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的议论文

宽容是一种美德。

人与人之间有不同的利益和矛盾,有时候难免会有一些误会和分歧。如果处理不当,会引发纠纷、冲突和伤害;如果处理得当,我们可以和平相处,讲和,重修旧好,这样才能讲和。关键是双方都要学会必要的包容。俗话说“忍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这句话很有哲理,也算是一种经验吧。但也有人认为,忍亏、受气、丢面子是懦弱的表现。所以,一旦有矛盾,我们不会互相迁就,哪怕是为了一件小事,也要争你的优我劣。所以吵架往往会导致辱骂,导致拳脚相加,刀剑相见。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后悔也来不及了。宽容其实是一种智慧,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美德。

首先,宽容是理智的标志。当双方出现矛盾冲突时,特别是当个人的人身权利和经济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理性的人会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自己保持克制,耐心讲道理,劝导劝导,及时化解矛盾;即使对方依然不讲道理,一意孤行,也不会添油加醋,更不会轻易采取过激行动。他不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非法手段处理非法行为,但会理性容忍,按照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相关问题。反之,如果你情绪化,错了,就会走向反面,从理性走向不理性,就会赔钱,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

其次,宽容是慷慨的标志。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愉快和尴尬的事情,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很生气,很烦躁,很愤怒。此时此刻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气质,风度。所以,历史上的人一直都很推崇那些能以大局为重,能忍耐,能控制愤怒,心软的人。战国时期,廉颇与蔺相如媾和,西汉名将韩信忍辱“胯下之辱”,被世人传为佳话。真的可以算是“将军额头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这确实是一种长辈风范,大将风范,一个心胸狭窄的人很难做到。小疏忽可能酿成大祸。有个成语叫“忍辱负重”。如果连一点委屈都受不了,又怎么能承担历史的重任呢?不要让步,通往敌人的道路是狭窄的;让人往前走一步,开阔眼界。难怪宋代文学家苏轼毫不留情地抨击那些心胸狭隘、不能委屈、不能容忍的人:“人见廉耻,挺身而战,不是勇敢。”另一方面,西汉谋士张亮称赞他曾受书一事:“今有勇者,来而不惊,来而不怒。”难道我们不能从以上两者的鲜明对比中领略到宽容的优雅吗?

再次,隐忍也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认为人只能进不能退,得与失,吃与受一无是处,不仅不现实,而且非常有害。有时候,为了集体、社会和他人的利益,个人做出一些让步,承受一些损失,付出一点代价,是非常必要的。宽容本质上是一个人思想素养和道德品质的体现。人与人之间在相处和交流时,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帮助;而绝不能强求他人,以邻为壑,勾心斗角,否则两败俱伤。更何况,金钱、名誉、地位都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死不能带。人生苦短,不必计较太多。“争什么墙角墙,让他踩几脚也无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秦始皇。”这是明代林汉《指挥儿女》中的一首诗。古人能够做到这一点,但今天,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人,能从中学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