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和专制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应该理解为两个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同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几个人的独裁,具体体现为王位终身制和王位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都是独断专行。2.集权:与分权相比,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服从中央。3.两者的联系:①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必须服从皇帝。(2)专制主席皇权加强的时候,往往是集权更有效的时候,专制皇权削弱的时候,往往是集权较弱的时候。二、实施原因1,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导致了旧的生产关系的解体,秦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经济的主导地位,表现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的个体小农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强大的国家政权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以巩固其统治地位,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保护其土地所有权。这种封建生产方式决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2.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国吸取了军阀政权下周武子无能的教训,在国家统一后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以消灭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国家统一。3.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自商鞅变法以来,秦朝一直以法家思想为统治思想。韩非子总结了百家学说,创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权政治理论,为秦始皇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奠定了理论基础。三、基本内容1,帝制;2.中枢锻炼系统;3.地方行政体制的核心是将所有权力集中于皇帝。四、特点:1,皇权至上原则;2.皇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4、天皇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任意权力;5.宣传“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专政。基本矛盾:1。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2.皇权与相对权力的矛盾(中央政府内部的矛盾)。6.发展演变: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郡县制,是从君主政令的封建官僚制度中建立起来的。2.建立(秦朝):封建君主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建立皇权至上的帝制,中央的官制,地方的郡县制。3.巩固(西汉):①汉景帝“削藩”平定七国三乱。(2)汉武帝颁布“恩旨”,削去诸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化了意识形态专制,巩固了专制中央集权。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总督相当于宰相,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避免了宰相的专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君主专制,是对专制集权的进一步完善。(2)科举制度,让出身低微的人才参与政权,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2 5.强化(北宋):采取“饮鸩止渴权”,将地方的行政、军事、财政大权收归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据政权的出现,强化了中央集权。6.发展(元朝):设立中央刺史省,作为中国最高行政机构,保证了中央统一政令的执行。地方设“省”,实行行省制,对未来也有深远的影响。7.加剧衰落(明清):明朝废除宰相,产生君主专制。在地方上,设立三部,进一步削弱地方权力,各地设立工厂和卫生特务机构,实行八股,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清朝沿袭明制,后又增设兵部,使皇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专制集权制度达到顶峰。七。角色:1。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的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3)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负面影响:①皇权专制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这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思想上是排外的,扼杀了思想。(3)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