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运企业管理毕业论文怎么写?
摘要:为了适应航运市场对国际航运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高职国际航运经营专业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专业建设和改革应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要加强专业建设与社会的联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围绕专业岗位制定教学计划,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整合专业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随着我国航运市场向国际市场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港口和航运物流企业蓬勃发展,急需一大批熟悉和精通远洋运输业务和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航运市场操作能力、海商法和海事业务处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面向国际,面向中国航运企业,培养符合国际市场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熟练的业务技能,具有全新的服务理念和营销理念的航运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为适应市场对国际航运商务管理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高职院校国际航运商务专业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使毕业生成为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高技能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
专业培养目标高职国际航运商务管理专业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通过对港航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和重点任务的分析,结合实际业务部门对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现代港口、航运、货代业务办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适应港口、航运、货代及相关。
为了实现国际航运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毕业生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学生必须具备这些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职业能力。
1.基础能力。包括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语言应用能力(英语交流与沟通能力、汉语交流与表达能力);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常用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能力、邮件收发与管理能力、互联网应用能力、专业软件操作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等。
2.专业能力。包括航运企业的就业能力(航运生产调度、计划、航线设置和排班管理、单证操作、租船业务、船舶配载、航运业务管理、船舶营运指标统计和分析能力);港口企业的就业能力(货场规划、闸门操作、码头现场操作、码头理货、港口业务管理、港口统计分析能力);货代企业就业能力(揽货、制单、报关、货运业务、统计分析能力);船务代理机构的就业能力(安排船舶进出、船舶现场操作、船舶报关和船舶费用结算的能力);物流企业管理能力(市场预测和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等。
3.组织协调能力。包括企业内部的协调能力,企业与相关单位之间的协调能力等。
工商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改革
高职院校国际航运企业管理专业已成为培养港航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国际航运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国际航运企业管理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和效果很好。根据航运国际化、船舶大型化、高速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要求国际航运人才面向世界,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决策,随机应变,科学全面地处理各种事务。因此,有必要对国际航运企业管理专业进行优化和改革。国际航运商务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为:港口企业一线操作,如泊位、船场规划、闸口操作、理货等;航运企业的一线作业,如船舶调度、业务审核、租船作业、单证作业、集装箱管理等。货代和船务代理,如集货、报关、单证操作、外勤、内勤等。为进一步推动专业发展,积极广泛挖掘社会资源,加强专业建设与社会的联系,应成立由有影响力的教学专家和有实践经验的港航物流人才组成的国际航运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和改革献计献策。可每年召开一次年会,讨论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使教学安排与国际航运业务发展保持一致。在专业建设中,要努力贴近国际航运市场,突出技能培养,积极推行专业证书制度。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以“硕士、博士项目”为重点,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优化学历结构。积极实施“教授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通过轮流到企业实践、岗位培训、参与教改科研项目、核心课程建设等方式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双师型”素质。要落实教研项目倾斜政策,鼓励教师不断进取、学术上积极进步,成为教研主力军。要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和职务晋升,努力使职称之间的比例更加合理。要建立重点课程讲师制度,建立有效的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加快教学带头人选拔培养和学术梯队形成。在注重现有师资队伍培养和提高的基础上,按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加快引进具有丰富港航企业工作经验的高级港航管理人员担任专业带头人或主干课程教师,做到引进一人,带动一个专业。要抓好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完善专业骨干教师结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建设兼职教师池,聘请海事律师、港口装卸、船舶调度等企业的骨干和专家,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港航学院“双师型”兼职教师队伍。要随时跟踪行业发展,及时将企业最新的业务内容搬进课堂。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岗位,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任务为核心,制定教学计划,整合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计划,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和实施方案,直接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是保证学校目标实施的指导和管理依据。因此,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是基本保证。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国际航运经营管理(包括货代、航运、港口和船舶代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整合课程,精简合并部分理论课程。有些理论课可以简化或合并,可以坚持理论“必要充分”的原则。应围绕任务,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建设专业主干课程,满足培养学生良好就业能力的需求。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经常要和危险品打交道,所以要增加“危险品运输管理”这门课。课程设置要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紧密结合,这是衡量毕业生是否“有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与国际航运业务管理专业相关的证书有计算机等级证书、英语等级证书、出口证书、单证证、报关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国际货运代理证书、助理物流工程师证书等。对于职业基本能力证书,要求学生具备;对于职业技能证书,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定位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因此,应该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供学生选择学习。
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要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案例讨论的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而且对整体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革教学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幻灯片、演示图表等方式,使讲课内容能为学生所接受。计算机和互联网可以方便学生查阅相关教材,延长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教学内容,应大力提倡其应用。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基于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项目,引进企业先进的软件操作系统,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增强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知识。因此,在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训练,增加实训课时。三年制学生,第三学期需要安排两周的实习,第六学期需要安排14周的企业实习。要加强学生实习质量监控,建立以企业监督为主要任务、教师指导为补充、学生自律为目标的监控体系。对学生实习,要制定实习方案、实施计划和实习考核标准,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签订兼职教师任务书,明确学校、企业和兼职教师的责权利,做好学生实习的教学管理,实现知识、技能和工作任务的“无缝衔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学校* * *教育、管理、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
国际航运企业管理专业的建设与改革应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相结合,以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教学培训设备应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代表现代交通运输生产和管理的前沿水平,以适应国际航运的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