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常规教育的论文
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第一篇论文《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反思》
摘要: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常规教育往往异化为对幼儿的严格管理和过度限制,以高控制的手段达到看似安静有序。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发展孩子内心的自由,从而帮助孩子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性。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纪律;订单;自由;社会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612【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4-4604(2008)05-0024-03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包括三个方面:各种活动的时间安排和休息。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制度,儿童的基本行为规范。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在了解幼儿园常规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学会自我控制。
对于刚入园的孩子来说,班级是他们人生中加入的第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它有一套行为准则和组织秩序,要求其成员共同遵守。一旦孩子进入班级生活。我走出了自然的家庭生活,开始接受群体生活规范的约束。众所周知,幼儿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个个体社会化的初级阶段,帮助孩子逐渐认识、理解和掌握套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可以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集体生活,形成班级的良好秩序。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常规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异化,这一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笔者拟从常规教育的目的、实施常规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三个方面来分析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
(一)正规教育的目的
就幼儿园常规而言,卫生常规、行为习惯常规、学习活动常规更受关注。卫生常规可细化为饮食常规、饮水常规、洗漱常规、卫生常识等。行为习惯可以细化为入园、礼让、坐姿、午睡、上下楼梯、走路等常规。学习活动可以细化为教学活动的常规、早操早操、操场、沙池、体育游戏等。常规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会在群体中生活,发展他们的自理和自律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已经背离了正规教育的目的。比如幼儿园规定孩子吃饭要保持安静,不要挑食,不要吃剩菜。其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而有些老师片面理解常规内容,为了不让孩子有剩饭,会强迫孩子把所有饭菜都吃了。结果,一些孩子不得不含着眼泪吞下所有的饭菜。虽然从表面上看,孩子确实吃完饭了。但是孩子在不愉快的心情下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几乎没有好处,也很难说能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再比如,幼儿园午睡常规的出发点是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但孩子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孩子很难入睡。午睡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折磨。但为了管理方便,很多老师要求所有孩子都要午睡,即使睡不着也要躺在床上,不能做其他活动。再比如有的老师希望孩子达到常规要求。给孩子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限制:套路要求孩子在活动室活动时说话要轻,不要乱扔玩具,所以有些老师想营造一种?安静有序?教学环境强迫孩子遵守他制定的补品?规则?-禁止操作小零件、难清理或易发出噪音的玩具。
以上现象说明,老师把常规当成了强制性标准,为了达到这个标准,对孩子要求严格。管理?。所以常规教育就成了老师严格控制孩子的过程。
实施常规教育的手段
孩子一入园就进入正规教育?视觉?。教师往往需要运用各种管理技巧来规范幼儿的行为,从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证幼儿园正常的教学秩序。
读儿歌是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基本方法是让孩子反复读儿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平时喜欢读有音乐节奏的儿歌,所以老师经常用儿歌进行常规教育。比如:?卷起两个小袖口,轻轻拧开水龙头,我把小手伸出去洗手?再比如:?把你的手拍在枕头上。向右转然后躺下。风不吹,树不摇,幼儿园很安静。我是个好宝宝。规矩点,打个盹。?简单的规则,和谐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文字,能有效替代老师辛苦的说教,增加常规教育的趣味性。孩子也会在常规教育的过程中,因为良好的情绪而克制行为限制带来的不快,不自觉地理解和接受套路。
虽然背诵儿歌是实施常规教育的有效手段,但一些教师不当使用这种教育手段,使儿歌成为一种约束。比如有的老师经常把常规教育作为独立的教育内容来教,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抽出时间来教这些儿歌,让孩子机械背诵。希望孩子们能通过背诵记住这些套路,并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当孩子违反某些规则时。老师会要求孩子再背一遍这样的儿歌。甚至孩子们也被反复地说教。实际上。常规教育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无论是洗手歌还是午睡歌,都要在孩子活动到这个阶段自然进行,让孩子在当前的活动中实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实施常规教育的方式
正如福柯所说:?纪律的第一个大操作就是制定一个活动时间表,把无用而有益的乌合之众变成一个有序的群体?制定生活制度就是安排好幼儿日常生活中主要环节的时间和顺序,将幼儿在园生活详细划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劳逸结合的原则进行适当安排。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他们的时间都要精心安排,这才使得常规教育有效?驻扎?因此,对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实施经常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合理的生活制度为幼儿园教师顺利开展保育和教育工作提供了基础,保证了幼儿良好的作息规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感和秩序感。然而,在实施生命制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常规教育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比如孩子经常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做什么,只是盲目的跟着老师走。只知道?老师让我做这个。每个人都这样吗?。
再比如一天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环节,环节之间的转换太快太突然。有的老师不太重视过渡环节的组织,形式生硬刻板。当孩子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时。个别教师还使用胁迫或恐吓。午睡时间,有的孩子没醒,想继续睡,老师就板着脸说。快起来。下午不起床就不回家。?于是,孩子们不得不被迫进入老师要求的活动状态。
再比如日常生活中限制太多,统一管理。集体活动的时间远远长于个人自由活动的时间。老师总是要求所有的孩子同时做同样的事情。午睡时间,所有孩子即使睡不着,也必须午睡,躺在床上。先拿到食物的孩子必须等到老师统一发令后才能开始进食,以此类推。事实上,类似上述的做法并不是常规教育的初衷,也不利于幼儿从道德他律阶段过渡到自律阶段,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二、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固有的自由
正规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让他们活得更健康更快乐。然而,在异化的常规教育中。老师拿什么?预防?教育意味着什么?控制欲高?得到一个看似有序。所以常规教育往往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高度控制形成孩子对老师的高度依赖。这种高度依赖反过来影响孩子自主性和规则意识的形成。最终导致孩子缺乏自我管理意识和行为能力,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老师对孩子的控制。相反,幼儿园的常规教育限制了幼儿的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找到问题的根源,让正规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避免对儿童强加不必要的规则。
蒙台梭利指出:要尊重儿童早期的个性表现,避免束缚儿童的自发活动,避免随意强加各种任务,增加儿童负担。?
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常规教育,是以教师民主而非强制的方式实现的。老师不能为了表面上的安静,为了自己的管理方便,给孩子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不必要的规则对幼儿来说无疑是一种限制。既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也不利于孩子从他律向自律发展。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形成内心的纪律性。而不是屈服于外部控制。因此,教师在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时,应减少不必要的套路,避免过多的限制和统一管理,并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让孩子体验规则带来的和谐与自由。
(二)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意识
早在20世纪初,蒙台梭利就阐述了?基于孩子的自由?纪律的概念,即纪律是通过自由获得的。她指出?当一个人称他为自己的主人时。当他需要遵循某些生活规则时,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称他为有纪律的人?;?这个学科是否包含了旧时代的绝对性、不可协商性和高压性?不要动?教育原则不同?;?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不要把好和不动混为一谈,不要把坏和活跃混为一谈?:?我们的目的是建立积极的纪律,而不是静态的纪律,被动的纪律和顺从的纪律?。
如果我们把常规教育的目的简化到孩子身上呢?听话?。那么这种常规教育本质上就是在教孩子学会忍耐。学会迎合和伪装,学会迂回和讨价还价。这种想法和行为是以牺牲孩子的主动性为代价的。孩子只是一味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为了避免被惩罚而被动的遵守规则,哪怕老师的眼力够不到?走自己的路?。
教育家洛克早就指出,温顺刻板的孩子既不会制造噪音,也不会对成年人造成任何干扰,但这样的孩子对自己和他人一辈子都没用,什么都做不了。毕竟我们培养的孩子是走向社会的。所以常规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该是发展孩子内心的自由,形成积极主动的纪律性。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幼儿园常规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