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双低”单位综合治理效果分析及主攻方向

范李徐龙云周马程依娜

分析研究了胜利油田“八五”以来“双低”单位(采油速度小于1%,采出程度小于10%)的变化和现状。总结了“九五”期间不同类型水库“双低”单元管理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了“双低”单元管理的潜力。部署了“十五”期间“双低”单元的治理规划和目标,明确了“十五”的主攻方向,对改善“双低”单元的开发效果,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胜利油区采油“双低”单元“双低”单元处理效果评价

一.导言

“八五”以来,胜利油田“双低”单位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整个油田的开发效果,制约了油田的开发水平。1996以来,油田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双低”单位专项综合治理,效果明显。总结“双低”单元管理的主要方法,分析目前“双低”单元的潜力,提出进一步改善“双低”单元开发效果的主攻方向,对强化油田稳产基础,提高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油田开发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二。“八五”以来胜利油田“双低”单位的变化

自1990以来,胜利油田“双低”单位数量逐年增加,从1990的71增加到1999的163。从投资开发时间看,新增“双低”单元中有87个是“八五”以来新投资开发的,其储量占“八五”以来新建陆上生产区块的33.7%,主要是地质认识低、储量品位差、注水工作滞后、注采井网不完善、调整不及时造成的。163“双低”单元中,动用储量51664×104t,占胜利油田动用储量的16.0%。* * *油井1813,油井1116,日产油4675t,平均单井日产油4.2t,综合含水77.8%,年产油184× 104。注水井529口,注水井281口,油水井利用率59.6%,注采井比为1:3;平均采油率为0.35%,平均采收率为5.44%。“双低”单元具有采油速度和采出程度低、单井控制储量高、储量动用条件差、注采井网不完善等特点,也说明其改善开发效果的潜力很大。

163“双低”单元分布在除海阳、清河以外的10采油厂,其中滨南、河口、纯梁、现河绝对储量较高(表1)。

表1采油厂“双低”装置分布

三、“九五”期间“双低”单位综合治理效果评估

“九五”期间,* * *处理“双低”机组63台,储量2.8357×108t。本文主要对“九五”前四年处理的50个单位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些单元分布在胜坨、东辛、渤南、潘麟、牛庄等28个油田,主要为稠油出砂、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双低”单元整体治理效果明显,采油速度由治理前的0.59%提高到治理后的0.83%,增加可采储量738×104t,提高采收率3.2%,扩大原油产能75×104t,17单元已完全摆脱“双低”。

1.不同类型油藏“双低”单元的治理及效果

“九五”期间,“双低”单位综合治理的总体措施是实施项目管理,强化组织运行,确保管理有序高效;深化油藏地质研究,做好“双低”单位治理的准备工作;提高综合治理技术,突出技术在“双低”治理中的作用;根据油藏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对稠油出砂油藏采取防砂降粘措施,对低渗透油藏主要改善注入水水质,对复杂断块油藏主要改善注采井网。

1)稠油出砂油藏

“九五”前四年共处理稠油出砂油藏单元18个,如埕东油田西区官下、胜坨油田胜三区东三等。这些“双低”单元主要产出馆陶组(Ng)和东营组(Ed),具有油层埋藏浅(1000 ~ 1500m)、压实作用弱、固结岩性差、油层胶结疏松、原油性质稠等特点。然而,对其地质尤其是构造的认识不足,使得注采系统难以完善。因此,加深对断块油藏的地质认识,尤其是构造认识,是取得良好治理效果的前提。

(1)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技术,深化储层认识,为制定调整方案做好前期准备。

在断块油藏处理过程中,充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结合钻井、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开展精细地质研究,特别是构造研究,建立精细地质模型,落实构造和储量。根据三维资料综合解释结果,对东辛油田营66断块的构造和储量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该断块内部构造较为简单,仅在腰部附近有两条南倾断层,高点不连续,没有很好的控制。由于该区块的构造变化,含油面积向西南方向扩大了0.5km2,新增地质储量70×104t。这些新的地质认识为调整方案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姜堰。英66双低机组综合治理实践及效果分析。2000。

(2)完善注采系统,提高储量动用程度。

在进一步了解断块油藏的构造形态、油藏发育和流体分布后,部署处理方案,完善注采系统,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基于新的地质认识,在东辛油田营66区块微观构造高点新钻井12口,新井平均初期日产油18.1t,并选用旧井下电泵举升流体,提高了生产强度。这些措施明显改善了发展效果。采油速度由处理前的0.4%提高到2.86%,可采储量增加了68×104t。

在复杂断块油藏治理过程中,通过加强前期地质研究,落实了构造和储量,治理效果明显。采油速度由处理前的0.38%提高到处理后的0.62%,累计增油52×104t,可采储量增加260×104t,采收率提高4.3%。

2.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

采用增量法对1996和1997“双低”治理单元进行了经济后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1996个治理单元中,内部收益率大于12%的单元有13个,储量占95.5%;1997中,内部收益率大于12%的单位有5个,储量占比94.5%。大多数治理单位都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低效区块,主要是这些低效单元中新井和低效井的比例过高,为29%。

另外,从百万吨产能建设投资对比来看,1996“双低”治理单元百万吨产能投资为6.1×108元,而同期新区百万吨产能投资为18.5×108元,因此需要“双低”治理单元的投资。通过投资构成分析,钻井投资和公共工程投资差别不大,主要是因为地面建设投资和公共工程投资的“双低”治理单元远低于新区生产力建设区块。

四、“双低”单位综合治理潜力分析及主攻方向

在总结“九五”以来“双低”单位综合管理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分析有潜力、技术有保障、管理有效益”的原则,对胜利油田163“双低”单位进行了筛选评价,分析了其潜力,提出了进一步改善“双低”单位开发效果的主要措施和主攻方向。

1.“双低”单位“十五”治理潜力大

据分析,1999年末可处理的“双低”单元有92个,储量为2.3445×108t。“十五”期间将安排73个处理单元,储量为1.93×108t。预计可采储量增加460×104t,产能增加45×104t。其中复杂断块油藏35个单元,储量7819×104t,可采储量200×104t;增加了;稠油出砂油藏有17个单元,储量6405×104t,增加可采储量160×104t;低渗透油藏21单元,储量5056×104t,增加可采储量100×104t。

2.“双低”单位综合治理的主攻方向

1)稠油出砂油藏

这类油藏在“双低”单元中占有很大比重。稠油出砂是该类油藏管理的难点和攻关方向。

(1)强化油藏出砂机理研究

胜利油田储层类型和岩石类型复杂,不同储层、沉积相带、不同层位、不同完井方式、不同含水期出砂情况不同,油层出砂机理复杂。根据稠油出砂油藏的出砂特征,研究了不同砂岩类型(细砂岩和疏松砂岩)的出砂机理。根据井况,研究了不同井况、不同沉积相带的出砂机理和不同含水期(特别是高含水期)的出砂机理。

(2)完善防砂稠化配套技术。

在现有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地质与技术相结合,油藏-井底-井筒-地面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防砂稠化配套技术,从油层射孔、井底解堵、防砂、有杆泵稠化、井筒降粘、地面集输等多层次、多方向提高该类油藏技术的应用水平。

(3)发展低成本高效防砂技术。

近年来开发的覆膜砂和PS防砂技术防砂效果较好,但措施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推广应用。发展低成本高效防砂技术,需要延长防砂措施有效期,降低防砂成本。

(4)开展防砂提液技术研究。

目前,油井防砂后普遍存在产液强度下降的问题,影响单井产量和单位产量效果。开展了高产液强度防砂技术研究,发现产液强度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形成了无防液防砂技术,提高了稠油出砂油藏的采油速度。

2)低渗透储层

这类油藏主要从提高注水井注入能力和油井采收率入手,进行重点研究。具体工作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深化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开展低速非线性渗流、双重介质渗流规律、合理驱动压力梯度、井网适应性等理论研究,寻求解决“不注不采”问题的途径,为当前改善低渗透“双低”单元开发效果提供理论依据。第二,加强水质精细化处理。对于污水回注的“双低”单元,应进行多级精细过滤(采用精细过滤装置),使悬浮物的固含量、粒径、含油量达到部颁标准;加强注入水与地层的配伍性研究,对水敏地层采取防膨措施,防止地层损害。第三,逐步完善高压注水配套技术。在解决注入水水质问题的同时,通过干线增压(泵站升级改造)、井口增压(单台增压泵)、储层改造(酸化压裂)、增注技术等手段,逐步完善高压注水配套技术,提高注水井注入能力。将精细水质处理技术与高压增注技术相结合,发挥整体优势,强化注水,恢复地层能量,彻底解决低渗透油藏注水问题。第四,充分利用储层保护、储层改造和水平井技术。油水井要在钻井、采油、作业、注水全过程采取储层保护措施,减少外界因素对地层的污染,采取储层改造、水平井等技术,提高储层的注采能力。

3)复杂断块油藏

复杂断块油藏的特点是断层多、断块小、构造复杂,受地质认识手段的限制。许多早期投入开发的复杂断块油藏存在构造不全、储层认识不清等问题。应充分利用三维地震技术,加强精细地质研究,加深对储层的地质认识。

对于注采系统难以完善的小断块油藏,可以进行CO2注入和单井吞吐试验,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挖掘此类油藏潜力。对于含油层系多、含油井段长、层间生产差异大、注采不平衡的断块油藏,可采用分层注水、细分开发系列技术,提高水驱程度和开发效果。

动词 (verb的缩写)结论

“九五”期间,“双低”单位治理效果明显,油区“双低”储量增长趋势得到控制。目前,新增“双低”动用储量和升级储量基本平衡。

不同类型的水库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果。稠油出砂油藏的主要目的是选择和应用防砂、稠化配套技术。低渗透油藏主要是加强水质精细处理,高压注水,防膨解堵,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注采能力。复杂断块油藏主要是深化地质认识,落实构造和储量,完善注采系统,提高储量动用。

主要参考文献

李兴国。陆相储层的沉积和微观结构。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106 ~ 107。

王平,李继福,李友琼。复杂断块油田精细勘探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8 ~ 9。

程世明,张福仁人。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