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良知和同情的议论文
永远有慈悲心,世界就会处处充满温暖。我永远不会忘记歌词:“只要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世界……”
人之所以可爱,不是因为长得漂亮,而是因为总是富有同情心。
与NBA休斯顿火箭队续约5年的姚明,身价高达7600万美元。对他来说,一场重要的比赛能让他赚上百万美元。
在我们心中,姚明是一个巨人,一个致力于体育的运动员。2005年,姚明加入了向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行列。记者采访他:“现在你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你是真的捐款还是只是做个形象代言人?”
“我已经签署了意向书。一旦配型成功,我会马上捐出去。”
“如果你正在举行一场重要的比赛呢?”
“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姚明用反问做了最好的回答。在姚明的心里,有着对生命深深的尊重和对不幸者真挚的同情。姚明也变得更加可爱耀眼。姚明用行动告诉我们,要永远有一颗悲悯之心,对生命,对人类。
同情他人是一种人文情怀。慈善不仅仅是富人和名人的专利。只要你有一颗爱心,关心他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慈善家。洪战辉从11岁开始照顾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并抚养他的“妹妹”。12年,他忍辱负重,感动中国。每个人的同情心都同样可贵,值得我们尊重。困境中的互帮互助最感人!
记得《新安晚报》曾经刊登过一条新闻《一个儿子和36个“爸爸”“妈妈”。事情是这样的:在过去的25年里,王玉林,一个普通的工人,自愿赡养了36位与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让他们安享晚年。王玉林的悲悯情怀,唤起更多人的美好情怀。”王玉林青年志愿服务队成立。10年,志愿者组成了4000人的庞大队伍。
以同情心对待任何人。人因为有慈悲心,所以更可爱,更高尚,现在如此,历史也是如此。
19世纪中期美国爆发内战,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在内战期间成为北方领导人。以林肯为首的联邦军队与南方军队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战斗。
一天,一场战斗结束后,林肯遇到了一位联邦军队的狂热支持者。“这一仗,死了2700人,我们只牺牲了800人。这是我们的伟大胜利!太好了!”这位女士兴奋地欢呼起来。林肯严肃地说:“3500名兄弟姐妹为此而死。这样的战斗能称为大获全胜吗?”“哦,总统先生,别这么说。”女士辩解道:“其实我们只损失了800人,不是吗?”林肯低下了头,眼里涌出了泪水。他简短有力地回答道:“夫人,看来我只能说,世界远远大于你的内心世界。”
林肯之所以能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因为他的精神世界比常人广阔得多,也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比常人更多的悲悯。
永远有慈悲心,你的心才会更丰富,更宽广,更纯粹。每个人都永远有慈悲心,社会才会更和谐,世界才会更美好。
短评
本文用典型事例阐释了“慈悲”的深刻内涵,以及“常怀慈悲”的意义和价值。例子包括体育名人,普通人,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人物。它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代表性,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但文章中记叙文太多,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感触较少,缺乏个性。
悲悯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人类情感的宝贵组成部分。许多作品中的人物——在雪地里步履蹒跚的祥林嫂,穿着轻便大衣却为木炭发愁并祝愿天气寒冷的卖炭人,还有在寒风中蜷缩在街角卖火柴的小女孩...常常触动人们怜悯之心,使人产生同情、怜悯、悲伤等复杂的情感。这种情感使人充满爱,从而关爱他们,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慈悲心”是一种广义的感情,促使人们去关注身边的人、事甚至世界,从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写作中要注意题目中的“常”字,因为这个虚字暗示着“恻隐之心”是一种始终如一的关怀,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表现和长期表现。在具体的写作中,可以把重点放在为什么要常怀慈悲心,应该怎么做以及常怀慈悲心的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