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路文言文欣赏

原道是韩愈的一篇著名哲学论文,其主题是反对道佛,提倡儒教。以下是我分享的原道文言文赏析。让我们看一看。

原文

爱叫仁,合适的叫义[1],对的叫道[2],自己够用的叫德。仁义为名,道德为虚。古语有云,君子有小人,德则凶吉。老子小仁义不灭,眼小。坐井观天,说天小不小。他视温为仁[3],义为义[4],小而宜之。其所谓道,道就是道,不是我所说的道。其所谓德,德是其德,非我所谓德。我一切所谓道德云何仁义也,天下公言也。老子所谓道德云,至仁至义,一人之私言。

周道之衰,孔子之衰,秦之火,汉之黄老[5]及晋、魏、梁、隋之佛。讲道义者,不入阳,属莫[6];不老则归佛。如果你进入那里,你必须来自这里。进去的是主人,离开的是奴隶;入者附之,出者污之[7]。嘿!后人想听仁义道德之说,谁能听呢?老人说:“孔子,我老师的弟子。”佛陀说:“孔子,我老师的弟子。”作为一个孔子,我听他说他生下来就幸福[8],还说“吾师也尝师”云儿[9]。不仅是为了口,也是为了书。嘿!后面的人虽然想听仁义道德之说,但又有谁能要求呢?

更何况人就是这么奇怪,不问其终,不问其终,却要闻之。古代人是四[10],今天人是六[11]。古之师在第一,今之师在第三。有一个农民的房子,六个吃小米的房子。工人家是一个,用户家是六个。贾家是一家,家是六家[12]。为什么乃敏不穷不偷?

在古代,人们做了很多伤害。有站着的圣人,然后教他们生活之道,互相养育。做国王和老师。赶走它的虫蛇猛兽,在土中。寒冷给你穿上衣服,饥饿给你食物。卡在木上,病在土上,然后宫为之[13]。为其工以养其用,向贾谊说清楚有无必要,为其药以助其死,为其葬祭以长其爱,为其礼,为其乐以宣其抑郁[14],为其政以引其疲,为其惩以锄其壮秆[15]。互相欺负也是一种标志,一种封印,一种战斗,一种平衡去相信它[16]。从彼此手中夺走它,为城市捍卫它。有备无患,有备无患。今天,他说:“圣人不死,贼不止。”破桶破平衡,但民不争。"[17]呼!它也不去想它。由于古代没有圣人,人之类的早已灭绝。这是什么?没有羽鳞住寒暑,没有爪牙争食。

是者为王,令者为也;我为臣,君命所致之民也;民者,产粟麻,制器生财,也在其上。不下单,就失去了理智;如果部长不服从你的命令,他将失去部长的职位。如果人民不能生产小米和麻,不能制造器皿,不能赚钱,只要关心就会受到惩罚。今其法曰[18],必弃君而臣民,去父而子[19],禁绝相生相养之道,以成就其所谓清净无声者[20]。喔!好在三代之后,他没有见到禹、唐、文、吴、周公、孔子[21]。可惜的是,它不是出自三代以前,而是出自于、唐、文、吴、和孔子。

皇帝和国王,虽然人数不同,但都是神圣的。渴了想喝水,饿了想吃东西,虽然不一样,但这是一件明智的事情。今天,它说[22]:“我不想太老。”《冬天里责备秋的人》说:“我为什么不为葛志毅做呢?"饥饿的食客说,"为什么不轻松地喝呢?《传约[23]:“古欲明明优于天下,先治国;如果你想治理你的国家,你应该首先把你的家人聚在一起;要想家人团聚,先修身体;欲修身,先正心;要想正确,就要真诚。“不过,古代所谓忠厚老实之人,必有出息。今亦欲治外国,灭其性[24],子非父,臣非王,民非事。孔子的著作《春秋》也表明,诸侯以礼易之[25],入华则易中国[26]。儒家经典说,“易帝有君,不如夏亡[27]。“《诗》云:戎狄是假,静姝是刑[28]。”今亦引夷地之法,而前王之教之上,几何非琐也[29]?

所谓先王之师是什么?爱是仁,做适当的事是义。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叫道。与己无关,这叫德。他的散文、诗歌、书籍、易经和春秋;它的法律、仪式、音乐和行政管理;其人,士、农、工、贾;其位,本,父子,师友,宾主,坤弟,夫妇,;它的衣服,大麻和丝绸;它的住所,宫殿;它的食物,小米,水果和蔬菜,鱼。这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教。所以,若据为己有,则顺利吉祥;以其为人,则爱之,公之;以之为心,则和平安宁;拿它当世界上的一个国家,也不合适。生了就有感情,死了就正常了。效果不好,但是神仙是假的[30],庙也不好[31]。他说:“道是什么?”他说:“我说的道,不是指老佛之道。尧是舜,舜是禹,禹是汤,唐是文、吴的孔子,、文、吴、是孟子的孔子[32],而柯之死不能不传扬。荀与杨也[33],择焉而不精,含糊而不明。从周公到上,上为王,就这么办了。从周公往下,一直到大臣,都是如此漫长。但是有什么办法呢?岳,不塞不流,不行。人是人,书是火,住在房子里[34]。王之道在明代是循道而行的。寡、寡、孤、独、弃、病者有赡养[35],也有可能[36]。”

给…作注解

[1]合适:合适。《礼记·中庸》:“义者宜。”[2]一:去。[3](许):一副慈祥的样子。这是指小恩小惠。[4]杰杰:琐碎而渺小。[5]黄老:汉初道家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作为道教的祖先。[6]杨: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主张“轻物为重生”、“为我”。莫:是战国早期的思想家,主张“兼爱”、“薄葬”。《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言,不还于阳,而还于莫。”【7】污染(wū pollution):污蔑,诋毁。【8】生日:荒唐。从小:鄙视自己。[9]允儿:助词,相当于“等等”。孔子向老子求教,在《史记》、《老庄朝鲜传》、《孔子家语与周代观》中都有记载。【10】四类:士、农、工、商。【11】六:指士、农、工、商,加上和尚、道士。【12】资本:依靠。颜:代词,指做生意。[13]宫:泛指房屋。【14】玄:宣泄。颜(yān烟)抑郁:抑郁。[15]强梗:暴徒。[16]符号:一种古代证书,由竹、木、玉、铜等制成。,刻有人物,双方各执一半,以验真伪。玺(xρ西):玉玺。桶:测量装置。称重:称重锤和称重梁。【17】以上文字是庄子。《老子》也说:“弃智弃智,利民百倍;奋不顾身弃义,百姓孝顺;千万不要放弃利润,贼无所有。”[18]是指佛教。还有:诶,你。下同。【20】“清净寂”:佛教以离开一切恶行烦恼为清净。《全舍论》卷十六:“身意有三种妙行,名身意有三种清净。暂时与一切恶行永远分离,故名清净。”沉默:梵文“玲玲”的意译。指本体寂静,脱离一切相(现实世界)。《无量寿经》:“超越尘世,深乐无声。”[21]三代:夏商周。拒绝。[22]其:指道教。[23]传(zhuanàn):解释儒家经典的书叫《列传》。这里引用的是礼记大学的书。[24]田昌:自然。[25]彝:中国古代汉族对其他民族的总称。[26]进:同化。[27]经:指儒家经典。这两句话出自《论语·八舒》。[28]引文见《诗经·松露·鲁公》。戎狄:西北古老的少数民族。伪:攻击。舒静:在古代,指的是东南部的少数民族。[29]几何:差不多。徐:摔。【30】郊:郊祀,祭天。错误:通过“网格”到达。[31]寺庙:祭祖。[32]正文:季昌,周文王。吴:人。周公:姬旦。蒙克: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人。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儒家称为“亚圣”。[33]荀子,本名荀卿和孙青。战国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杨:(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西汉末年文学家、思想家。[34]鲁:这里有一个动词。居所:指佛寺、道观。[35]坤(guān Guan):老无妻。独立:年老无子女。[36]舒虎:差不多,大概。

翻译

兼爱叫仁,适当实现仁就是义,沿着仁的道路前进就是道,不依靠外力使自己完善就是德。仁、义是有确定含义的名词,道、德是含义不确定的名词。所以道家有君子之道,小人之道,德有善德,凶德。老子鄙视仁义,并不是诋毁仁义,而是因为他的观念狭隘。就像坐井观天,说小,其实不小。老子把善良和仁慈当作仁,把谨慎当作义,这是很自然的,他鄙视仁义。我说的道,是把他概念中的道作为道,而不是我的意思。他所说的德,是指把自己心目中的德当成德,而不是我所说的德。我说的一切道德,都是仁义结合,是天下公论。老子说的道德,只是他自己的说法,抛开仁义不谈。

自从周道衰落,孔子去世后,秦始皇烧诗书。黄老之说盛行于汉代,佛教盛行于晋魏梁隋之间。当时讲道义、讲仁义的人,不归杨朱学派,而归翟墨学派。不归入道教,就归入佛教。如果你属于那个家族,你会鄙视另一个家族。尊重你所属的学校,贬低你反对的学校;依附于思想学派,诋毁反对它的思想学派。唉!后人想知道仁义道德论听谁的?道家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佛教也说:“孔子是我们老师的学生。”研究孔子的人习惯了他们的话,愿意接受他们荒谬的言论而鄙视自己,还会说“我们的老师都向他们学习了”之类的话。不仅是口头上的,还有书上的。唉!即使后人想知道仁义道德的理论,应该向谁请教?

喜欢听奇谈怪论的人太多了!他们不探究事物的起源,不考察事物的结果,只是喜欢听离奇的言论。古代只有四类人,今天有六类人。在古代,有教育人民任务的人只占四类中的一类,而今天有三类。一个农民必须为六个家庭提供食物;一个民工,要供应六件家电;有六家企业依赖他的服务。人怎么会因为穷而不偷呢?

在古代,人们遭受了许多灾难。只有圣人出来了,才能教会人民一种互相扶持的生活方式,成为他们的君王或老师。赶走那些蛇、虫、兽,把人安顿在中原。天冷了就教他们做衣服,饿了就教他们种庄稼。住在树上容易倒,住在洞里容易生病,所以教他们盖房子。并教他们做工匠,给人们提供生活用品;教他们经营企业,调节商品的可获得性;发明药物拯救短命者;制定安葬和祭祀制度,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制定礼仪,做到尊卑有序分别;制作音乐来发泄人们的压抑;制定法令来督促那些懒惰的人;制定处罚措施,铲除那些暴徒。因为有些人上下其手,他们制造了杰夫、印章、水桶和秤作为证明。因为有抢劫的斗争,所以设置了城池、盔甲、武器来保卫国家。简而言之,当灾难来临时,要努力防范;如果灾难即将发生,尽早预防。现在道家说,“圣人不死,贼不罢休。只要斗破了,秤破了,民不争。”唉!这都是不假思索的。如果古代没有圣人,人类早就灭亡了。为什么?因为人没有羽毛鳞片来适应冷热,也没有坚韧的爪牙来夺取食物。

因此,国王发号施令;朝臣执行国王的命令,执行在人民身上;人们生产谷物、丝绸和大麻,制造器皿,交换物品,向统治世界的人献祭。如果国王不发布命令,他就失去了国王的权力;如果一个朝臣不执行国王的命令,而执行在人民身上,他就失去了作为朝臣的职责;人民不生产粮食、丝绸和大麻,不制造器皿,不交换物品来供应那些统治世界的人,应该受到惩罚。现在佛教徒说,你必须抛弃君臣关系,消除父子关系,禁止你们互相扶持,才能追求那些所谓的清净无声的境界。唉!幸运的是,他们出生在三代之后,没有受到于霞、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和孔子的贬低。不幸的是,他们不是在三代之前出生的,也不是由于霞、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和孔子教导的。

五帝三王虽然名字不同,但是他们成为圣人的原因是一样的。夏天穿葛衣,冬天穿皮衣,渴了喝水,饿了吃饭,都是不同的,但也是人类的智慧。现在道教说:“为什么不实行古代的无为而治呢?”就像冬天怪人家穿皮衣:“怎么不穿简单的葛衣服”或者饿了怪人家吃东西:“怎么不直接喝水?轻松多了!”《礼记》说:“古之人,欲将他的光辉道德发扬于世,必先治其国;要治理好他的国家,首先要理顺他的家庭;要整顿他的家庭,首先要修炼自己;进行自我修养,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思想,首先要让自己变得真诚。”可见古人所谓的正直和真诚,都是为了有所作为。如今修心修性者,欲弃国灭性。子不视父为父,臣子不视君为君,庶人不做该做的事。孔子写《春秋》,把采用夷地礼仪习俗的诸侯都包括在内。对于采纳中原风俗习惯的诸侯,承认他们来自中国。《论语》说:“义帝虽有君,不如中国无君。”《诗经》说:“义弟应攻,舒静应罚。”而现在,我们尊重易理之法,把它提升到前朝政教之上。那我们不都要变成易迪了吗?

我所说的先王的政治和宗教是什么意思?即博爱叫仁,符合仁的行为叫义。从仁义向前,就是道。有自己的,不依赖于外界的,叫做德性。关于仁义道德的书籍有《诗经》、《尚书》、《易经》、《春秋》。法国人体现仁义道德的方式是礼仪、音乐、刑法、法令。他们教育的人是学者、农民、工人和商人。他们的伦理秩序是君臣、父子、师友、宾主、兄弟夫妇。他们的衣服是亚麻和丝绸,他们住在房子里,他们的食物是谷物,水果,蔬菜和鱼。它们作为理论很容易理解,作为教育也很容易实施。所以,如果你用它们来教育自己,你会很幸运;用它们来对待别人,可以达到博爱和正义;用它们来陶冶你的心,你就会平和宁静;用它们来治理所有国家,没有什么不合适的。所以人活着就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谊,死亡是自然常态的终结。祭天是神灵的降临,祭祖是祖先的灵魂享受。有人问:“你的道是什么?”我说:“这就是我所说的道,不是道家和佛家的道。这个道由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唐,唐传给文、和周公,文、和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子。孟子死后,没有继承人。只有荀卿和杨雄有所选择但不细致,有所论述但不全面。从周公以上,传承者皆为天下君王,故儒道皆可实行;从周公到下面,继承它的人都被关押在下一个地方,所以他们的理论可以流传。那么,怎样做才能让儒道思想落到实处呢?我以为:儒道不堵佛道之道,无法传播;不禁止佛道,儒道就无法进行。和尚道士要变成老百姓,佛经道书要烧掉,佛寺道观要变成民房。发扬王之道为治天下之准则,让孤寡、孤寡、失能、慢性病患者都能得到照顾,这就差不多够了!

做出赞赏的评论

原道是韩愈复古崇儒弃佛旧的代表作。本文观点鲜明,破立并举,引经据典。从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等方面层层剖析,批驳佛老是非,探讨儒家是非,归结到恢复古道、尊儒的目的。它是唐代古文的杰作。而“原道”就是寻求道的根源。韩愈认为道家的起源是儒家的“仁义道德”。他以继承道统、恢复儒道为己任,拒绝“佛老”,抨击藩镇割据,要求加强君主集权,以缓解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在《原道》中,韩愈一开始就明确提出了自己对儒道两家的理解:“兼爱即仁,做适当的事即义,做正确的事即道,自足不待人即德。仁义为名,道德为空。”基于此,他批判了道家那种舍仁义而谈道德的“道德”观。他回顾了先秦以来杨默、佛老等异端思想侵袭儒道,使仁义道德学说趋于混乱的历史,对儒道衰落、佛道横行的现实表示深切关注。本文以自古以来社会历史的发展为佐证,赞扬了圣人及其开创的儒道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的丰功伟绩,论证了儒家社会伦理的历史合理性,并比较了儒家的至诚、修身、治国等人生理想,批判了佛家二氏的修身理论的自私性和荒谬性,揭示了它们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破坏作用,提出了“人之为人,其书为火。”

韩愈的这篇文章在历史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晚唐的皮日休热情地夸赞韩愈:“不毛之地出老翁之道,得其巍然自正。”并要求国子监确立自己无愧于孔子的地位。宋初理学先驱石碣写过《尊韩》一文,极力赞扬韩愈和他的《原道》:“嘿!傅、神农、黄帝、、颛顼、、、禹、唐、文、吴、和孔子是十圣中的四圣,孔子是圣人。嘿!蒙克家、荀况家、杨雄家、王统家、韩愈家是五贤,吏部是其中的佼佼者。不知道几万亿年后还会不会有孔子;不知道几千多年,吏部之后。孔子的《易》和《春秋》从来不是圣人写的。原道、原仁、原灭、艰难之旅、虞雯、佛骨表、吏部撵官论,自诸子之后,再无发表。唉!”在《读原道》一文中,他更明确地提出:“二圣之间,不敢上厕所。如果涉及到姬子和孟子,我是不敢上纲上线的。”把韩愈放在孟子之上,真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