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扩张会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请具体分析。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GDP总量从1985的8964.4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30多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985增加到2008年的2.56万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65438。对外贸易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中国外贸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外贸依存度上升过快,数值偏高。外贸依存度也叫外贸系数,是一个国家外贸总额占其GDP的比重。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外贸管理实行集中管理和统一计划机制,外贸依存度仅在7%-10%之间;第二阶段是90年代。受1994汇率制度改革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依存度波动较大,上升缓慢。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2.4%,外贸依存度徘徊在30%-43%之间。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逐渐加快,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2008年达到68.69%。从理论上讲,由于资源短缺,国内市场对单一产品的需求有限,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内卖不出去,所以大多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外贸依存度较高。对于大国来说,由于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国内潜在市场容量大,外贸依存度会低。然而,与理论推测相反的是,中国的依赖度正逐年增加。特别是入世后,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小国经济的特点,外贸依存度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目前世界平均外贸依存度为41%,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38.4%,发展中国家为51%。与世界其他大国相比,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不仅高于美国(25%)、日本(22%)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31%)、巴西(25%)等发展中国家。外贸“短板”内外因素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为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外贸出口仍然存在很大的隐患,这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依存度过高,导致贸易条件恶化:近年来,尽管我国外贸商品结构有所优化,但出口竞争力较高的产品仍集中在服装、鞋、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同时,国际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长期下跌,恶化了中国的贸易条件,导致出口贫困。战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进口依存度的不断提高,缩小了中国对外经济政策的回旋余地:近年来,中国战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对外依存度呈上升趋势。我国矿产资源总体储量不足,需求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脱节,特别是在富铁矿、锰、铬、钾、盐、铜、铝等大宗矿产的大量需求方面。预计我国45种主要矿种现有储量可保证2010年仅需要24种,2020年仅需要6种。此外,资本货物和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依存度也很高。目前,我国通用仪器仪表的进口依存度为52.87%,中档产品和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依存度超过60%,大型高精密仪器仪表、大型民用飞机和计算机芯片的进口依存度几乎高达100%。这些战略性资源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高度进口依存度,不仅会造成我国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国际市场形成长期依赖,影响我国科技进步的速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还会增加我国经济受外部经济影响的概率,对未来我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大隐患。主要贸易伙伴的高外贸依存度加剧了中国的外贸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市场范围越大,个别市场的影响力越小,国家受外部经济的影响就越小,经济就越安全,否则风险就会增加。目前,虽然中国与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但外贸进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日本、东盟、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的市场份额增长一直较低。由于进出口市场高度集中,中国的进出口直接受到这些国家特别是欧盟和美国经济变化的影响。在如此集中的进出口市场下,一旦主要进出口国的市场发生变化,不仅容易引发贸易摩擦,而且会直接影响中国国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威胁中国的经济安全。美国次贷危机对我们是一个启示。加工贸易比重高影响国际竞争力:加工贸易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之后比重迅速上升。目前,加工贸易占中国出口贸易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方式。与一般贸易不同,一般贸易的生产加工在国内完成,产品附加值高,而加工贸易“两头在外”,与国内产业关联度低,对国民经济贡献不大。目前,我国加工贸易方式多为初级加工和低技术含量产品,核心技术被跨国企业控制,未向我国转移。同时,由于资源产品和能源产品的大量使用,国内资源和能源供应压力加剧。对外资的过度依赖降低了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中国对外贸易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外资企业的增长来实现的。外资企业掌握着对外贸易的主动权。一方面,生产的核心技术由外方掌握,中国只负责生产链中技术含量低的环节;另一方面,出口渠道被外方控制,使得中国缺乏发展对外贸易的主动性。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外资企业的撤离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严重影响。对外贸易摩擦加剧,贸易环境恶化:截至2007年底,3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了600多起反倾销、保障措施和特别调查。我国约有71%的企业和39%的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损失惨重,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之一。目前,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趋于频繁化和长期化,其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已经从微观层面、企业层面发展到宏观层面和机制化层面。贸易摩擦方式也从过去的关税、配额许可,转变为反倾销、反补贴、技术壁垒、社会和劳工标准。反补贴、绿色壁垒、技术壁垒也成为欧美以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应对中国产品的常用措施。第三产业比重过小,不利于中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总体而言,第三产业的可贸易程度较低。第三产业在GDP构成中的比重越低,外贸依存度越高。目前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75%,日本65%,中国只有33%。长期以来,我国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不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了提高外贸竞争优势的难度。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进出口:从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相关性分析来看,外贸依存度与汇率变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民币升值会降低外贸依存度;人民币贬值,外贸依存度就会提高。可以说,人民币贬值是中国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的重要原因。2003年以来,人民币受多种因素影响,汇率上升,出口受到影响。比如2008年,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中国出口企业的困境开始逐渐显现。被外界视为中国出口形势风向标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今年春季出口交易遭遇冷锋。广东团首日成交额较上届下降近五成,纺织企业订单也下降两成。贸易复苏的前提和前景:实施内需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中国有6543.8+0.3亿人口,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也是很多外商看好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保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增长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和影响。当前,应尽快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促进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把中国制成品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内需的基础上。在满足国内市场的前提下,形成我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减少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因此,应采取财政措施和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通过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人民群众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负担,增加职工收入和个人所得税,间接增加人民群众的可支配收入,为扩大有效内需提供支撑。调整产业结构,重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根据国内产业升级需要,动态调整加工贸易商品分类目录;适度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支持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劳动力优势与内外资或高技术制造业相结合,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加强国内产品配套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国产化率,加强与外商投资企业的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企业设立R&D和营销中心,承接外资高端加工贸易产业和环节转移;提高加工贸易在国内采购中的比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国内采购,延伸国内产业链,促进加工贸易产品国产化率;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给予财政、税收和进出口政策等优惠支持,培育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对于进口的原材料和原料,比如石油,要加大科技投入,尽快研究其替代品,减少进口,避免受制于其他国家。实施外资多元化战略,缓解贸易摩擦:为减少因市场过度集中而产生的贸易摩擦,中国必须继续调整进出口市场格局,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基础上,在新的水平上发展与拉美、非洲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形成中国出口市场在世界上合理的、有层次的多元化格局。减少对特定贸易伙伴和特定进出口商品的依赖。对于一些遭受国外反倾销的重要工业产品,企业可以通过开发差异化产品来实现出口产品的多元化。推动加工贸易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我国外贸发展的重点。未来应提升加工贸易产品质量,努力切入更高的产业环节,增强加工贸易国内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高创汇项目,继续利用加工贸易承接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和转移,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设计标准,增加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贡献。同时,要逐步开放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特别是鼓励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出口,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使之成为未来我国外贸新的增长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鉴于人民币贬值是刺激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导致外贸依存度上升的主要因素,我们应该把人民币汇率稳定在合理均衡的水平,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制度。此外,国内企业可以通过走出国门在目标市场设立生产工厂,避免贸易壁垒,减少国际收支差额,使中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从而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使中国的货币发行保持在合理水平,减少热钱流入额外货币带来的通胀压力。重视资源节约,保障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中国的能源和资源保护战略,建立和完善重要资源保障体系。首先,要制定海外资源利用战略,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投入。除了在海外寻找能源供应地,中国还应积极推动与外国在节能技术领域的合作。其次,加强资源导向型对外投资,储备战略资源;再次,政府应制定国家节能计划,制定节能减排的各种激励性和强制性措施,加强监管,走高效低耗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还应建立更加合理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改变以追求贸易目标增长为外贸政策核心的做法,转变观念,建立科学判断外贸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往进出口额的持续增长转变为确立“以质取胜”为整个外贸政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