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的科学和伪科学是一个意思吗?
中国传统生育习俗之一。
古人认为
胎儿很容易在母亲体内。
被孕妇的情绪、言行同化
因此
胎教被互联网炒热了。
真的是这样吗?
近年来,“胎教”在网络和一些纸质资料上非常流行,也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关注,因为每个准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出生后聪明,将来能考上北大清华,在工作上能有所作为。当然,这是一个高标准的想法。低标准的想法是孩子出生后能健康成长,在生活和学习上比别人聪明。这也是”。
想要有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不考虑遗传,就“胎教”而言,作者既不敢完全否定,也不敢完全肯定,而应该正确科学地理解“胎教”。
胎教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让准妈妈“看图”、“听音乐”、“摸肚子”。认为六个月后,胎儿的大脑已经发育,具有视觉、听觉和触觉,因此视觉、听觉和触觉的刺激可以对其生长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问题来了。
胎教是通过什么机制达到效果的?
胎儿能透过子宫壁和母亲腹壁肌肉看到景物和画面吗?
正在发育的胎儿脑细胞能听到什么优美的音乐吗?
有学者指出“胎儿应该是通过母体的传递来听音乐的,胎儿的听觉神经感受到的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和谐旋律和节奏,而只是简单的物理声波。也就是说,原本以一定音量给胎儿的声音,是可以引起他的反应的。现在,一个低于原来音量的声音就能引起他的反应。表面上看,胎儿变得尴尬,但实际上,这让胎儿紧张,得不到安静的环境。”
同样,美育也有许多难以判断的机制。如果母亲眼底的画面成像信号通过视觉中枢传递给胎儿,这种传递是如何影响胎儿生长的?
“没有人能回答和证明这一系列问题。胎儿通过刺激产生反应确实是事实,但如何证明这是良性反应而不是恶性反应,就很复杂了。没有这种证明的科学只能是伪科学。”
有家长问产前医生放什么样的音乐,声音要多大,回答都很模糊,说明这方面的研究还不成熟。有媒体报道,孕妇整天把录音机放在肚子上,声音很大。专家认为这可能会损害胎儿的听力,有时这种损害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体现出来的。都说抚触有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那么抚触的力度是怎样的呢?具体怎么操作?这些都要有标准的参数,超过临界点就可能造成伤害,更不要说有什么促进作用了。
因此,有学者提出“胎教的倡导者既没有根据生理规律设计实验、提取参数、验证规律,也没有标准化的教育定义,更没有可以通过规律学习的医学行为,那么谁来为将来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娇弱生命负责,谁来为这些辛辛苦苦的父母负责?”所以,“胎教”还是一门很不成熟的“学科”,在很多问题没有研究清楚之前,不应该盲目实施。
尤其是“直接胎教”,即“音乐胎教”、“审美胎教”(让准妈妈挺起敞开的肚皮,让胎儿欣赏美丽的花朵、风景、画面,让腹中的胎儿享受美)和“触动胎教”、“对话胎教”。
有专家认为,没有研究数据和依据,“直接胎教”很难得出“科学”的结论。
而“间接胎教”包括准妈妈心情好(包括听音乐、欣赏美景)、心情安静平和、生活规律、饮食营养、不吸烟(包括二手烟)、不饮酒、远离污染严重的环境,自然有利于准妈妈的身心健康,保证胎儿的健康,这是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究证实的。
准妈妈注意这些方面,保证了身体的脉搏、血压、体温、免疫系统、内分泌、代谢等诸多生理特征的平衡和正常运转,从而保证了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我们应该肯定“间接胎教”是科学的。
如何把听音乐(音乐胎教)、看美景(审美胎教)变成“间接胎教”?
胎儿和准妈妈此时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母亲营养丰富,所以胎儿营养丰富,因为这些营养是母亲输送给胎儿的。看美景,听音乐,让母亲心情愉悦,对胎儿的发育也有好处。所以也可以归为“间接胎教”。应该说,“胎教”的根本出发点也应该是孕妈妈的心理、精神、情感和感受,而不是采用某种物理手段,直接把“真善美”的信息隔着妈妈传递给肚子里的宝宝。
比如在音乐胎教中,我们经常会选择一些“高雅”的音乐,比如弹钢琴、拉小提琴,以便让宫中的宝宝听到,从而培养孩子的音乐天赋。如果孕妈妈自己不喜欢这些洋乐器,但是真的喜欢戏曲,比如京剧、越剧,那么戏曲就是最好的胎教音乐。因为这是针对孕妈妈的,不是直接针对肚子里的宝宝。
胎教的影响是建立在准妈妈的情绪上的。任何能让妈妈感到幸福安宁的东西都是好的,所以适合胎教,否则就是无效的,甚至有负面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眼不看邪色,耳不听淫音”这一守则对于孕妈妈来说非常重要。母亲的紧张、愤怒、恐惧、悲伤等。不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胎教的目的是让孕妈妈感到舒服。
在没有找到“直接胎教”的科学依据之前,希望准妈妈们不要在市场上购买一些所谓的“胎教仪器”,否则可能会造成光线和辐射对胎儿的伤害。让胎儿有自己的成长和生活节奏,不要从外部过多的控制和干涉他,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作者:李兴民,易恒辉健康管理医学总监。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