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科建设
水生生物学团队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30篇论文被SCI收录,被2部国际学术专著引用,评价正面。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一直以长江中上游的鱼类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对水产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实际的推动作用。学科整体水平处于国内前列,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同行院士、专家对该领域成果的正式书面评价是:“研究总体学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使我国鱼能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因此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渔业生物学研究紧紧围绕10余种珍稀经济鲶鱼、南方鲶、20余种名优鱼类,涉及鱼类生活史、种群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相关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取得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承担国家、省、部级、市级科研项目80余项。鱼类分子内分泌学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揭示了长斯诺克鱼生殖内分泌的调控机制,建立了南方鲇卵巢等组织的cDNA文库,克隆了控制罗非鱼性别决定和分化的基因,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
生态学重点学科原为四川省重点学科,重庆直辖后成为重庆市首批重点学科。现为西南大学“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本学科拥有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植物生态学、水生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本学科* * *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省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总经费2800多万元;* * *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4部,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获得专利2项。
我院植物学部于2007年开始招收1980硕士生和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有三个,致力于重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甘薯新品种选育。下设植物信息系统实验市场室、重庆甘薯研究中心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三个科研机构。植物学的课程、经费和成果在重庆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在系统进化、珍稀濒危植物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甘薯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植物保护植物学和甘薯育种是我国最早的研究领域,为我国植物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本学科一直是重庆市重点学科,是学校优势学科群的一员。
微生物学是西南大学“211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作为我院的新兴学科,非常重视各种学术资源和技术平台的全球整合,注重学科的交叉和创新。在人类重要致病菌和能源微生物的功能基因组学、新药靶点的识别、高内涵药物筛选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多次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演讲。本课题得到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十五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重点项目的支持,研究经费充足。在J.Clin.Microbiol、C辑《中国科学》等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中国申请了近20项发明专利。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生物资源部* * *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淡水鱼资源与生殖发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重庆市水产科学重点实验室
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重庆甘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重庆市发改委淡水鱼新品种选育工程实验室
重庆大学水产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