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视艺术方向的论文

影视艺术欣赏的表现特征【摘要】影视艺术欣赏往往是从这几个方面来体验的:一是用理性知识积累起来的感性经验。第二,动态的,非单一意义的理解。第三,影视的风格和魅力。这三点对于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和影视艺术的发展繁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影视艺术欣赏影视艺术欣赏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艺术。他的一切表现手段,如人物表演、影响造型、镜头移动、画面组合、声音与音乐、灯光与色彩,都能给观众带来直接的感官信息,产生一种关于某一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的“现实主义幻觉”。影视艺术欣赏往往是从这几大方面去体会的。一、用理性知识积累的感性经验对于欣赏者来说,只有善于通过欣赏者的形象外壳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人物或作者联系起来,才能成功地进入审美境界,进而理解其思想意义或社会意义。任何真正的艺术欣赏都是从欣赏者所唤起的某种情感体验开始的。比如日本电影《生死之恋》的结尾,夏紫意外身亡,表情悲痛欲绝的大宫来到网球场,靠在看台的栏杆上,突然“噗!噗!噗……”打网球的声音出现了,然后,夏紫说:“您好,请慢走!”甜美的声音在空旷的球场回荡,这种声画结合的空城计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回响,影评人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甚至说这是影片中最精彩的一笔,因为人们对主人公真挚的爱情产生了同情和关注。这时,他们进一步感受到了“地忍,天忍;总有一天两者都将结束,而这无尽的悲伤将永远持续下去”在大宫殿的心脏和对夏紫的无限向往中。二、动态的、非单一意义的领悟艺术的创造,从欣赏的角度来看,读者与作者、观众与舞台或银幕之间的交流,不应被视为一种一旦产生就永远定性的东西,而是多层次的,具有主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比如卓别林的著名电影《大独裁者》,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偷自行车的人》,以及越战后出现的《现代启示录》、《七月四日诞生》等美国电影,都有一种可以成为整个社会“习俗”或“精神史”的眼光和气势,可以带给观众“直面惨淡的人生”和。再比如《老人与海》,改编自海明威的同名小说。看完之后,为什么会觉得这不仅仅是圣地亚哥本人的一次特殊经历,而是整个人的所谓“海明威精神”或者说作者所追求的人生真谛的哲学思考的一种形象体现?这既与电影故事中的场景氛围和人物特征所能在人们脑海中唤起的一些平凡的生活经历有关,也与部分观众对海明威一贯风格的熟悉或爱好以及影视影像的象征表意功能有关。如果缺乏这些条件,感受就会大不一样。由此可见,虽然每个影视观众最终都会获得一些感受,对所观看的故事和人物的性质和意义做出一些判断,但要让每个人真正穿透故事的表层情感,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并不容易。三、影视的风格与魅力从欣赏的角度来看,对风格的观察和评价也是整个欣赏活动的最高境界,不仅需要敏锐的艺术感知,还需要相应的思想洞察力和理论概括力。要了解风格,首先要了解人;了解人,也要了解社会和历史。同时,对欣赏对象的审美评价,往往也是鉴赏家自身心智和修养的折射。以前些年对谢晋电影的讨论为例:他的电影普遍更注重贴近时代生活,反映普通人的命运。特别喜欢田芸山的传说,牧人,山下的花环等。在题材的选择和发展上,能以明确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审视现实,反思历史。通过扫描一些社会主要矛盾,聚焦群众关注的思想热点,试图将人们的爱恨苦乐与生活的主要规律融为一体。风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无疑应该与生活、时代、艺术观念和艺术实践的发展同步。一个有眼光的观众应该能够敏锐地发现并热情地鼓励影视艺术家的每一个新的努力和成就。比如赵焕章的《农耕村落三部曲》、《Xi营门》、《百年老牛》、《我们的退役军人》等,一以贯之地保持了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喜剧中的轻幽默与悲凉。但是,在由情节和矛盾引起冲突的结构技巧中,有从一个部分到另一个部分的变化;喜盈门紧紧围绕强英语的转化,组织矛盾,是传统的、规范的线性结构;《牛百岁》利用了各种人际关系矛盾导致的跌宕起伏,在结尾给天府的转变留了一个“尾巴”,显然是线到面的开放式转变。《我们的老兵》更加冷静自由,使得影片的结构更加立体,丰富了作品的趣味性和生活容量。这种变化既是导演深入生活、拓宽事业的结果,也符合观众不断发展欣赏能力的审美心理,因此受到观众的欢迎。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广大观众的影视文化素质和欣赏水平,对于影视艺术的发展繁荣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1】孙怡君。影视艺术欣赏:一门亟待建立的新学科[J]。现代通信,2002,(03) [2]曾.论艺术欣赏与艺术创作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191,(02) [ (02) [4]刘,.论影视艺术[J]。贵阳大学学报,2002,(03) [5]宋.论影视艺术的商业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4) [6] 1994,(02) [7]顾建华。论艺术欣赏的心理过程[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89,(02) [8]戴建平。论影视艺术的概念体系[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3) [9]宋佳玲。对话——来自影视艺术[J]。当代电视,1987,(03) [10]姜敏。影视艺术中美感的呈现[J]。文艺研究,2004,(04)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