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背景下老年人陪伴缺失问题研究
摘要: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而且人数每年都在增加,与老龄化相关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缺少陪伴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虽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经济落后地区的年轻人,尤其是中国城镇化建设政策实施后,大多从落后地区转移到城镇,到更发达的地方寻求生活和事业发展的机会。外界因素和个人需求导致大多数家庭长期缺乏对老人的陪伴和关爱。从老年人缺乏陪伴和关爱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老年人缺乏陪伴的原因,找出当代社会年轻人缺乏对老年人陪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养老;陪伴;关系
介绍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到5438年6月底+2020年10月,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将升至30%。在老龄化问题的驱动下,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将形成全新的局面。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同时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幸福,尤其是老年人陪伴的缺失,关系到家庭的和谐,促进良好的家庭关系。然而,自从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常态。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结婚可能要面临养老的问题。一方面,他们居住的城镇工作机会不多,需要离开家乡到外地寻找职业发展的机会。另一方面,社会原因迫使人们去工业化城市的发达地方。所以老人们长期处于缺乏陪伴的状态。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但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还停留在年轻社会的传统思维定势上,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挑战几乎毫无准备。
2.研究意义
深入探索和挖掘老年人陪伴缺失的现状,挖掘现状背后的主要问题,并分析相应问题的根源,寻求当前社会平衡个人发展与家庭和谐的途径,对个人理解和关爱社会老年人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讨论内容
1.文献综述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离不开查阅大量文献,通过总结和梳理国内学者关于老年人社会问题的现有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浏览相关网站,学习必要的视频,查阅符合主题的资料。通过这些前期的努力,可以更好的了解专家学者的思路,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和科学的案例分析,对研究课题进行合理的探讨。
2.讨论内容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老年人陪伴缺失的社会现状;第三章探讨了老年人陪伴缺失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第二,社会老年人陪伴缺失的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解放了我们的生产力,也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高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尤其是在父母之间的沟通方面。在过去,老一辈人常用的通信方式是有线电话。目前一般可以通过微信视频聊天和QQ视频参与和老人的聊天交流。同时高科技带来的好处是成本降低,语音聊天和视频聊天也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科技的便利,人们和家里的老人见面的次数少了,陪伴的时间也少了,而父母知道你忙,不想打扰你,不想打扰你,甚至不想在你生病的时候告诉你。想你的时候,应该在合适的时候拿起手机和你视频聊天。因为太忙,忙到没时间陪老板,陪客户,陪朋友,却没时间陪父母。
现在城市的生活压力非常大,大部分家庭属于独生子女家庭,这意味着子女结婚后将面临养老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的推动,年轻人在城市立足的同时,需要兼顾工作和孩子。由此可见当代年轻人的压力之大。即使当前养老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家庭养老仍然是社会的主流,因为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与子女同住是我们国家的传统形式。即使父母主动去养老院,如何找到合适的养老院还是个问题。
三、老年人缺乏陪伴的主要原因
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空巢老人近年来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老年人普遍缺乏子女陪伴,成为新时代全新的社会现象。数据调查显示,近五成老人认为养老过程中缺少子女陪伴是最大的问题。综上所述,目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所以老年人对家庭幸福的心理需求更倾向于自己的心理需求,尤其是在好的家庭,老年人有固定的生活习惯,习惯于努力工作。但由于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生活方式和年龄差异,老年人缺乏陪伴。根据目前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老年人子女陪伴的缺失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结构空巢化严重,流动性过大。
当前社会的老年人大多出生于20世纪30、40、50年代,那时教育覆盖率普遍较低,人们的物质生活普遍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老人的思想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老人们秉承“努力工作,攒钱”的心态,为子女减轻负担,即使年纪大了,也会尽力为子女多做贡献。另一方面,孩子们似乎有”。老人不太享受子女的赡养,缺少陪伴很正常。特别是由于我国“先富起来后富起来”的经济运行模式,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处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政策照顾的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福建的厦门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喀什经济特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成为人们寻求职业发展和生存的主要场所。据相关数据显示,仅深圳每年就有1000多万外来务工人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发展留住了一部分本地农民工,但本质上,中国的家庭流动人口仍是主流趋势。主要原因是,在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的过程中,许多过去在家务农的人无法继续依靠农业生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进城打工、寻求发展成为农村青年的唯一选择。还有一点,相对落后地区的年轻人也集中转移到经济发达的城市,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社会现状导致了家庭的空心化,这也是老人常年缺少子女陪伴的原因之一。
(二)老人与子女之间存在代沟。
从家庭中子女与老人的关系来看,代沟是社会进程的必然结果。首先,从时代背景来看,当代人出生于30、40、50年代。他们出生在中国非常混乱的时期,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环境、背景、人生经历都与互联网时代的人完全不同。一方面,互联网时代,人们接触信息的速度更快、更多,人们接受的教育也越来越高。而且在和平时期,工作和就业的方式完全不同,带来了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差异。因为这些差异,子女和老人之间往往会产生巨大的沟通障碍,导致一定的误解和家庭矛盾。子女与老人关系紧张,导致子女不愿意多陪老人,不愿意耐心听老人说话,照顾老人。
也有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的立场不一样,所以看问题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尤其是作为孩子,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可能会比较主观片面,往往会特别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的才是对的,这就导致了一些互相不了解的情况。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看待事物,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的感受。一定程度上,父母为了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太过努力,而孩子在享受的过程中却忽略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可能更在意自己所面对的一切。因为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更多的是为自己考虑,导致很多人所说的自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需要让孩子多了解自己,孩子也要及时和父母分担压力,这样孩子才能更好的生活。
不管生活节奏有多快,不管生活工作压力有多大,必要的时候都要抽出点时间相处。为了一个更好的生活结果,一起吃饭不容易。这不是斗争的初衷。如果一家人在一起工作,他们会有相同的成就感和价值观,他们会更好地联系在一起。其实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并不代表哪一方是错的,而是他们自己的观念不一样,他们的做法甚至会不一样。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这个时候相互理解和体谅,可以加深彼此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也会避免彼此之间产生很大的代沟,更有利于家庭和睦。
(C)儿童和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冷漠
在新时代,家庭中老年人与晚辈的关系普遍存在问题,问题背后的状态是人情关系的冷漠。这种冷漠的关系是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的:第一,子女和老人的价值观差异很大,年幼的子女普遍认为父母落伍,嫌弃父母沉闷,嫌弃父母跟不上时代潮流,不知道时代的方向,不知道年轻人的爱好,不知道如何适应,经常唠叨。可以说这是每个家庭都可能遇到的问题之一。有些家庭可以很好地处理这些价值观的差异,但有些家庭会激化这些矛盾,这极大地损害了老幼之间的关系,伤害了彼此的感情,最后让大家都不开心。第二,老人留给子女的精力非常有限。年轻的时候,因为条件艰苦,他们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赚钱养家。结果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持续赚钱的状态,直接导致了他们和孩子的联系太少,也形成了人情之间的冷漠。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老一辈人容易刻薄,打骂,导致孩子长大后对他们怀恨在心的情况存在。
当代老年人这一代人,创业不易,难度大。这一切我们辛辛苦苦换来的终于有了稳定,到头来却变成了你对父母没有感情。夫妻之间没有感情,但是对父母没有感情。作为孩子,我们一出生,就注定要对父母有所亏欠。看望父母是孩子的义务和责任,不能流于形式。虽然“常回家看看”早已写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仍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目前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冷漠是普遍存在的,这是由社会原因、家庭原因以及不同的时代和背景造成的。每个人都会变老,所以作为一个年轻人,老年人知道自己的晚年最需要什么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四,老年人缺乏陪伴的解决方式。
(一)道德引导,一切美德孝为先。
解决老年人缺乏陪伴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让人们自发地去旅行“诸德孝为先”的传统道德观念。只有从根本上树立一切美德孝顺人的道德观念,才能让人们自觉履行孝道,多陪陪老人。所以,孝是人之本,人不可忘本。同时,孝是美德的基础。我们常说,一个人的“贤惠可敬”之德,来源于孝顺。要使人们形成诸德孝为先的道德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将“诸德孝为先”的道德观加入中小学思想品德课,从小树立“孝”的基本观念,使人们对“孝”有更清晰的认识,加深对它的理解;第二是家庭教育。家庭中的父母需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他们一方面要教育下一代如何孝顺,另一方面要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多陪陪子女在老人身边。三是平衡家庭收入的支出。尤其是当代父母,特别舍得花钱让孩子上贵族幼儿园,但对老人的关心就相形见绌了。他们不愿意为老人花钱,也不愿意花更多的耐心去陪伴。老人也投入了很多精力帮助你成长。孝文化应该传承下去,值得弘扬和引导。让孩子从自身做起,践行孝道文化。
给予更多的耐心,解决代沟问题。
家庭与老人的代沟是解决老人陪伴缺失的关键问题之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
首先,你要有更多的耐心。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单一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长期处于比较差的状态,他们看到子女可能会过于唠叨,在对事情发表意见时,往往在这个时候,家里的大人和孩子都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觉得老人好管闲事;很容易造成关系紧张。作为年轻一代,我们需要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宽容和耐心。
其次,改变自己,多听听老人的话。在与老人的相处中,我们需要耐心倾听,倾听老人的真实需求,尽量避免与他们争吵。因为吵架只会让孩子和老人的关系越来越冷漠。
再次,学会等待,当小树长大了,让自己耐心等待花开的声音。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有成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事物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人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的学习这些方法,让自己成长起来,而不是一味的对这些意见视而不见或者冷处理。我们应该照顾老人的心,尊重他们的意见。
第四,给老人足够的尊重。包括尊重老人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对待事物,不同的看待世界,我们要把这些差异作为一个看世界的窗口,努力去发现这个世界的精彩之处。尊重他的思想和人格,尊重他的选择。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一个有经验的老朋友一样给我们提供明智的建议。出现分歧时,心平气和地以理服人,耐心沟通。
(三)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新时代老年人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老年没有经济收入问题。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老年人。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家庭处于空巢结构状态,老人的养老保障在弱化,也缺乏子女的陪伴。
(四)增强空巢老人的幸福感,常回家看看。
互联网时代虽然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便利,但也在孩子和老人之间拉开了一道鸿沟。当代人认为,即使是通过视频聊天来陪伴老人,这种在家的陪伴和陪伴,无疑是一种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陪伴。所以,在新时代,经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依然是老年人的迫切需求。多给老人一些关心和问候,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结论
新时代,科技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赋予了当代年轻人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当代老年人相比,由于出生背景、生活经历、家庭教育、学校等各方面的不同,当代年轻人与老年人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太大了。在时代的进程中,农村家庭结构空巢化,社会老人缺少子女的陪伴。同时,由于国家经济结构的差异,家庭成员的流动性成为时代特征。在这种背景下,老年人的陪伴缺失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在所有美德中加强孝道的道德引导,完善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与老年人的代沟,抽出时间陪伴老年人,成为解决老年人陪伴缺失问题的主要方案。
参考
[1]刘妙蓉。乡村振兴视角下的河北省农村养老社会保障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03:44-46。
[2]林红玉。谈易亮对老年人社交需求的解决方案[J]。中国老年报,2020,1:10。
[3]聂日明。中国谁养老?老龄化的现状与问题[J].健康中国观察,2020,05:65-67。
[4]谢春红;张子姮。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2020,4:47-48。
[5]李永红。农村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报,2020,1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