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产品不如日本产品有名?
今天的中国经济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融入了国际经济。近年来,中国每年的进出口额已占GDP的65%,今年的贸易额将达到1.6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8万亿元。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例如,2005年中国生产彩电7600万台,出口4900万台,占全国总产量的64%;DVD产量6543.8+0.5亿,出口6543.8+0.3亿,占比87%。摩托车产量1580万辆,出口10万辆,占64%,鞋59亿双,占全国产量的60%。服装出口更是惊人。发达国家消费的服装几乎一半来自中国的出口。
目前,我国172种商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激光唱机、拖拉机和集装箱占世界总产量的80%以上,钟表(主要是电子表)和录音机占60%以上,显示器、照相机和日用陶瓷占50%以上。
但是,产出归产出,品牌归品牌。在如此大量的出口产品中,估计只有50%的产品是中国品牌。比如格兰仕微波炉,每年出口几千万,但大部分都是贴牌产品,80%的产品都是给国外品牌贴牌的。服装更是如此。中国的企业只是接单,按照别人的设计尺寸做,用别人的品牌出口。深圳知名台资企业富士康,年出口额300亿美元,但其出口的电子产品大多是苹果的代工产品。
品牌有巨大的红利!因为中国的产品大部分是贴牌生产,中国的产品品牌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所以打不开市场。结果大部分生产利润都被国外拿走了。中企只赚了很低的加工费。
由此可见,中国是时候需要国际知名品牌了。如果我们是一个对外贸易额很小的国家,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是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必须走向国际品牌的高度。
中国之所以缺乏自主品牌和知名品牌,是因为缺乏高质量的产品和有远见的企业家。
中国今天如此缺乏国际知名品牌,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内企业没有在技术和质量上更胜一筹的产品;第二,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太短;第三,中国企业走了一条急功近利的道路。
从第一点来看,品牌创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原因。第一,你们的产品在技术和质量上都是上乘的。货比三家,顾客忍不住买你的。第二,你的生产成本比别人低,你的产品便宜。也可以通过物美价廉来打造品牌。其实成本低既要靠技术,也要靠管理。归根结底,技术和科研是创造品牌最重要的因素。
比如1952年,日本的索尼公司,由伊布卡正和盛田昭夫合资,开发了一种晶体管收音机产品,在日本没有市场,因为当时日本人收入低,只能卖给美国。为了打开市场,盛田昭夫背着收音机去了美国。到了美国,一个大经销商跟他说,你们索尼没什么名声。美国人不知道你们索尼,但是大家都知道我。所以,卖你的收音机最好的办法就是贴上我的品牌,你供货生产。我可以马上给你65438+百万美元的订单。当时65438+万美元是什么概念?索尼当时没有那么多流动资产。
盛田昭夫与索尼日本总部的董事会进行了讨论,董事会和伊布卡同意接受这笔钱。然而,盛田昭夫考虑再三,拒绝了6.5438亿美元的订单。他说,我必须卖掉自己的品牌和索尼收音机!卖别人的牌子不是给别人打工。所以二三十年后,人们问盛田昭夫,在商业和索尼的发展史上,你做出的最好的商业决策是什么?他说我最好的商业决策是拒绝65438+万美元的订单,从而树立索尼的品牌。
相比之下,中国有哪个企业家有这样的眼光和魄力?格兰仕不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却轻易给别人代工。当然,这也和格兰仕在微波炉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有关。这种情况使得中国成为产业链末端的加工国。纵观中国的出口产品,大部分都是消耗资源能源的产品,价格极其便宜。比如2004年,中国出口电风扇4.5亿台,平均每台3.8美元;52亿只打火机,平均每只0.063美元;9.6亿块手表,平均单价1美元(包括浙江省出口的600万块手表,平均单价0.3美元);出口59亿双鞋,平均单价仅2.5美元,不到意大利的三分之一,部分省份出口单价仅为65438美元+0;出口65438+3亿张DVD,平均单价45.6美元,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传统相机出口5600万台,平均单价5.9美元,不到日本的二十分之一。
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跨国公司步步紧逼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受到外来品牌的侵蚀。在外资和外企对中国企业的不断并购下,大量中国品牌已不复存在。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在于中国在战略上缺乏品牌意识,缺乏一些保护品牌的法律法规。
中国的产品品牌缺乏工业化的历史支撑。
中国缺乏国际品牌还在于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工业化国家。我们现代化的历史比发达国家晚了200年,这使得中国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后远不能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从而难以进入国际市场并赢得外国消费者的青睐。
品牌和行业、产业的发展历史有关。传统行业的品牌往往是老字号品牌,而新兴行业的品牌一般比较年轻。随着行业的兴衰,行业的变迁,品牌也在兴衰交替。比如美国的卡耐基钢铁,在100多年前是知名品牌,但随着美国钢铁行业的变化,卡耐基已经成为历史名和基金名。
有些行业是经久不衰的行业,比如服装和啤酒,人们世世代代都要穿和喝,所以服装和啤酒品牌往往历史悠久,甚至一些食品品牌,比如大磨坊,也是经过长期锤炼的。如果是没落的行业或者产业,这个行业的老品牌就死了。比如at & amp;t,在兴盛了一个世纪之后,终于在无线通信发展之后的21世纪初消失了。
中国的工业化和国际化进程,确切地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此时,在传统工业领域,世界各行业的知名产品已经基本定型。中国的产品如果不能在技术和质量性能上超越,是很难挤进去的。
如果你的产品不能大量销售,它就不能被广泛认可。如果不能被广泛认可,就无法形成品牌。再加上这些年走了一条屈辱的、急功近利的贴牌生产道路,让中国产品没有了名字。这就是中国仍然缺乏国际品牌的原因。
仔细研究国际品牌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国际知名品牌的发展有一些特点:大部分品牌历史悠久,如吉列、万宝路、可口可乐、雀巢,分别始于1895、1924、1886、1938。根据《财富》500强杂志对入选跨国企业的研究,这些企业的平均寿命长达40~50年,其主要特点是:拥有大量的财务和情感利益;在同类产品中拥有核心利益和均衡的理性与感性信息;永远关注质量,而不是价格;充分利用营销技巧巩固自己的地位。从产业周期来看,所有品牌都有成长期、成熟期和老化期。
品牌不是计划好的品牌,而是企业强大的表现和结果。
在最近一次商界人士的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评委上台给企业颁奖的时候,主持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品牌是什么意思?我说:“品牌就是优秀、卓越、实用、受欢迎。”从这些概念中,我们可以找出建立品牌的秘密。
品牌的实际表现差别很大,有上流社会的品牌,有大众社会的品牌,有富人消费的品牌,也有穷人消费的品牌。有些品牌确实很贵,很难被普通大众消费,但有些品牌是靠消费来建立市场的。
例如,一辆劳斯莱斯豪华轿车在英国的售价超过65,438+0万美元。这个产品不是大众消费品,但确实是名牌。大多数人买得起的可口可乐已经成为知名品牌产品。所以建立品牌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关键跟它服务的消费者有关。
中国企业未来将走什么品牌之路?你可以从我上面提到的四个概念中去寻找。一般来说,品牌不是设计和策划出来的。中国要想拥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首先要在技术上赶上他们,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把企业做强做大。有了经济实力才能诞生新的品牌,而品牌永远不可能仅靠低价来创造。