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小学教师的“直立高度”
改革前,教师眼中的职称
本市某小学语文老师刘明明(化名)在得知本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改革将于今年启动的消息后,正在焦急地等待新制度的出台。她说,她现在是高(中级)职称,基本上触及了职称的“天花板”,她对职称已经没有什么欲望了。班里课多,上课不应该有倦怠。从内心来说,你必须对得起老师这个职业;客观来说,学校安装了摄像头,一直“盯着”上课的老师,时不时“云端”发给家长。“小、中、高”我太累了,争取不了。个别老师(校领导除外)拿不了几百块。一个初高中不可救药,但是有点人气的老师,偷着给学生补课赚点外快。像她这样对职称没有追求,经济不紧张的老师,身体健康最重要。
改革前的职称真的如她所说成了“鸡肋”吗?近日,记者采访了本市多所中小学的校长和老师,听他们谈谈职称评定中的“痛”。
中国教育副高级职称:
几十个人争一个,“慢慢没了心情。”
张南(化名),也是语文老师,加盟1997,一直是区内某知名中学的教学骨干。因为是大专学历,所以比同年入职的同事晚了几年。直到2009年,我才被评定为初中生。近年来,获得了市级优质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等荣誉。除了教学论文,职称所需的硬件都差不多准备好了,但是冲击中国教育高级(次高级)职称的想法只是偶尔冒出来。她说,副高这个头衔是她力所不及的,时间久了就看不到了。
对此,该中学校长解释说,副高职称评定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参评教师的条件是否达标,而是学校是否有副高职称指标。学校只有让有副高职称的老师退休,才有参加副高的名额。一个副高往往有几十个人竞争。赢得这个参赛名额,并不代表可以被授予副高称号。你要参加统一考试,才能和全区的参赛老师竞争。所以学校每年都有参赛老师的名额,在全校选拔参赛老师的时候都很谨慎,生怕浪费了这个来之不易的名额。这所中学已经好几年没有副高指标了,又赶上这两年暂停职称评定,老师们对副高职称“没心情”。
因为名额有限,中学老师评副高职称的难度很大。因为难度大,很多老师评完中一就“到站”了,副高成了很多老师心中的痛。别想了,这个称号真的存在;想想,有点遥不可及。
该校校长表示,张南的情况很有代表性。虽然老师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职业,对老师的评价体系更侧重于学生和家长对老师的认可,但在业务推广上很容易过早撞上“天花板”。教师看重的副高职称不仅是职称晋升后的待遇,更是将职称作为一种荣誉,对自己教学的认可是一种职业激励。副高称号的悲剧评价,会让老师很有挫败感。
张南老师听说这次职称改革的方向是在中学设立高级职称,这意味着副高级职称的数量会增加。她说她开始准备教学论文了,不然机会来了就错过了。她说,教师评职称应该像医生评职称一样,尽可能多评,开放式,择优竞争。
小、中、高头衔:
有形无形,“更像一个神话”
相对于中学的中高职称评定,小学的中高职称更像是一个神话,在一些普通小学更为明显。
与知名小学相比,普通小学的教师在学校教研资源、商业竞争氛围、参与商业交流的机会等方面都处于劣势。教研平台的差距会产生荣誉叠加效应,只不过知名学校是正叠加,普通学校是负叠加,荣誉硬件是当前职称评审的重要考核标准。
李颖老师(化名)在和平区一所普通小学工作17年,一直从事低年级教学工作。她说她学校初高中只有一个校长。这个称号是校长在另一所知名小学教书时评价的,一年前刚传到她学校。谈起与知名小学老师教学平台的差距,李颖深有体会。几年前,她被调到了区里另一所知名学校,那里一个年级十几个班,同科同年级十几个老师一起竞争讨论,还有教学领导辅导年轻老师。但是她小学之前一年级只有两三个班。“教研氛围跟大学校没法比。”但她和同事的专业素质“不比知名学校的老师差”。她希望在校长和老师沟通的同时,中小学职称评审改革也要向薄弱学校和偏远学校倾斜。
天津市中小学
教师职称等级
评估标准(摘录)
全职和高级教师:
1.学历和资格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并担任高级教师职务五年以上。
2.政治思想和师德状况
(1)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有高尚的道德,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影响力。
(2)从教以来,获得市级以上政府机关及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奖励或荣誉称号。
(3)担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中两次以上获得“优秀”等次。
3.教育绩效条件
(1)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扮演着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生(孩子)的健康成长。
(2)专任教师担任现职以来从事班主任工作两年以上,从教以来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年以上,指导的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或者荣誉称号的;因学科特点,不安排班主任工作,必须担任该学科活动团队指导老师或教练十年以上,所带领的团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担任行政职务五年以上的行政兼职人员,从教起必须担任班主任工作两年以上;担任行政职务不满五年的,从教起必须担任班主任工作五年以上。
4.教学绩效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学成绩突出,教学艺术精湛,教学效果显著,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
(2)发挥学科的引领作用,在市或区县范围内发挥学科发展的示范辐射作用。
(三)任职以来,举办市级公开课或示范课两次以上。
(四)任职以来,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讲座3次以上。
(5)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教学团队成长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在指导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中做出突出贡献。任职以来,青年教师(必须有师徒合同)均取得市级以上优秀成绩。
(6)在本专业教学领域享有较高声誉,是本学科教学专家,在基础教育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
(7)专任教师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学校领导近五年内参加非全日制课程不少于六个学期,每周课时不少于两小时;其他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在近五年内连续参加兼职课程,每周课时不得少于4小时;兼职行政人员(幼儿园园长)必须积极组织或参与听课、评课和学科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10课时,在专业中起到引领作用。
5.教育教学研究条件
(1)任职以来,在省部级以上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篇以上(独立或第一作者)(乡村教师2篇);或发表一部至少654.38+万字的专业学术著作(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
(2)担任现职以来,须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项目1项(乡村教师区级以上项目1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
对于改革,教师们希望...
小学语文老师李燕:
原有的职称评定制度,让中小学教师矮化一半。虽然大学教师评职称很激烈,但无论如何,大学教师是高级知识分子,是人们心目中的“知识创造者”。小学老师不是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无论教得多好,多努力,都是“知识的搬运工”。在学校,有几个校领导,大部分只能当一辈子老师。但教师的职称应该给予更多的提升空间,有了社会认同感才能有职业认同感。
红桥区某小学校长:
目前中小学职称评定主要指教学业务和考试两部分。同样的职称考试,同样的考试内容,教低年级的老师比教高年级的老师处于劣势。有的老师可以从初级教到高级,但有的老师从教学特点来说更适合初级教学,不能仅仅为了职称评定就从事高级教学。希望新职称评审的教学部分更加重要,教学部分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
河西区恩德里小学校长韩:
学校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大部分都很努力,不怕付出。学校努力为教师创造参加校外教研活动的机会,包括全国性的教学研讨会。学校鼓励教师参与,开阔教学视野,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教师评职称创造条件。如果职称评定改革增加了小、中、高评的机会,对青年教师,尤其是教学业务好的教师,是一种激励。希望在职称评定中,先看教学再考。有的老师教的好,考的不好,一考就被刷掉了。
河东区某小学校长:
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基本都是专业拔尖的,一些被评为初中和高中的老师在行政岗位上被重用,不再从事教学工作,造成优秀人才闲置。如果还能评职称的话,可能会要求小、中、高职称的非教学一线人员,除了行政工作之外,还要在教学方面做出成绩,这样会激励这些人发挥自己的优势,起到师徒作用。
蓟县罗庄子镇初中英语教师刘:
现在评职称就像跑步一样。到了终点站,你自然会放松,甚至会慢走,休息。更有甚者会倒地休息,再也不想走了。久而久之,自然会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影响。而很多老师对“职称”工作也逐渐不那么热衷,不再关心,更谈不上激励。新改革让教师不仅期待高级职称,更向往高级职务。这一定会给我们的教育注入新的血液,教师会有新的目标,会有充分的动力。作为一名乡村教师,我真心希望新职称制度改革能向一线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倾斜。
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设置,分为五个等级。
老师们期待已久的消息终于来了。4月12日,我市召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部署会,确定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标志着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这项改革将在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市、区县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开展。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可参照本改革方案及其他相关政策。
据了解,这次改革主要体现了四个特点:
统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
添加积极的高级水平
改革原中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和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为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职称(职务)级别和名称、初级职员级别和助理级别;高级别由副高级别和正高级别组成。职级、助理职级、中级职级、副高级职级、正高级职级的职称(职务)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设立,拓展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地位,有利于调动中小学教师长期、终身从教的积极性。
完善评价标准
突出师德和表演能力
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标准突出了教师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教学能力水平,强调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同时充分体现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特点,是有差异的。其中,对于高级教师,按照优秀的教育教学业绩和精湛的教学艺术的要求,以培养教育者为导向,评选中小学教师行业标杆和楷模;对于高级教师,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育教学带头人的作用是重要的评价因素之一;在论文要求上对乡村教师给予适当倾斜;城市中小学教师必须有一年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同时,标准对中小学教师职称外语条件没有硬性要求。
创新评价机制
坚持行业和社会认可。
新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办法突出了基于同行专家评审的水平和能力评价。评价按照统一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公平对待每一位教师,对民办中小学和公办学校的教师一视同仁。加强评委会建设,注重选拔教育专家和有经验的一线教师参与评审。改进评价方式,采取水平测试、讲座、面试答辩、专家评价等多种形式,有效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表现和能力。完善工作程序和规则,强化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公示和回避制度,增强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公信力。
实现和机构
岗位聘用制度衔接。
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和岗位管理制,充分发挥学校的用人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岗位聘任和岗位聘用相统一,不再进行脱离岗位聘用的资格评价。公办中小学教师的聘用和待遇按照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进行管理和规范。
按照新制度和有关规定,优化和完善教师高、中、初级职务结构比例。中小学教师实行职称等级职务评聘,由学校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参加职称评审,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按规定聘任到相应的教师岗位。中小学教师有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
高级职称在评选过程中有哪些「倾向」?
评价将突出师德,注重绩效,向农村倾斜。
今年,中小学教师将被授予高级职称。据了解,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确定的名额,今年将有39名中小学教师成为本市首批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虽然测评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以预测的。那么高级职称在评选过程中有哪些「倾向」?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巡视员刘鑫。
他表示,考核推荐会突出师德表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将按照《天津市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制定教师评价标准细则,对教师德才勤进行摸底调查,并与学校年度评价、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特别是要突出师德表现,强化师德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主导作用,按照《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实行“一票否决”。
同时,工作评价要注重绩效导向。学校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设立推荐委员会,推荐名额按照核定的空缺岗位等额推荐。整个推荐工作要公开透明、阳光化、公平公正,自觉接受教师的监督。各级评委会要按照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水平测试、讲座、面试、答辩等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的评价方式,使教育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得到充分展示和客观公正的评价。我们应该选择专家,规范评估程序,增加评估工作的透明度。
此外,将给予乡村教师优惠政策。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促进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新的《天津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称结构比例设置方案》统一了全市六个区、十二个涉农区县的高中级结构比例,大幅提高了农村区县的高中级结构比例。各区县教育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尽可能多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设置中高级教师岗位,吸引和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在职务晋升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如晋升高级职务时,降低对农村教师的论文要求;在农村一线教学岗位任教满25年及以上的教师,不得参加职业水平测试等。要认真落实“城镇教师晋升高级职务必须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相关政策规定。鼓励教师在有空缺时跨校竞争上岗,进一步畅通中学到小学、城市学校到农村学校的流动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