤立分散的个人斗争自然难以成功。就算他有自己的车,一直持有,又如何摆脱那些压抑,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快乐的劳动者呢?这个不切实际的计划让他从一开始就盲目,所有真诚的努力都毋庸置疑。等待他的只有失败和悲剧。作家对祥子性格的描写并没有止步于此,还对深层次做了细致的挖掘。他写道,祥子不断对自己的努力产生反思和怀疑。所以他第一次丢车后,虽然还是想拉车省钱,但还是想起了这件事。想起来就觉得堵,忍不住想,如果自己更强呢?就算马上再来一个,又怎么知道不会再发生呢?看得出来,他对惨淡的未来早有预感,问了自己一个反问,但马上做出的回答依然是“就算今天买了,明天赔了,也得买。”这是他的愿望,希望,甚至是宗教。不自己拉车就像白活了一样...他最可靠的希望是买辆车。如果非要买车,就不能辜负自己...如果你忘记了这一点,他就会忘记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奔跑的动物,没有任何的提升和人的味道。“结论是,不管花多少钱,“有辆车就能支撑一切”。作为个体劳动者,他们只有在这种追求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人生意义。在祥子的地方,车已经和他的生活融为一体,虽然他早就把自己的努力比作“误入罗泉胡同,绕来绕去,又回到原地。“但他还是这样跑,先是充满希望。在这里,清醒和迷茫,清醒和盲目几乎是一回事,区分它们毫无意义。如果祥子一开始就安于自己的命运而不祈祷,这一切就不会发生,至少不会让人如此同情和叹息?祥子的性格和悲剧的内在联系在这些描写中表现得非常清楚。
这样的人格悲剧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读者的自省,在今天,这样的小生产意识仍然残留在人们的头脑中,阻碍着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描写仍然能让人振奋,发人深省,深受启发。
(3)
作者通过挖掘祥子的灵魂深处,成功地塑造了城市下层工人的典型形象,揭示了祥子的悲剧来自于罪恶的旧社会和旧制度。旧社会不仅拿走了他的车和他用汗水积攒的钱,还拿走了祥子纯洁的灵魂和劳动人民的美德,摧毁了他的灵魂。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比灵魂更珍贵,也没有什么比灵魂的丧失更严重。作者正是通过祥子这个形象来强烈控诉这个社会的黑暗和邪恶。
作品通过祥子这一形象,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峻而紧迫的社会问题,即下层社会的命运和出路,显示了作品《骆驼祥子》深刻的思想和现实意义。五四以后反映人力车夫生活的作品没有一部达到这种高度,而《骆驼祥子》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艺术技巧都是成熟的。作者描写了祥子为一个独立的人权顽强奋斗的失败过程,发人深省,启发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摆脱不幸的命运,找到一条崭新的道路。这是祥子形象通过个人奋斗的失败给人的一种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悲剧作品总是呼吁人们正视生活的残酷和斗争的艰苦,以及人们的精神痛苦。同时,他们又严肃地表达了要告别一切让人怜悯和恐惧的事物,期待它们早日成为过去。即使作品中所描写的一切灾难、苦难、错误真的过去了,悲剧——尤其是中间时期的杰出人物——也能被真实地描写出来,一起认真地思考,充满激情的理性和思考。不仅记载在文学史上,也铭刻在人们心中。《骆驼祥子》就是这样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