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金融学本科论文开题报告。
自中国银行于1985年发行国内首张信用卡——中银卡以来,我国信用卡业务在经历了最初的市场培育阶段后,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底,我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9976万张,较2006年增长69.65%,用户数为31.77万,增长54.22%。基于银行推广力度的逐步加强、信用卡环境的不断改善、社会群体信用卡意识的增强、便捷支付还款渠道的拓展、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加强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我国信用卡用户规模有望达到4500万,信用卡市场规模将达到6543.8+0.4亿。随着信用卡业务的不断扩大,国内信用卡发卡机构数量大幅增加,竞争也变得激烈。截至2007年10年末,我国共有15家信用卡发卡机构,发卡数量已超过5000万张。在我国信用卡业务爆发式增长的同时,我国区域性银行机构(以下简称“区域性机构”)的信用卡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区域性机构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五类金融机构。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小企业数量大幅增加,为区域性机构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基础。信用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区域性金融机构的信用卡业务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制约。近年来,区域性机构在发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资本不足、从事信用卡业务的专业人才缺乏、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自身信贷产品社会认可度低、营业网点少、客户资源相对较少、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等问题凸显。目前,我国许多区域性银行机构在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流动性等方面不能完全满足开办信用卡业务的要求,成为其发展信用卡业务的“瓶颈”。此外,由于业务规模等原因,区域性机构在信用卡业务和技术上往往无法得到卡组织的有效支持。与四大商业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相比,区域性机构的信用卡业务市场份额仍然较低。
二、我国区域性银行机构发展信用卡业务的实施策略
1.依托银联系统降低发卡成本。
首先,中国银联建立了强大的新型电子支付服务平台。基于这一平台,区域性机构可以为其客户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支付服务,弥补其网点的不足。其次,区域性银行机构可以委托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发卡数据处理外包、主机托管、灾难备份等业务,减少发卡系统投入,降低发卡成本。目前,国内已有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商业银行、宁波商业银行等数十家银行通过第三方服务解决了信用卡发卡系统一次性投入过大的问题,有效降低了信用卡的运营成本。再次,与地方政府、其他区域性机构和企业发行联名卡将成为区域性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趋势。区域机构应加强与相关方的业务合作,借助中国银联的各种资源,努力推进上述合作。
2.发挥自身优势,提供个性化信用卡产品。
目前,我国区域性机构约占全国银行网点的一半,贴近消费者,其客户很大一部分是中小企业、农民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首先要在设计上表现出它的个性化特征,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透明信用卡、照片卡等。这些带有独特个人标识的信用卡不仅可以创造产品差异化,还可以进一步保证信用卡的安全性。在信用卡营销中,银行也要注重品牌的建立和维护,通过创造品牌来吸引消费者,强化产品差异性。其次,提供个性化产品的前提需要有针对性的、准确的市场细分,区域机构要根据各个细分市场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产品,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比如一些银行推出的“农民工信用卡特色服务”、“柜台存取”、“奥运主题信用卡”等,都受到了欢迎。
3.加快技术创新,完善信用卡服务体系
如今,银行卡的客户服务已经完全依赖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首先利用IT系统对业务人员和业务流程进行整改,对企业的客户资源进行管理,对客户构成和历史交易进行系统分析。其次,探索新的办卡渠道。随着信用卡行业的快速发展,信用卡处理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线上办卡渠道,如我爱卡网站,吸引13.89%用户,成为重要的办卡新渠道。再次,经营信用卡的区域性机构业务基础相对薄弱,客户资源相对有限,应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为此,区域机构要收集市场信息和客户需求,找出真正盈利的客户,进行营销,并提供互动和人性化的服务,从而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进而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4.完善治理结构,实行专业化集约化管理。
首先,专业化发展为区域性机构进入发卡市场提供了条件,无需巨额投入。例如,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第一数据公司,2003年成立的中国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外包服务公司开始为银行提供名片印刷、账单打印、数据录入、销售代理和催收等领域的服务。其次,集约化经营是我国信用卡业务的发展趋势。目前,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都成立了自己的信用卡中心。通过引进国外软硬件设备和专家,初步实现了信用卡业务从用卡申请到授权结算的集中批量处理。总之,我国区域性机构应抓住改革重组的机遇,进一步完善治理结构,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全面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