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建筑论文

现代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探讨杨【摘要】在分析节约型园林绿化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层面提出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生态策略,主要包括节约土地资源、淡水资源、能源、材料和管理的技术措施。[关键词]节约型园林;绿化;科学规划;目前,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世界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国都致力于研究节能环保技术,以缓解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中国也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1]。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园林绿化行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载体。要真正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入手,改变传统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其中,规划设计是建设过程中最早也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基于节约型园林的内涵和特征,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和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和方法。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提出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06年,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首次提出“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必须用最少的土地、最少的水、最少的资金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小的绿化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准则,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安全体系。这是中国针对资源短缺的现状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三。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和特点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指“选择用地最少、用水量最少、财政拨款最少、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小的绿化方式”。它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和各种能源,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二是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环境效益最大化;三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节约型园林应该是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的园林形式。同时,根据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节约型园林绿地应是生态园林,应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自我维护、高效、低成本的基本特征。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是为了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反对当前绿化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之风而提出的,但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质量、标准和品位的要求不能因为节约而放松。4.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1。科学规划,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可以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是满足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游憩、保护等功能要求的基本条件。理想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应符合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水文学、城市散热和人类活动等城市物理驱动力的规律,应具备布局均匀、要素流动、功能可达性、系统稳定性和空间开放性等基本特征,才能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发挥巨大作用。这些都是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规划基础上的。前瞻性的规划可以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避免城市园林绿地的频繁改建,节省城市建设资金,从而实现经济节约。2.合理设计,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的前提是园林绿地选址要正确,设计要合理。调查显示,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大型空间,如大草坪或铺装场地,在空间尺度上宏大壮观,但使用者少,场地利用率很低;相反,那些占地面积较小的小尺度空间,如满足人们需求的休息、健身器材区,往往人满为患。除了景观功能,城市园林绿地还肩负着生态、健身、休闲、文化和保护等多重功能需求。在设计中应考虑这些要求,注重创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减少冷漠、空旷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从而提高绿地的利用率,间接节约土地资源。3.立体绿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垂直景观绿化包括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绿化和立交桥绿化。通过立体绿化,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率,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不能增加绿化面积的情况下,立体绿化和多层植被建设的技术措施可以明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立体绿量和叶面积指数,丰富城市绿化的覆盖水平,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目前立体绿化技术基本成熟,急需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政策引导和项目支持。(2)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1。因地制宜,优先采用乡土植物的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其中大量乡土植物的选择和利用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暂行标准》中,对乡土树种应用的基本指标也有明确要求。但是,由于一些建设者盲目跟风、攀比的心理,以及设计者和施工者经济利益的驱动,仍然存在许多忽视乡土树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特别是外来观赏品种的现象,直接导致建设和维护成本的大量增加。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来说,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地方特色明显等独特的自然优势,而且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生态安全可靠、节约水资源,有的仅依靠降雨就能很好地存活,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维护费用。2.种植设计模拟本土植物的优势群落结构。一般当地植被群落经过长期的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当地优势植物品种和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当地优势种群的群落结构。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和气候有很强的适应性。基于此,美国生态学家、景观规划师马查尔格提出了“设计与自然相结合”的设计理念。这种遵循自然演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设计,比传统的只注重景观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目前,这一设计理念已在国内外许多生态园林建设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3.绿化模式绿化模式主要是分层小区。由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和层间植物组成的多层混合群落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和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传统的绿化模式更注重观赏效果,而对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位和群落结构与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绿色人工群落的大多数种间配置和群落等级结构简单化。同时,为了强调观赏效果,大量使用草坪、人工修剪的模纹祭坛和大量一年生草花。这种规律配置技术的过度使用,导致单位面积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层次简化,导致部分群落结构抗逆能力差,最终植物生长不良直至死亡。实验表明,乔木和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但生态效益远高于草坪。10m2树木的生态效益与生长良好的50m2草坪相当。另外,大量的资金投入到一年生草花在园林绿地的集中摆放,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展示”效果,但花期短了,景观就会出现断层和空隙。这些做法是不经济的,应该在以后的绿化建设中加以纠正。强调利用多年生宿根花卉,构建乔、灌、花(草)多层植物生态群落。(3)运用循环利用理论节约自然资源。所谓循环论,是指基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理论,构建园林绿化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的完整生物链。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基于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应用模式,要求人类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循环过程,在园林绿化的整个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在生态设计理论中,通常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和再利用。这些设计原则同样适用于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是为了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污染排放,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比如在园林绿地的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地形特征和植被状况,保留原址一切可利用的景观资源,并进行有机改造,既突出了景观的地方特色,又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场地竖向设计遵循减少大地形改造、就地平衡土方的原则,是减少人为干扰、降低经济投入、节约资源的有效手段。此外,“循环利用”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另一种资源节约措施,主要包括废弃景观的再利用、垃圾的基质处理、雨水的收集再利用等。1.废弃物的景观再利用包括各种废弃土地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和设备。在景观改造规划中,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进行景观改造和再利用。以工业废弃地的公园改造为例,德国杜伊斯堡公园、气体工厂公园、广东綦江中山公园等国内外著名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开发模式,为废弃物再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比如把废弃的铁轨改造成独特的花径,把废弃的机床改造成工业雕塑,把水塔改造成瞭望塔,保留旧厂房的钢架,改造成休息休闲的场所,既延续了场所的特色,创造了独特独特的景观,又节省了建设资金。是节约型园林应该借鉴的节材手段。2.园林垃圾的基质处理和再利用,如园林绿地中的枯枝落叶、池塘和河流疏浚的污泥等。如果将它们进行无害化处理,变成营养丰富的植物生长基质,不仅可以消除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还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城市绿化提供高效肥料,实现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物质循环。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园林废弃物处理厂处理城市园林废弃物和垃圾,在实现园林废弃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节省资金投入、节约无机肥料材料使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雨水和再生水的回收利用雨水的水质可以满足城市绿地的涵养用水和景观用水的需要,因此可以利用园林绿地中的建筑物、道路、湖泊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和景观用水。对于硬质铺装部分,建立透水铺装,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了渗透量。同时结合雨水收集管道系统的设计,将雨水收集并最终收集在园林绿地内的水体或地下蓄水池中,用于园林绿地的灌溉和维护。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绿化通过大量收集利用雨水,解决了大部分景观用水和保育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城市清洁水资源的零消耗。生态建筑的屋檐下设计了半圆形的檐沟和雨水沟,用来收集屋顶的雨水。收集的雨水一部分用于灌溉绿地,一部分补充地下水。城市再生水除雨水资源外,通过循环利用还可用于园林绿地的灌溉和养护,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还可以减少污水和废水的排放,减少水环境污染。在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暂行标准》中,对再生水利用率也有明确要求。利用再生水灌溉城市园林在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以色列,80%以上的城市园林维护用水是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简单处理,结合现代灌溉技术灌溉而成的[3]。在我国,利用污水进行绿地灌溉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的水量大且相对集中,水量和水质相对稳定,是可以提供源源不断供水的水源。其中很大一部分经过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就可以满足园林用水的要求。(四)节水节能新技术应用。传统的园林绿地灌溉方式不仅浪费大量水资源,而且造成灌溉不及时、不均匀,容易出现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从而影响灌溉效果。自动喷滴灌技术是在自动监测植物生态习性和土壤、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利用自动控制系统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可节水30% ~ 50%左右,省工高效。通用自动喷灌技术特别适用于密植或低矮植物的灌溉,如草坪、灌木、花卉等。滴灌除了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还可以比喷灌节水40%左右,节能50% ~ 70%,但由于管道系统分布较广,增加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目前,滴灌主要用于花卉、灌木和行道树的灌溉,在草坪和其他密植植物中应用较少。其技术原理是直接向植物根部供水,减少水分蒸发损失,且不影响地面景观,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是未来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5)设计和管理大范围的景观,节省维护成本。园林管理是园林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与工程施工阶段相比,维护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周期性的过程。目前很多精致的景观工程都伴随着大量人力物力的长期打理,尤其是草坪、喷泉水池、人工塑造、图案化植物修剪的大规模应用。因为需要定期修剪、除草等精细维护工作,或者像大型喷泉一样需要大量水资源、电力资源作为代价的景观,一旦失去精心的呵护和高额的运营成本支持,原本耀眼夺目的景观很快就会失去光鲜亮丽的外表,变得凌乱不堪,被废弃得面目全非。因此,管理节约也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项目建设初期明确,通过规划设计全面控制。五、结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理念是为了适应日益严重的能源短缺,顺应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提出的。其建设理论和思想体现了生态园林的本质和内涵,即节约、可持续、自我维护、循环、高效、低成本。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也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节约型规划设计,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金。[参考文献] [0]发表的论文。刘春清。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4)。[2]聂磊。浅谈建筑节约型园林绿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