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出版列表

冷静看待两个“世界第五”2065 438+00 03月08日07:58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徐瑞哲

最近,中国连续获得两个“世界第五”,都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组织的量化排名:一是根据汤森-路透集团数据,中国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五”;第二,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世界第五。

以总量评估各国科技发展水平,中国的实力确实不凡;但细看两份榜单,可以发现中国科技指标的“质量排名”并不理想,面临着数量与质量“不同步”、“速度不一”的尴尬。

单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为“失败”

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近十年发表论文的前20位国家(地区)排名,包括发表论文总数、引用总数和单篇论文引用次数三个单项指标。按照论文总数,美国、日本、德国、英国、中国依次占据前五。其中,美国* * *发表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超过297万篇,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和中国同期发表SCI论文超过65万篇的3倍。

科研论文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为科学界贡献了经过验证的实验和理论成果,这些成果可以被其他国家的科学家反复引用,作为新的科学论据。就像“名言”被频繁引用一样,引用次数越多,影响力越大。一般来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要论文可以被引用数百次到数千次。

在这份排名中,按论文“总被引用次数”排名,前四位的国家(地区)仍位列前四,但排名略有变化,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曾经的“第五”中国,不仅被法国取代,还一路“掉队”,排在加拿大、意大利、荷兰之后,位列第九。可见,中国庞大的论文总量仍然保证了相对较大的引用总量。

但进一步考察论文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单篇论文被引用次数”,已经大大打乱了原来的排名。平均每篇在瑞士发表的论文被引用15.73次,最高;美国论文“量大”也“质高”,每篇论文的引用率也超过15次,位居第二;其次是丹麦、荷兰、苏格兰、英格兰等。中国的“单篇论文引用次数”没有达到“最低门槛”——每篇10.52次,平均只有5.24次,略高于印度(5.08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论文的这一“硬指标”已经从2008年的“4.6倍”进入了“5倍”的区间。虽然与“10次”的世界平均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但在短短一年内实现这样的提升实属不易——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评价道。

进入专利100强的企业只有个位数。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日发布的2009年国际专利申请数据显示,WIPO全年收到国际专利申请155900件。其中,美国* * *申请专利4.58万件,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份额的30%。第二名是日本,2.98万件;德国第三,1.67万件;韩国略微领先于中国,为8066件;中国以7946件的总量位居世界第五,领先于法国、英国、荷兰、瑞士和瑞典。

中国专利申请量比上年上升一位,数量增长迅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去年全球专利申请量出现30年来首次下降,但中国申请量逆势上升,同比增长约30%,居世界主要国家之首。

我国专利既有“量”,也有“速”,但专利申请主体企业的情况却不那么乐观。以全球企业专利排行榜为例,日本松下公司成为“专利王”。2009年,* * *申请专利1891,占日本全国专利的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加利披露,在申请专利最多的前20家公司中,几乎都是美国、日本和欧洲公司。

目前全球企业专利申请前100名中,中国企业仅为个位数,只有华为、中兴、大唐电信、腾讯等少数“老面孔”能进入前200名。其中,华为尤为突出,以1847的国际专利紧随松下之后,成为年度申请量的“亚军”。但如果从全国的角度冷静思考,华为的国际专利占中国的四分之一,再加上深圳的另一家公司中兴,他们就占了全国的四成——这不能不说是“过于集中”。

论文和专利结构不平衡。

作为后发国家,中国的科技有很大的“增量”——汤森路透集团报道称,中国今天的论文数量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64倍。照此速度,2020年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科研大国;《金融时报》还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科学和知识产权最大的国家,指的是中国的国际专利申请增长率。

成为“第一大国”可能并不难,因为中国拥有庞大的科研人口,而且由于科技体制评价机制的刺激作用,论文和专利一直与职称、薪酬、项目评审等因素挂钩,这也是其快速增加的“助推器”。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科学与工程指标2010》报告,中国约有142万研究人员,扩张速度是美国的两倍以上。而我国每1000就业人口中,科研人员只有2人左右,与科技强国德国的“7.2”相差甚远。

所以,一定不能被这两个“世界第五”冲昏头脑。凭借人数优势和后发效应,中国短时间内超越各种科技强国应该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更加重视论文和专利的内在质量,尤其是结构的不均衡。

论文和专利不是科学技术的最终产品。有人为了论文做论文,为了专利申请专利。成果转化成功率不高,产业化效益不高。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上海市国内专利申请量达到6.2万件,居全国第五位,但专利转化率仅为10%左右。同时,我国专利质量仍然不足:最有价值的“发明专利”在2009年仅占我国各类专利的1/4;中国专利品种最多的是“外观设计专利”,约占全球注册量的1/4。

中国的论文和专利也显示出学科的不平衡。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统计,化学、计算机、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论文较多,而免疫学、心理学、微生物学、社会科学、农学等领域的论文明显较少。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中国在生物技术、医药、交通等技术领域的专利R&D实力与发达国家相差不远。同时,专利的地域分布也不均衡。去年,来自深圳的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3800多件,占全国近一半。

或许,中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最新完成的《中国在世界科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评价更为客观: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还不高,在19个主要国家中排名13,“中国距离真正超越传统科学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本科毕业论文存废”的争论,源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主任张小元的一句话。他认为,新闻专业本科生很难达到“在某一领域有独到见解”的要求,所以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大量复制粘贴。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网友的支持。在某网站的调查中,赞成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人是反对者的近8倍。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也直言:“毕业前看看校园里‘枪手’的广告,就知道现在的大学论文还有没有意义了。”一名学生承认,论文答辩老师为了让大多数人通过,对学生抄袭视而不见,答辩成了学生毕业的一道程序,只是走走过场。甚至一些新闻单位的负责人也同意取消新闻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他们认为取消本科毕业论文不仅仅是因为“太水”,更是为了解决大学教育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