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或称凯恩斯经济学,是以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为基础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应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根据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宏观经济趋势会制约个人的具体行为。18世纪后期以来,“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以增加经济产出的基础上的,而凯恩斯认为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层面上平衡供需。因此,凯恩斯以及基于凯恩斯理论的其他经济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它不同于关注个体行为的微观经济学。
扩展数据: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水平取决于总需求水平。总需求是整个经济体系对商品和服务的总需求。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使总需求趋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的情况迅速恶化,并指出无论理论多么好,事实上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并没有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需求不足”。
在凯恩斯从宏观角度总结整合了大量宏观概念之后,经济学的发展开始跳出价格分析的局限,从而揭开了20世纪西方经济学崭新的一页,因为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个全新的理论来解释和弥补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腐朽的自由资本主义的缺陷。
百度百科-凯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